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行之九
11月24日
早饭后退房,直奔瑞丽的“一寨两国”。芒市到“一寨两国”110多公里,路况很好,终于没有了崇山峻岭。1个多小时就开到了景区门口。这里也是70岁以上的老人免票,我们60多岁,优惠票,每人10元。还算公道。
“一寨两国”位于有名的中缅边境71号界碑旁。当年中缅划界时,国界就从这个傣族村落中穿过,中方一侧叫银井,缅方一侧叫芒秀。如今中方一侧的银井已开发成旅游区了,银井寨历史上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瑞丽口岸南部的重要通道。
寨子里的村民明显比缅甸一方富足。寨子里的两国老百姓不少本是一家人,时常串门来往、跨境耕作。中缅瑞丽段的国境线是弯弯曲曲、犬牙交错且没有明显界限的,寨中的国境线以竹篱、村道、水沟、土埂为界,鸡要是没关好,一不小心也出国了……,
特别有意思的是寨子里有个秋千,正好在中国这边,你荡秋千,用力荡一下脚下就是缅甸的国土了,一荡就荡出国了,然后再荡又回国了。我们也都坐上秋千,过了一把“荡出国”的瘾。界碑边还有一个横跨国界的院子——“一院两国”。院子中间只有一个尺把宽的小沟,小沟那边有一位缅甸妇女带这个小孩在编织什么东西。试了好几次想迈过去看看,终于不敢。银井是全国唯一一个“一寨两国”的村落。风景是典型的傣族风情,竹影摇曳、小桥流水、鲜花沾着蒙蒙水汽、植物散发出清甜潮湿的香气。
这里到处都能看到一寨两国的标记 “一塔佑两国”的“大金塔”、 “一桥两国” “一井两国”“一树两国”……在这里你根本就感受不到这里是两个国家,缅方没什么守卫,中方一侧有武警把守。两国边民就像随处见到的情景一样,骑着摩托车、自行车或者手扶拖拉机自由往来。但是游客绝对不能跨过去。银井小学里有很多缅甸"小留学生",他们大部分都是对面芒秀村村民的子女。由于中国教育条件比缅方好,很多芒秀村民都愿意将子女送到中方一侧的小学就读。缅籍“小留学生”享受着与中国孩子的同等待遇,包括“两免一补”、免费营养早餐等。清晨和午后,这些"小留学生"们就背起小书包,很自然地跨过国境,每天数度往返于两国之间。他们的身影,成为中缅边境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条石子路镶嵌了普通的玉石,虽然不名贵,但也绿莹莹的。可惜有些玉石被游人挖掉了。顺着路标往前走,到了一个布岛族人开的小店,像彩虹一般的围巾垂挂在店内,明丽缤纷。几位脖子上缠满金属项圈的妇女在店里接待游人。这就是我曾经在书中看到过的 “长颈族”。这是一个十分神秘的民族,全世界仅存200余人,长颈族人以脖子长为美。女孩子从5-6岁起,就在脖子上套铜圈,一年一个铜圈,使脖子拉长 ,现在她们完全靠旅游业生存。我们请一位年长者和我们合影,给了她10元钱,这是官价。虽然这些项圈让这些妇女的脖子看起来很长,但实际上对身体并不好,和中国的裹脚一样,是一种变态而残酷的美。随着年代增长,这些女子的脖子将不得不依赖于这些项圈,因为如果再将项圈取下,她们的脖子将变得很脆弱,无法支撑住脑袋。
中午在寨子里的小吃一条街找了个北方人开的快餐店,自助餐,有荤有素有汤,每人才13元,真是太便宜了!从一寨两国出来不想返回瑞丽了,其实瑞丽是西南最大的内陆口岸,还有不少值得看的景点,比如畹町边关文化园、边寨喊沙风景区、边贸街等等,真是没有那么多时间来细细品味,查了一下地图,莫里瀑布正好在我们去腾冲的路上,我们就决定去看看瀑布吧。
莫里瀑布位于芒市、陇川、瑞丽三县市结合部的莫里峡谷,30多公里的路,半个多小时就到了。连人带车进景区优惠价72元。车也要买票。
从停车场漫步数十米,便见到一池热泉,积水盈尺,清澈见底,传闻这是佛祖戒斋沐浴的地方,我们为了沾点仙气都在水池里洗了一下手。听说旁边一个石洞里还有佛祖留下的一只硕大的足印,有佛缘的人才能找到,我在洞里上上下下找了半天也没有看到。 顺着不规则相接的青石板路向山上走,一路上古木参天,千种热带、亚热带植物遮天蔽日,满山遍野的山花四溢开放,清澈的扎朵河水拍打着嶙峋的巨石九曲十廻,玉带般蜿蜒在深山密林间,河上小桥扑拙简雅, 景区景色秀丽奇异,听说这里的负氧离子含量很高,是一个天然森林氧吧。行走其间身心的疲惫似乎也随之烟消云散。在大城市奔波得久了,才发现越来越渴望回归自然。
