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常德的德国小镇,张家界的大庸古城,益阳的江南古镇三个投资过十亿,总投资达到近40亿元的宏大特色小镇项目躺在没完工即烂尾或倒闭的特色小镇名单里时,我修炼得“万事不关心”的心还是微微有些颤动。
八年前,我给在宁乡一中读书的女儿送衣物时,看到坐落在益阳沧水铺公路边占地几十万平米的顶级别墅群时,不由得为投资公司的雄厚资本感到惊讶,在益阳能有如此大手笔的投行不多。我当时还在想,不管我如何的努力一辈子,也不可能在这个有着强烈益阳文化色彩的山水风情之所买一所房子。而当我去年底回家过年再次经过这里,这个特色江南古镇只剩了比人还高的野草以及偶尔窜出的流浪狗,房子已经和野草连成一片,白天还好,夜晚经过,很是渗人。
湖南常德,张家界,益阳这三处特色小镇的烂尾或倒闭并不是孤例,放眼全国,其投资打了水漂的可以说不计其数,据住建部所提供的数据,截至2016年,全国已经批复的特色小镇就有403个,而地方政府自行规划建设的特色小镇,总数超过了2800个(数据来源于文化研究院院长林鹏的估算)。然而,在如此庞大的特色小镇中,2018年就淘汰了419个“问题小镇”,据统计,全国范围内至少100家文旅小镇处于烂尾或倒闭状态(数据来源:无忧资讯);部分研究机构估计,实际问题小镇的数量比例可能更高,达到20-30%。
为此,我在网上查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已经倒闭或烂尾的特色小镇,其数据令人惊惧,如陕西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2016年开业,2020年旋即拆除,3.5亿元的投资打了水漂;成都龙潭水乡,投资20亿,2013年开业,2017后逐渐萧条冷落,于今腐草无荧火;余姚模客小镇(浙江宁波)超10亿的投资,2015年工,2017年停工;湖北孝感杨店卓尔小镇,投资约50亿元,2017年开工,不久后停工······ 如果读者想知道,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而这些小镇之所以失败,除了各自的原因之外,也有一共同之处,比如同质化严重,很多特色小镇模仿成功案例,缺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核心竞争力,商业业态千篇一律,无法满足游客对个性体验的需求;规划不合理,项目前期缺少调研,未能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区域特色,建设规模过大,超出资源承载能力;资金链断裂,开发商过度依赖融资,忽视了资本回笼的周期问题,部分项目因政策调整或市场环境变化,导致资金链断裂;其他方面如运营管理不善,地理位置与交通限制,盲目扩张等。其实,在我看来,还有两点原因被忽略了,其一是被当地政府部门忽悠,好多的投资商就是这样被套进去;其二是人口减少和消费降级,要知道,无论景区还是特色小镇,人总会有看厌的时候,让人产生重复消费的冲动大抵很难,特别是自身又不具备真正的文化特色。
前年还听说有人要建议把河南某个县城建成真正的三国古城,复原三国时的真实面貌,我不知道想到这样点子的人是不是脑袋进水了,这不是特色城市,而是这个城市的灾难。且不说天价的拆迁费用,且不说能否还原出三国古风貌,单就建成后,将要有多少资源来消费,才能保证这座古城能够维持运作下去。幸亏没有动工,否则这座城市的后人会将这些祖先钉在墙上,踩在脚底痛骂。
今年的益阳又出来一个明清文化特色旅游景点,投资方益阳城投及其子公司以及政府筹集社会个体等,资金约10亿,据其所介绍确实蛮有特色,2015年春节期间开放,有数据表明2025年1月8日到2月12日,已累计接待游客超13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2万人次,日均迎客5万人次。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否准确,单就我身边的人,去过明清文化特色景点的不到十之一,二,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天气,三天中至少有两天半下雨;其二,益阳人喜欢搓麻将。如果据此推断,我对这个数据保留自己的看法。
PS: 前有投资过10亿的江南小镇烂尾让我心生恐惧,如今这个靠借贷扶起来的明清文化小镇,更是让人有着深深的忧虑。因为,我看不到这个明清文化特色小镇的赚钱的点在哪里,靠卖门票显然不现实,靠引进商家卖特色食品收取摊位费则更不靠谱。哎,抖音和微视频上吹得天花乱坠的益阳明清特色文化小镇,却没有让我产生去看看的念头,难道是因为我没有爱国的情怀吗。
在全国整体负债上百万亿的当下,减少甚至掐断对特色文化小镇的投资方是上策,要知道,十个亿的投资估计10年也收不回成本,而10年之后的景象,估计人口早就减少不止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