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判断这个模块,无疑是梁宁《产品思维30讲》的超级兴奋剂,一投入朋友圈,便引起高潮。很多人为此惊出冷汗,都在质疑当年是不是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有这样的判断,从另一个角度讲,相当于又帮你提高了自我认知,这当然是好事。
这一模块到底是说了什么产生这么大的爆炸力?
首先提出非常重要的战略判断框架,一个非常简洁的思考结构,叫点线面体。点线面体是来自于曾鸣教授的理论在得到《智能商业20讲》。
用一个例子来理解这个概念,内容如下:
有一对双胞胎,在2010年一起大学毕业,一个加入腾讯,一个进入报社。
7年之后,去腾讯的那位已经是年薪百万,而且满街都是挖他的猎头。投资人也在挖他,只要出来创业就给钱。去报社的那位,因为报社沉沦了,他曾经寄托理想的整个产业都没有了,一切都需要重来。
接下来就是梁宁的分析,非常的重要,没有这个分析,你根本看不出问题所在,因为很少人会去对一个行业做出预测,这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不但需要时间积累,还要储备足够多的知识量,于是能做到的人屈指可数,所以很幸运看到大师的分析。
这里不是说双胞胎的素质或者能力有多大差异,也不是说他们分别跟随的领导的能力或者个人操守有问题。核心问题是这两个单位所附着的经济体,一个在快速崛起,一个在快速崩溃。
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有多体制内的人就开始崩溃了,原来不是自己的能力问题,是附在上面的经济体出现问题,然后就开始后悔自己为什么现在才知道,发现自己多么的无知。下面还有更残酷的,就是腾讯的股票以及北上广的房子,因为你的工资收益永远赶不上这两个的增长性,与有这两样东西的富人,拉开了极大的距离,于是你感觉到肠子都悔青了。
接下来又举了360的例子,这真的就是高大上,是一个横跨大约二十年的故事。也就是你我都很难接触到的事实,内容如下:
1991年,瑞星公司成立 ,开始做防病毒卡。1993年的时候,瑞星成为这个市场的老大。1994年,江民公司成立,做出了旗帜性的KV100杀病毒软件。
1995年,瑞星创始人王莘生病了,瑞星公司群龙无首、业绩下滑,而江民杀毒软件开始在中关村崛起。
1998年,康复归来的王莘重返中关村,当时江民已经占了杀毒软件市场的80%。
这时候王莘就用了一招,以超低价格,对硬件厂商捆绑销售瑞星杀毒软件。当时一套正版杀毒软件零售价格应该在100元左右,而瑞星以低于10元的超低价,向联想、方正等电脑厂商供货,让出厂的电脑自带瑞星的杀毒软件。
王莘归来一年后,瑞星在媒体宣布重获计算机安全市场占有率第一,并且此后当了很多年老大。瑞星在巅峰的时候,年收入7亿,净利润3亿多。
这个市场太肥了。2001年,雷军的金山也推出了金山毒霸,进了这个市场。
这三家公司的产品,瑞星、江民和金山,其实都是同维度的点,持续了好几年,用按件付费的方式打来打去。
接着,2006年7月,周鸿祎进场了。奇虎公司推出了360安全卫士,赠送卡巴斯基杀毒软件半年使用权。同年12月,腾讯公司也推出QQ医生。至此,今天重要的网络安全主角就全部入场了。
2008年,360发起了向瑞星所代表的传统杀毒企业的进攻,可以说是以互联网思维进攻、颠覆传统产业的发端。以后,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打击传统企业都是这么干的。
我来说一下当时几方的实力状况。2007年,瑞星的年营业额7亿人民币,利润是3亿,公司有充足的现金面对战争。
2008年,周鸿祎开始发动进攻。而2005年才成立的360公司,在那个时间刚刚完成了两轮融资,一共募到两轮合计4500万美元,约3亿人民币。
所以在2008年,周鸿祎打这一仗的时候,无论是现金、技术积累,还是人才储备都不如瑞星。
前面说过,1998年,瑞星通过低价OEM切入PC大厂的用户网络,快速超越当时市场覆盖率80%的江民,夺回安全软件市场占有率第一。
10年之后,2008年,周鸿祎发动新一轮进攻的前两个动作,与当年王莘曾用过的招数如出一辙。
王莘低价,周鸿祎免费。王莘借助PC大厂的用户,完成用户积累。 周鸿祎则选择了一个更为广大的用户渠道,就是已经拥有3亿网民的互联网,背后是PC互联网崛起的这个面。
为什么这场战役里,有7亿现金的瑞星会输? 其实瑞星是输在产品的战略结构上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点线面体。
瑞星赢了江民,它是用一个点赢了另外一个点,但之后的十年时间,它依然只是一个点,没有发生变化。
而360通过免费策略,快速获得用户,短时间内超越瑞星成为用户量第一的网络安全服务商,就好像当年瑞星超过江民一样。
360如何由点到面
360在第一个点砸实之后,迅速扩张成了一个面。
