“我越来越多地开始考虑采用形式化的、风格化的舞蹈动作,让舞者走出剧场,以整个世界为舞台。这就意味着不仅剧院固定的前景和墙壁不复存在,舞蹈发生的现场也会较剧场产生更多变化;更意味着舞者和空间之间可以发展处一些列全新的关系。” --玛雅·黛伦。
今天听了Sarah的演讲,她是一名德国的媒介科学家,先后在魏玛包豪斯大学、法国里昂第二大学以及德国波茨坦大学学习。2012年起,她筹划了柏林国际舞蹈电影节(POOL TanzFilmFestival),设立于柏林的舞蹈剧场Dock 11,她主要研究后现代舞蹈领域中艺术家创作的舞蹈电影,并受邀在世界各地策划舞蹈电影活动。
什么是舞蹈电影?
最直接的认知是“舞蹈”+“电影”,例如《歌舞青春》《皮娜》等。但是,它们充其量是谈论电影的剧情片或者讲述舞蹈的纪录片,和今天Sara所带来的舞蹈电影的理念完全不同。
也许你对舞蹈的门类并不了解,但是除了街舞这种随时随地可以表演的形式,其他的舞种像芭蕾,现代舞,古典舞等都是在专门的舞蹈剧场里演出,它们像交响乐一样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是在特定场合做特定演出的项目。
编舞的英文单词是Choreography,拍摄影像是Cinematography。通过对这两个单词的词根分析,会发现它们都包含两点,一是Movement,二是Writing。
编舞是对舞蹈动作的记忆和编写,把要表达的情绪包含进movement里面。而电影的拍摄,是通过镜头的转换,移景,组合编辑,完成一个故事的讲述。
舞蹈和电影的共同性使得它们能天然地融合起来,从而创造出一种更高级的表现形式,舞蹈电影。
就地起舞,编排空间
就地起舞,其实是Sarah这次演讲的标题。确实足够通俗易懂,他们在做的,就是把舞者和舞蹈影像作品置于日常空间里。
玛雅提出的观点,是让舞者走出传统的剧场舞台,赋予舞者全新的空间--影像的空间。随着摄像的移动、取景和编辑,让人们从新的视角看待身体,也让焦点更显著地落在身体和空间的关系上。
在这里,艺术家们都很喜欢谈论一个词:空间。
空间是最简单的存在,但是却可以构成相当非凡的意义。当我们站在美术馆里,会发现偌大的空间里只有墙壁中心挂着一幅画,黑或白的背景墙,清水混凝土的立柱,这么看来似乎没有什么高超的“设计”和“艺术”在里面。但是,当你感受到【平静,内心力量,感动,真实,赞叹】时,这个空间的能量已经传输完毕。这是建筑师常讲的空间与人的关系。
在我看来,玛雅想传递的就是让舞蹈与空间产生这种微妙的联系。
Sarah在演讲过程中给我们看了几个舞蹈电影的片段,其中一个是默片。这就很令人费解,舞蹈的根基是随着音乐舞动,要表现音乐里的情绪。而在这个默片中,舞蹈演员站在树林里,海边,酒店大堂,马路上,石像前表演。从他的肢体动作里,能看到他与环境的互动,它在表现空间的情绪。
跨界&互动
现在几乎在任何领域,都提倡着“跨界+互动”的有效模式。舞蹈艺术界的实验亦是如此。
与其他艺术家不同的是,玛雅反对没有任何主题、没有任何精神内涵的形式主义,反对打着“先锋”旗号而空洞地玩技术、玩技巧的前卫倾向。艺术家从事电影创作,不是为了达到技巧上的自我表现与自我膨胀,而是以电影为中介,创造出一种新的空间和时间的关系,由此传达出具有人性意义的主题。
从一个非常直观的角度去看,将舞蹈融入电影,是将它拉下神坛的方式之一。所有的艺术都应该回归生活,除了前锋前卫和不知所云外,艺术最大的特点应该是直抵人心。
当我看了很多综艺,商业大片后,它们会在我的大脑里以最快的速度烟消云散。而我在艺术馆里,静静驻足的几分钟,带来的震撼是长久不散的。那是一个空旷的荒野里,一个穿着格子公主裙的姑娘,在地上艰难地向前攀爬,满身是泥浆,站起来似乎要抓住什么,脚尖轻点着地面,又突然跪倒在地……她的身体张力十足,动作夸张具有戏剧性,第一眼看过去没有明显的信息传递,第二眼再看有些懂了,离开后那个场景时刻在脑海里挥散不去,在未来某一天,或许会明白的更透彻。
这是艺术的力量,这是实验艺术跨界互动的魅力。
都有那些作品?
