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闹游戏的魔力

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增进亲密关系的最佳方式之一,能与父母或者他人建立良好的联结,能建立孩子自信,是孩子主要的沟通方式,是儿童的特殊语言,在游戏中孩子能完全的释放、成就自己。

没有哪个小孩不喜欢游戏的,在众多游戏有一种游戏——打闹游戏,但是当提到打闹游戏,令人沮丧的是,很人会给它戴上“攻击、瞎闹、危险”的帽子,往往因为一天的辛苦工作或家庭琐事而疲惫不堪,容易生气,或者不愿意放下架子、不愿意放下强烈的控制感,而不愿意参与到游戏中,无法享受到与孩子游戏的乐趣。

最近,正在看劳伦斯.科恩的《游戏力》,更新了我之前对打闹游戏的认识,打闹游戏是众多游戏中的少数一款适合所有孩子的游戏,同时它还有好些好处:

1.打闹是个体力活,在追逐、嬉闹、扭打中,孩子能学会控制自己的肌肉运动,让运动更协调、灵活,从而体力、耐力得到锻炼。

2打闹中通过看对方的表情和眼神,孩子可以感受对方力量力度,通过听对方的声音及腔调等,识别情绪信号,从而锻炼孩子的社会情绪能力。

3通过交换角色,尝试不同的社交策略,学习新的情况,从而提升社交能力。

4提升社会竞争技能,比如什么时候合作,什么时候对抗,打闹中会出现压力,如何抗压,学会自我保护,学会面对逆境和威胁,必要时为了争取权利而与他人对抗的意识。

5帮助孩子使用和掌握自己的力量,在看似练习攻击中学会拿捏攻击时如何不伤害别人的分寸。

注意打闹情绪的基本规则:

1保证基本的安全,约定不能打人、踢人、咬人、卡脖子的行为。

2抓住每个机会处理情绪的旧伤。

3双方自愿。

4适当让孩子占主导地位。

5有人受伤立即停止,约定停止暗号。

6根据年龄及情况不同适当增加难度。

现在发现,之前与我家小孩做的游戏比如“警察捉小偷、老鹰捉小鸡、挠痒痒”等就属于打闹游戏,以后还得更多的用起来。希望大家也能能放下你们的架子,放下我们心里更多的美好,跟着孩子做游戏时,全身心的投入,而不是表面陪伴,实则大人守在孩子旁边刷剧、刷微信,孩子一个人玩,这样的陪伴并不属于真正陪伴,只有真正的陪伴才能发现其中的乐趣,现在我的孩子与我玩的不亦乐乎,我家孩子总是被我逗的咯咯笑,这样亲子亲密关系很美好,以后将会是我们的美好回忆,随着年龄的增大,这样的亲密会越来越少,愿大家都能“尽情”的享受打闹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特别二百五,但这次我要换一下文风,我想写写奶奶们…因为我也想做一个好奶奶 今天之所以有感是因为...
    lily妮妮阅读 482评论 1 0
  • 那天我值夜班,送来一位外伤的病人,满身满脸的血,我接过来立马洗手进小手术室,去清创缝合,当我打完最后一个缝合结的时...
    孟逸凡阅读 548评论 3 8
  • 北京待我薄情 让我每天上下班往返两个小时 让我每天中午只有一个小时短暂的午休 让我下班回到家累的不愿再多说一句话 ...
    樱桃爱酱阅读 29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