2008年3月,360启用360.cn的域名,将360安全产品,升级为安全平台。同时,推出360安全浏览器,向使用360免费杀毒的用户推广。
这时候,浏览器就可以通过工具栏广告、内置广告、搜索分成等方式获得商业收入。浏览器之后,360又展开了网站导航、软件下载、手机App分发等众多服务。
360从一个免费安全的点入手,快速变成了一个安全平台,接着变成流量分发平台。这就是360的三级火箭策略。
2010年1月18日,360杀毒用户规模突破1亿。
其实,2010年360的收入为5379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6亿。大约为瑞星巅峰时期年收入的50%。换言之,360拿下了整个杀毒市场的时候,整个市场产生的利润,不到旧市场中大户利润的一半。
这就叫改朝换代。
我在回顾这段往事的时候,突然意识到,2008年,周鸿祎通过打这一仗,一举拿下了这个利润丰厚的市场里的绝对地位。这距离他1998年开始创业,已经过了11个年头了。
其实所谓的创业维艰,真的是一身英雄胆,却无处安放。
所以,我能理解为什么2010年,估值4亿美元的360,会挥刀冲向估值400亿美元的腾讯,打了一场互联网历史上最有名的3Q大战。因为当时腾讯是互联网的“恐怖大魔王”,几乎是腾讯之下寸草不生。
你想想,老周干了11年,才拿下一块对他来讲算是真正战略根据地的江山。消停了才1年,腾讯就大兵压境,搁谁也得拼命。
当然,3Q大战同时成就了360和腾讯。
一仗之后,腾讯推出了开放平台,并改变了公司的生态策略。到了2010年,腾讯市值400亿美元,今天已经是3000亿美元了。
360用户与收入都大增,并且第二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移动互联网的趋势
所有熟悉老周的人,都知道老周是有搜索情结的。所以,2011年360上市成功,有钱了,周鸿祎亲自带队憋大招——再做搜索。
2010年 3Q 大战时,马化腾曾接受采访称:“周鸿祎要我们投资他,就像微软投资Facebook一样。周鸿祎还说要联合我们打百度,把搜索流量卖给我们。他会出一个拦截百度的东西,先攻击百度的医疗广告。”
马化腾讲话的真假暂且不论,这里其实透露出的重要信息是:360一直在观察百度的弱点,以及一直在寻找向百度发起进攻的时机。
要知道,老周那个时候就知道,百度的医疗广告是百度的命门。那个时间点,比魏则西事件爆出来,至少早了6年。
当面要打架的时候,点就有机会。面一定会给点让度最大的利益。
老周挂帅做搜索的时候,一个百度员工告诉腾讯科技,当时为了应对360的挖角,他所在部门的几位核心员工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涨薪。
更让他震惊的是,有几个特别聪明的人,在百度、搜狗和360这三家搜索公司之间来回跳槽,一年的时间,让工资收入翻了四倍以上。
这也是面在竞争时,资源一定会溢出,让点有红利的一个小例子。
就像淘宝早期要发展,一定要让几个商家占便宜,道理是一样的。
2012年8月16日,在360搜索正式上线的同一天,还有一个产品发布,就是小米2手机。
360对百度的战争,他们遇到的真正敌人,是“趋势”。
2012年,堪称中国移动互联网爆发之年。PC互联网的整体流量开始大幅下滑,用户集体向移动互联网迁移。
360推搜索的同一天,雷军推小米2手机,这是一个很有象征性的场景。
周鸿祎是著名的产品经理,但是他在做360搜索的产品决策时,漏掉了移动互联网这个巨大的经济体。
所以,今天360公司的公司估值,不如今日头条。要知道,在360发布搜索产品的那一年,今日头条公司才刚刚注册成立。
上面的例子,来自于课程,虽然有点长,希望你能看完,这样才能理解下面的总结,关于判断行业整个走向,行业的趋势的理解阐述。
总结如下:通过点、线、面、体是来判断自己身处行业的情况。
如果是点的问题,其实不严重,可能是战术方面的问题,或是相对竞争优势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即可。
如果是线的问题,比较严重,可能是行业周期的问题,有高潮就有低估,就要做顺应周期的事情,比如是继续播种,还是是适当收割。
如果是面的问题,非常严重,可能是行业趋势的问题,这个行业走到了哪个阶段?目前是下降的周期,还是趋势?
如果是体的问题,无可救药,必须要改朝换代,应该要尽早的打算做其他的为好。即便还有客户存在,也要找到新的满足方式,做出新的产品和服务。
曾经年少,“三十而立”这句话如同梦魇,如同催债人,如同交卷铃声,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在这之前,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实际上只是停留在某个点上不断的挣扎,以为能越做越好,直达出人头地,实则却在沉沦,时间的推移,不断的打击,才明白势能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