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岁边上谈生

  老家算虚岁,我也算得上是二十岁了,虽然去年过的是十八岁生日,但这也算在20岁边上把?

  我一直觉得二十年来烦恼不断,人生坎坷,但恍然一看,从生的角度,这是最幸福的二十年。我的亲人都健在,我的朋友也不曾背离,以至于我从来没有思考过阴阳的问题。

  昨日刚到家,母亲避开吾妹,告知我姑妈胃癌晚期。不知自己作何反应,当真我在那之前只认为是小病在住院的姑姑很快会好起来。年前见她,这五十岁能活成三十岁模样的女人,一别至今,甚至生死。

  夜里翻来覆去,一种恐惧感袭来,是那种四面八方的压迫,我害怕亲人的离去,害怕看着家里老人白发送黑发人的凄凉,更害怕一别再不相聚。

  我当然不止害怕这些。我这20岁的人生,欣欣向荣。但我想谈的是故去后的生,我不把他称作死,因为我谈的是身边的人儿,他们的故去,对我来说,是另一种生。

  三月我读了杨绛先生的《走在人生边上》,初读时懵懵懂懂,无法道出所以然,不曾想今天竟有如此感受,如此害怕。

如下是我的害怕我的恐惧我的担忧:

1)漫长的日月。

20岁的生是庆典上的打击乐,是交响曲中的铜管乐器,它节奏快,穿透力强,给我一种一辈子就是这样的感觉。但我看到在人生边上的亲人,他们的生是永远躺在床上的生,是坐在椅子上看一个频道的生,是等待一个电话的生,甚至是病痛的、需要被照顾的,与高尚灵魂相驳的生,这样漫长的生,怎么不让人恐惧?

2)未知。

我认为杨绛先生说的很对,一味强调不迷信,难道不是一种迷信吗?我不坚信这世界没有鬼神,但我也不迷信;那有没有呢?恐怕要另一种生才能解答,至少对这种形式的生来说我不清楚,那我怎么办?我怕。

3)离别

  离别一直是我们害怕的,不论何种形式,只是阴阳相隔相对来说是一种真正的离别,我们当然害怕,不过换一种方式想想,先生在书中思考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见已故的亲人,那离别是不是一种重逢?

  四面八方的恐惧当然不能一下说完,有一些是那样无形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好像是世代流传下来的,是对死亡的余悸。

  但我说生,当然是希望将死亡赋予新的生命力,将我的恐惧削弱。也是祝愿你、你们。

  二十岁边上谈生,诚然有这样那样的不成熟,但我还是想说--

  It's a new life.


                                                                                                        嗯哼 写于2017. 4.1 

                                                                                                               11:11


sorry,愚人节不愚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要租的房子算是定下来了,约好明晚签合同。房东还算比较好说话,租金由年付改为半年付,定金由2000改为1000,开始...
    前行的小菜鸡阅读 177评论 0 0
  • 动人的时光不必回头看 黑猫从墙角跳起来消失 没什么是要一直留放在心里面的 烟蕰不见 不见不寻 不寻无声
    简里里阅读 202评论 0 1
  • 今年春节期间支付宝发生了一次支付安全风波,这让我们再次意识到安全对于支付、金融类产品而言就是生命线。但有时候产品安...
    张安松阅读 742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