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太在乎别人的评价,终日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无端地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他们忘了自己才是人生的主人,别人的评价其实左右不了我们什么。
一味迎合别人的期待和要求,永远都无法让自己过得满意。这种盲目而不自知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命的脚步匆匆,我们又有多少时间可以将就?
有句话说: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我还要加上后半句:不是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因为有些人只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就喧宾夺主地评价你、给建议、提要求。你被他们掷地有声、不容置疑的声势给影响了、动摇了、困扰了。你顾虑这个,顾虑那个,担心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与别人的期望相违背怎么办?但你却忽略了他者视角下的建议,其实并不能真正设身处地为你着想。他们的建议和干预并不能真正“对你好”,更不可能负责起你的人生。
当你认真地去思考人生,不为别人的评价所左右,独立地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才能真正地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管是工作的选择,还是生活的抉择,过程是否顺利,结果是否让人满意,都是要自己承受的。不能因为害怕做决定,而把选择权交由他人;也不能自己不加思考,只顾盲目地听从他人。这样做似乎分散了做决定的压力,减轻了决策带来的痛苦。但你也在无形中放弃了对自己人生的掌控,相伴而来的后果是谁也无法承担的。只有听从自己的内心,独立勇敢地去生活,才能不负此生,才能真正对得起那些关心我们的人。
别人的评价不见得好用,更不用说是出自那些从一开始就见不得别人好的人。他们的评价大多只是满足自己的干涉欲。这样的人要么是为彰显自己的主导地位,打压别人以抬高自己;要么是没有边界地窥探别人的生活,抱着一种观察、消费、挖点八卦的心态。他们评价结束后,发出或窃喜或轻佻的笑声,仿佛一阵整蛊的风吹过,对他们来说无关痛痒。你越是在意,别人越觉得你软弱可欺。你越是迁就,别人就越肆无忌惮。你确定要把他们的话奉为圭臬、时不时地拿来自我否定和怀疑吗?你就不怕这样的委屈和压抑会造成心理疾病吗?如果你甘愿屈尊做地上的草,那就无怪风吹草动了。
《论语》中的教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在现在看来,依然是我们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箴言警句。我们应该注重打理自己周边的舆论环境,同时加强内心和行为的自律,跟这些茶余饭后的闲话谈资说不。更多地关心自己和自己的事,我们就没有闲心去在意这些枝枝蔓蔓的凡人琐事。我们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转变看问题的视角,转移生活的重心。多花点时间精进自己安身立命的技能,积极拓展生活的多种可能,自信地做自己。这样坦然、自洽地活着,该有多幸福啊。
那些良师益友给我们的有启发性、建设性的意见当然值得参考。那些人尊重你的感受,理解你的处境和苦衷,通常不会用你错他对的态度与你对峙,更不会用鄙夷、奚落的语气和你说话。而那些不尊重你的人,那些主观的、片面的、武断的建议,我们一定要理性审视,必要时必须坚守自己的原则。在不违背良知,不违反道德的前提下,以平等的视角,善意的态度,自主的方式为人处世便好。
《人生五大憾事复盘》讲的是一个临终关怀护士,整理出一些病人临终前最遗憾的5件事。排在首位的是:我希望过属于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按他人的期望生活。其中排名很高的还有:我希望更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排在列表中的最后一条总结道:我希望让自己过得更开心。生而为人,都有这些最纯粹、最基本的需要。而这些需求的达成,都需要独立自主和勇敢洒脱的人生态度。我们只可以被别人诚挚的建议所感化,从而心悦诚服地接纳和改变。我们绝不能被别人的强势和自私所裹挟,以致于委曲求全地去迎合和将就。
人生的喜忧悲欢是冷暖自知的,人生的进度和选择是大相径庭的,人生的目标和追求是不一而足的。过于在于别人的看法,便会时时时受到精神上的牵绊。即便活得谨小慎微,曲意讨好,却也避免不了别人议论和挑剔的风暴。若想避风,自己筑港。请你停止怀疑和盲从,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然后坚定不移地去过好自己想要的生活吧。决定人生的永远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自信和坦荡。
当你被那些烂人烂事纠缠不可自拔时,不妨停下来想想那些好人好事。真正在乎你、关心你的人会照顾你的感受,不会轻易让你感到委屈和压抑。他们喜欢那个舒展快活的你,他们希望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而你要做的是多与这些温暖的人往来,多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他们携手共进。
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事业做得成功与否,过属于自己的人生、做自己生命的主宰,都是我们毕生所需要坚持的。
余生不长,请大胆地活出自我价值吧。在关照别人的同时,更忠于自己的感受,让生命之火迸发出最独特而璀璨的光芒。
作者自白:爱思考的橙子Alma, 最后一批90后
一个乐于求知和分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