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才上大学那会儿出门老被小朋友叫阿姨,曾一度让我怀疑人生,我他妈还是个孩子呢,叫谁阿姨呢,你才是阿姨,你全家都是,这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
到现在毕业两年了,从事教师职业,听惯了小朋友们礼貌地喊自己老师,就慢慢觉得当初的想法挺幼稚的,根据国家民法规定年满十八周岁即为成年,属于完全行为能力人,年满十六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来源的也属于完全行为能力人,年满十四周岁的女性在法律上来说也可以称作“妇女”,说白了,女生不能接受阿姨这样的称呼完全是心态问题。
可是,比起24岁被人叫姐姐时的些许尴尬,我更喜欢被人坦然的叫阿姨,然后慈爱的笑笑,让自己看起来和蔼可亲,好相处。
称呼而已,却又不仅仅是称呼的问题,女人这么是一个矛盾的个体,连自己都看不懂的矛盾体,还记得高三时,老盼着十八岁的生日,早早地规划,要约几个朋友喝酒,唱歌,逃离熟悉的生活方式,总有使不完的劲,总做些现在想都不敢想的事,长大后少了叛逆,多了顾虑,没来勇气,唯一不变的只有固执,固执的觉得自己只要自己愿意,就一直是“姐姐”而非“阿姨”。
也许,这些固执只是被宠坏产生的错觉,人总是被不经意的温暖感动着,袒护着,所以才会慢慢的接受原本不能接受的。
前两天上医院做了近视眼矫正手术,好多小朋友去检查眼睛,放眼望去,全是年轻的父母的陪同的,我一个老阿姨直愣愣的站在人群里,说不出的怪异,轮到我进去时,有一个小朋友突突突跑到我前面插队,我还没什么动作呢,看诊那位年纪稍长的女医生就对插队的小朋友说“小朋友进来要先排队哦。你要站在那个大姐姐后面,那个大姐姐看完才到你。”我想可能是戴了口罩的缘故,才会被叫姐姐吧,然后小声嘀咕说“我是阿姨不是姐姐”“你说什么?”医生乐了,“我说我不是姐姐了,我是阿姨。”“还阿姨,你才多大呀”“24”“嗐,还是个孩子嘛,跟我女儿差不多大。”
你看,其实在母亲那里年龄只是数字而已,所以你又何必纠结呢,不过是个称呼,坦然接受自己的年龄,在什么样的年纪做什么样的事情,坦然面对皱纹,真实的老去。
在我看来,阿姨这样的称呼,多了些阅历,更多了份对生活的释然。
用朋友的话来说,春风又四季,少女心不死,年轻时要做一个快乐的阿姨,等老了要做一个快乐的阿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