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差不多上了一二十年的学了。真正能够决定我们以后的到底是什么呢!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到“一万小时定律”。指出一个人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的投入,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每周工作五天。十年也差多是一万小时。按照这样算得话,那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学界精英了。可是事与愿违,我们并非每个人都能学出来!学了这么些理论知识,可是能够在今后为你所用的有多少。
能够坚持十年的人,我想他肯定很成功,逻辑思维罗振宇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他是把读书变成了说书,把自己从书中所学分享给大家。他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他有足够知识厚度,更重要的是他的坚持。他的死磕精神中最典型体现是每天早上六点半的60秒语音。这样每天早上的六点半,他一做就是五年!从没间断!不得不让人佩服。同样另一个让我佩服那个每天晚上说三句晚安的男人,他就是考研英语的何凯文老师,他最让我敬佩的就是他的每日一句。从2012年每日一句到现在也是整整五年了,每天晚上十一点左右准时发过来。这样的坚持真的是一般人做不到。不得不说格拉德威尔的“一万小时定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在羡慕成功者头顶上的光环时,那何尝不是他们在背后默默付出和努力的结果啊。我特别的喜欢麦当劳创始人克洛克的一句话“唯有毅力和决心是无所不能的”。一件小事虽小但坚持下来,可能就变成大事。一个小领域,你要给他做精,那你可能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我们接受的所有教育也就是根据市场和时代的需要形成一套自己的思维,我感觉这才是教育最好的结果。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真正的教育是忘却了在校学的全部内容之后剩下的本领”。我觉得这句话却道出了问题的答案。我们现在所学的所有理论知识是让我们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离开学校之后,经过社会的实践,逐渐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而这种由知识体系里凝结出来的自己的处事方式和言行举止等等思想精华。这些精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思维方式”。我觉得这才是爱因斯坦那句话最深刻的解释。
显而易见,知识和思维都很重要。知识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知识的升华!
从上小学到现在大学,学了多少理论知识。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初等教育的收益率是最高的,高等教育的收益率最低!当时学到这一点时,我还不太理解,最后想想确实如此,初等教育所普及的知识都是能随处可用的。用的很广泛!而高等教育,更偏向研究一类!你说现在的绝大部分工作有几个能用到微积分的。这些高层次的知识都是用于理论研究。这些才能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知识固然重要,但思维更重要,如果你不会通过实践加以转化,那恭喜你,可能真的就成“书呆子”了。思维这个东西真的很抽象,但它却可以通过很多的具体事例可以体现出来。举几个例子。乔布斯有一个好的想法,他认为苹果手机未来可以改变世界,于是中途辍学,开始创业,苹果变成了手机中的皇冠,有人竟然愿意为它割肾。马云,去了一趟美国,接触了互联网,回到中国,开始创业,他认为,电子商务将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果不其然,淘宝,天猫,支付宝!人人都离不开它,目前亚洲首富就是他。即将超过比尔盖茨的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将问鼎世界首富!很奇怪,这两个人都是做电子商务的!最近85后青年周玮炜,她想为人们提供出行方便,创造摩拜共享单车。身价涨到200亿。这些成功典范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可能在当时让常人无法理解!成功之后往往却让人刮目相看!
思维方式不仅在商业中可以创造巨大价值,在生活中,一个思维特别脑补的人,往往让人感觉特别的风趣幽默。这些人的思维就是让人意想不到。感觉特别想跟这样的人交往。这也许正是人们所说的情商高吧!情商高的人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就是特别的尊重他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其中处于金字塔尖的一个就是尊重的需要。最近北大特别火的一个北大教授饶毅在毕业典礼上,他就提到了一句“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懂得自尊,尊重他人是有多么的重要。大商人李嘉诚,如此地位和财富,他接待任何人,无论地位如何,他都面带笑容的跟对方握手。并在别人讲话时,目光看着对方。这就是发自内心对别人的尊重!大学这三年,我认为我自己学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别人的尊重,以前,不懂事,大家多多见谅。
大学时光荏苒,抓住大学的时间,多看几本书,多交几个知心朋友,多几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珍惜当下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慢慢的,你的知识和阅历会更加丰富。你的思维体系也会慢慢建立起来!我们都是青少年,一起为梦想奋斗。
加油!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