大约一个小时后,隐约听到跌水声,循声前行至峡谷尽头,声音已大得如雷鸣,只见一幅瀑布从60米高的悬崖陡壁倾泻而下,似一匹巨幅白绸在空中迎风飞舞,飞瀑跌落处碎玉四溅,银珠轻扬,如蒙蒙细雨,似点点飞雪。瀑布下又有温泉涌出,景观十分奇特,我们很是兴奋,为了照相,不顾漫天笼罩的水雾,走了近瀑布,头发、衣服还有手机全部被巨大的水汽凝结成的水滴淋湿了。
从莫里出来天色已晚,直奔腾冲,再也不敢走老路,顺着高速开了3个小时,到腾冲时天就黑了,一下高速,就看到路边有一个“滇越宾馆”,门前开阔,停车方便。房间又大又干净,每晚80元,不想再转来转去找小毛他们了。开店的老板两口子都是河南人,很实在,让我们用他家的炊具烧了晚饭。还热情的请我们吃他们自己用电饼铛烤的花生米。
11月25日
虽然腾冲只是由保山市代管的县级市,由于景点特别多,还有人文底蕴,所以比保山名气还大,保山和腾冲都有机场。我们商量了一下,今天上午开车去热海,下午去和顺古镇。我们住的滇越宾馆距离热海10公里,半个小时就到了,远远看到小毛在路边向我们挥手,告诉我们燕兴他们已经进去了,他来过多次,不想进了,车停在路边也免去了停车费,他就在路边看车了,知道我们要来,给我们准备了水果,什么红心火龙果、木瓜一个劲儿的往我们车上装。告别了小毛我们将车开进了停车场。
腾冲热海我也来过多次,很喜欢这个地方。还是买了票,乘坐观光车进去了。2015年和三妹她们来腾冲 热海60岁以上就免票了,看来云南省也比较会过日子了,免票的优惠政策一下子提高了10岁!60岁以上只能买优惠票,每人25元。
腾冲县,地处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急剧聚敛的接合线上,地下断层非常发育,岩浆活动也十分剧烈,是我国火山的密集区。一进景区,便是烟雾缭绕,一阵阵热浪扑面而来。到处都可以看到热泉在呼呼喷涌,热气腾腾,到处是嘶嘶的响声,地表砂石裸露,寸草不生,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硫磺气味,整个人似在云雾中游走,如入仙境。不过,这里也有热水爆炸的时候,当喷泉的缝隙被堵住,能量积聚,压力变大,就会发生热水爆炸的现象。听说在1964、1974、1978、2002、2008年都发生过水热爆炸,爆炸时山哼地吼,滚烫的汽水夹着泥沙冲向空中,游人遇上了也十分危险恐怖。热海景区里面遍布许多热泉,气泉,从景区入口一路向上可以看到珍珠泉,鼓鸣泉,怀胎井等等,水温非常高,最高有一百度左右,是中国地热疗养的绝佳之地。经历一段跋山涉水的攀爬,我们终于到了最著名的景点热海大滚锅。 池子里的热气弥漫到脸上,让人一步都不想靠近。热海大滚锅终年温度96度以上,直径6.12米,水深达1.5米,大滚锅给当地人也算是带来了滚滚的财源,我们在门口提前买好了草绳拴好的一串鸡蛋,放在大滚锅边的蒸笼里等着吃鸡蛋。门口的鸡蛋便宜,5元钱一串,大滚锅旁边的就贵了,10元一串。没想到在大滚锅我们又和几路兵团战友会师了,真是巧合也是缘分。在这里相聚分外亲热,大家在滚锅旁又照了不少合影。
从热海出来到和顺古镇也只有十几公里。连车带人买了票,一共110元车子就直接开进了景区。
走进和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古镇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一座座古刹、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围绕着这块小坝子,栉比鳞次。乡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绿影婆娑让人留连忘返
