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大江大河》是描写改革开放的奇书,确实如此。电视剧只播了一二两集,人物鲜活,从服饰道具到拍摄场景都非常有时代感。看得真是欲罢不能,只得在喜马拉雅APP上,以广播剧的形式听完了《大江大河》的三和四。
本期就先说说第四集,原著叫《艰难的制造》,信息量超大。
先说说之前三集主要人物的命运,在第四集他们虽不再是主角,可他们曾经是有理想的一代,豪迈的有点盲目,奋斗的有点迷茫,踩不准舞点,哼不准音调…,可他们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甚至被西方人赞誉为最勤劳的一代中国人。
第一届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宋运辉,成为了司局级正厂长。一路高歌猛进,让东海化工成为了国企中的佼佼者。
杀伐果断,说一不二的雷东宝变得目中无人,他盲目扩张企业,无人能劝。致使雷霆现金流危机,濒临倒闭,最后,被自己那帮兄弟夺了权。他在人们的抗议中倒了下去,醒来时还悲哀地问:“他们为什么要反我?”
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还是宋运辉、梁思申和杨巡帮了他和他那位不离不弃韦春红,建起一个酒店。从此雷东宝淡出了公众视线,一个集体经济的英雄没有谢幕就匆匆离去了。
杨巡从个体户成长为地位显赫的企业家“杨总”。同一个角色,阶级斗争时期的“资本家”已经有了一个响亮的新称谓“企业家”。三人中,论个人经济状况,他从最贫困的一个变得最富有(不算梁家带给宋运辉的)。这是新体制产权包容性的一次胜利,影响深远。
第四集的主角是留德博士柳钧和他的铁杆发小钱宏明。柳钧是个“技术控”的富二代,而钱宏明是个想做“金融侠”的凤凰男。
柳钧的理想主义在国内野蛮生长的产业生态中处处碰壁,其父的企业实力上远不及杨巡的市一机。柳钧想通过自主创新抢得市场先机,他加大研发,研制出了新产品。但实验和量产都不得不借用杨巡的实验室,这让杨巡动了坏心思。
经过几番较量,杨巡还是偷到了关键数据。尽管柳钧注册了专利,他父亲还是告诉他,在野蛮生长的产业生态中,想靠法律扳回一局根本不现实。果然,诉讼文件刚刚交上去,税务就查上门来了。柳钧父亲告诉他,能活下来的企业几乎都经不起查税。
无奈之下,柳钧撤诉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被杨巡无耻地据为己有,他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国内不行,他就准备了同样的文件,在杨巡货物已经离岸发往国外厂商后,他才寄出。果然,货物被拒收,给杨巡造成了不小损失。
今日杨巡已不同往日,财大气粗,不仅和地方官府打得火热,还和泼皮黑道有来有往。他居然让一伙流氓把柳钧给打了,不仅打折了两根肋骨,还切掉了柳钧的无名指,说给戴戒指的指头留个记号。
雷东宝的膨胀让他失去了往日权势和威风。杨巡的膨胀呢?简直让人难以置信,曾经被夺去女友的干部子弟把脸踩在地下,今天的他更加疯狂。
法制缺位的地方,交易成本大幅提升。中国的文化底色(帝制)中,权力历来在法律之上。法律文本常常沦为安定社会的装饰,现实中,要么使银子,要么求助更高权力的庇护。
在企业家这个层面,如果有背景,就像梁思申堂哥和李力那样的干部子弟,处于食物链的顶层;那种握有国家资源的官员也有非常大的寻租空间;甚至雷东宝那样的地方土豪也有自己的发财领地;杨巡这样的苦苦奋斗的小强,不知受了多少凌辱,世间冷暖没能捂热他,反倒让他变得铁石心肠。
他知道,自己的出身有着路径依赖。唯有变得有钱才能翻身,苦大仇深的凤凰男都把钱看是作比尊严更重要的东西。柳钧的铁杆发小钱宏明也是如此,他小时候就是聪明过人的学霸 ,精于算计,发现实业太辛苦,而金融才是获利的真正杠杆。他结合投资、大宗商品的期货和房产中介、民间高利贷等组成一个高效闭合的“卡诺循环”。
开着宾利掩饰内部五个盖盖十个锅的金融杂耍。但毕竟经济的大环境也有不少不可控的“外生变量”,08年金融危机彻底摧毁了他的快速致富的梦想。走投无路下,他跳楼自杀了。
作为个体经济,柳钧的江湖与杨巡的江湖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杨巡那一代尽管丐帮出身,但身处短缺经济,只要你能不死,东西总是能卖出去的。
而柳钧要像让自己的产品有生路,就得有研发投入,钱,钱,还是钱,研发本就有风险,可成果又没有知识产权保护。资金运转对个体经济是最难的,《大江大河》让普通人看到了企业家层面的生活图景。
每天一睁眼,银子就花出去了。能不能挣回来?研发、小批、量产、销售、运输、售后服务、催款…,你不知道哪一天,从哪个环节就飞出了“黑天鹅”。
当然,也偶有馅饼掉下来。中国的幸运是体量大,都说中国人买什么什么涨价,中国人卖什么什么跌价。不是因为别的,恰恰是体量太大。大到分工不断细分,使得供应链密如蛛网。
柳钧这一代已经无法再重复雷东宝和杨巡的道路了。中国的体量对世界影响太大,美国已经感受到了巨大压力,这个闯入市场经济的草莽大汉,似乎非常善于学习,它似乎开始不满足美国开发,中国制造,全球销售的模式。美国身处上游,在博弈上多少有些优势,围堵、打压、孤立…,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如果仅仅用肤浅的民族主义去抗衡,也许会遇到不少麻烦。创新能力的追赶比起成本方面的竞争严峻得多,对非专业领域的人士,认知局限是显而易见的,属于“不知道不知道”。
要想深入理解《大江大河》折射出的经济现象,建议参看施展老师的《溢出》、《破茧》、《枢纽》等。
那样,故事就与真实的企业家实践一一对号了,让你从故事的底层翻出推动历史进程的隐性变量。将精彩与深刻编织在一起,全息成现,美不胜收。
下列链接是作者作品的分类目录:
以上是空明岛公众号分类入口,也可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