捌 EIGHT I2015年
刘亚囡Liu Yanan, 殷漪YinYi, 范石三Fan Shisan
《捌》是以建筑、舞蹈、声音为创作核心的影像声音装置。该作品包括8屏影像和16轨声道。空间的不断扩张、压缩、更新是现代城市的发展根基性特征。在本作品中艺术家选择了更新后的生产性空间作为艺术的发生场所。身体/建筑/声音互为参考,互为反射。过去与现在、工业与日常、身体与建筑、视觉与听觉之间的张力在现场的空间再造中被构建起来。
阿库汉姆之树 The Akram TreeI 2011年
Francesco Cabras弗朗西斯科•卡布拉斯,Alberto Molinari阿尔伯托•莫利纳利,Akram Khan阿库汉姆·汗
《阿库汉姆之树》的作者是出生于英国的孟加拉籍编舞者兼舞者阿库汉姆,他通过作品讲述了一段关于自我和职业生涯的旅程,影片描绘了这个特定人物及其艺术冒险的故事,创作手法超越了单纯的叙事,在纪录片拍摄地点的影响下,获得了一种极具幻觉性的观感:这部作品拍摄于兼具未来感与冲突感的城市阿布扎比,包括它的沙漠以及形而上学的外围环境。
DudroI 2011年
Dhanya Pilo 达尼亚·皮洛
达尼亚·皮洛希望通过创作激活那些久居城市的居民,激励他们不要向生活的惯性妥协。为了向孟买类的城市居民揭露长久生活在都市中所产生的幽闭恐惧症,艺术家说服参与者通过“地形”重新规划日常行走的路径,崭新的城市地图也赋予了城市居民新的可能性,让他们能够窥见那些存在着别样“生活形态”的空间,新的社交行为也由此被触发。
附录
策展手记 by蔡昀庭
舞蹈影像透过摄影观点,运用场景调度(Mise-en-scène),启动审美对话,摄录编舞者与舞者在公共空间或特定的场域,现场即兴实验现地(site-specific)创作;或为摄影机而舞、或与摄影机共舞、或凭摄影机而舞;经后制剪辑再一次编舞,完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艺术。被建构出来的空间,占据美术馆既有建筑的表面;重复播映的影像,回还往复的记忆之诗,提供观者随意进出的时间罅隙;置身其间,感知与再现身心位移或置换的可能,召唤舞动的本能,解放受生活日常禁锢的身体,灵魂深处表演的欲望。
行礼如仪,表情达意的手势、姿态;疯狂着魔出神忘我地颤动奔走,是舞吗?本能冲动,爱欲缠缚因缘生灭,死亡倏忽而过。身体袒露生命和生存的状态与处境,展现生命难以言诠的面貌,映照自我/人我之间,渴望被关注的需要,现身的觉受,关乎此身于此生的存在。即使害怕被看见、低调隐藏自身,承受不被看见、不受在意的可能,内心仍或渴望被看到;倘若全然不感到被看见,人是否能够看见自己?设或丧失视力,该如何观看/想象舞蹈?
身体智慧(somatic intelligence),倾听先行于观念,感受先验于知觉。舞蹈影像编录身体的真实、转瞬即逝的当下,探索身体更多的可能/不可能,通过剪接的时间轴,映现身体无法自行建构的时间性叙述,意义或者在「影像被观看的当下」产生?数码的舞蹈语汇,改变时间,舞动空间,过滤生命的曲折,重设生活的现场,期待更多舞蹈影像,颠覆既往,继续质问既野性也优雅的身体,起舞生命幽微的所在,探索险以远的未达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