和顺古镇以华侨出国历史长、侨属多而成为著名的侨乡。和顺共有牌坊9座,可惜均毁于"文革"。改革开放后,恢复了和顺顺和、文治光昌、冰清玉洁、等牌坊。每座牌坊都承载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埋藏一段段隐秘的历史,和顺离缅甸才70公里,去那里做玉石生意的人最多,所以和顺就成为了翡翠的加工地和集散地,在随处可见的玉石店后面,几乎都是赌石的所在。走在和顺古镇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小巷中可以领略到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往往让人有一种时光的穿越感。和顺还有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滇缅抗战博物馆、艾思琪故居、大马帮博物馆。如果要游完古镇最快也要两天时间。2015年和三妹她们来和顺,我们就住在小巷里面沿阶而上的一个古色古香的大门里,里面有一个像天井般的院子,院子里有桌椅,有绿植,有茶桌、恬静幽雅,店主人每天给我们做饭,真是一种悠闲的享受。这次来真后悔没在这里住两天。
返回宾馆的路上,找了一家超市,这家超市很大,我们又采购了一些食品、包饺子用的面肉菜,小康还花15元买了一双便宜的鞋。回到宾馆,我们三个老太太就捋胳膊挽袖子开始包饺子,并且嘱咐老板,别做饭了,晚上一起吃饺子!
11月26日
这里的老板真好,早上老板娘把昨晚剩的饺子给我们煎了一下当早饭。听说腾冲固东镇还有个银杏村,一年之中也仅有这一个月的时间可观赏黄叶,有幸赶上了就去看看。30多公里的路,半个多小时就开到了。停车场离银杏村还有一段距离,要乘景区的观光车前往。现在不光云南的旅游景点,好像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都把停车场设置的离景区大门远远的,然后再收游客一笔观光车费,真是生财有道。我们下了观光车还要走过一条长长的商业街,卖东西的都是本地村民,有各种小吃、工艺品、花卉等。
行走在村里,银杏树随处可见,树龄从百年至千年,几乎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有一到两棵苍老的古树,尤其是位于村口的银杏王,已有800多年,算是镇村之宝。年代如此久远也应该附有灵性了吧。整个江东村被枝繁叶茂的银杏林密密叠叠地包围着,把村庄渲染得灿烂金黄。据当地人介绍,历史上江东古村一带,并没有银杏树种,有的只是一片火山,以及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独特土壤。这种土壤里含有丰富的有机矿物质,基本上种什么就能收获什么。里面的村民也并非高黎贡山的土著居民,东汉时期,汉武帝派遣了军队与中原百姓来这里屯兵开荒,这些中原弟子,从家乡带来了银杏果,原本只是利用它来治病。想不到这些果子一旦掉入泥土里,便能茁壮成长,于是中原的银杏果,便在极边地区扎了根。
我们在火山石铺成的路面上围着村子慢悠悠地晃荡了一圈,小村子到处是古朴的木楼木屋、灰色青瓦的民居、矮墩墩原石堆砌的院墙,一个个篱樊小院悠闲安静。村里条件稍好的房子被建成了农家乐,小路上、墙头上、瓦房上、水沟边、菜地里都落满了金黄色的银杏叶片。村子世代与银杏相伴,也给整个村落带来了无尽的繁荣。挑一家小院,拂去桌椅上厚厚的叶片,坐下来欣赏这簌簌飞落的黄叶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在银杏村,小兰和淑琴都有了收获,小兰在路边买了几棵石斛要带回北京,淑琴在银杏村买了几块自己喜欢的玉石小挂件。
腾冲有个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在纪念馆的西侧还建有一座中国远征军名录墙,镌刻了10万多名参与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及地方参战人员的姓名,一直没机会参观,今天时间还早,按导航找到了国殇园。遗憾的是今天闭园,又一次失之交臂。围着墓园转了一圈,只好回宾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