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是大家都很明白的道理。可是,当在局中的我们,尽管知道会迷。却往往会迷到无法走出局。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但待久的地方,再没有风景,也会不大情愿离开。所以,也就稀里糊涂的过着觉得还算正常的日子。
《一千零一夜》中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坐吃山空的人,终于在某一天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的钱财。熬了几天后,做了一个梦。梦里一位智者告诉他。他发财的地方在开罗。于是,第二天,他就背起背包去了开罗。结果进了警察局。他很认真的对着警察说。“我真的就做了个梦,梦里智者告诉我,我的财富在开罗。我得来开罗。”警察听完说:“我也做过这样的梦,还两次呢。”然后描述了一下梦中财富的地方。有一棵树,有一个庭院,宝藏就埋在树下……,场景就是这个坐吃山空的人的家。
第二天,这个人赶紧回了家。挖了树,果真宝藏就出现了。
这个带着神话诙谐色彩的故事,其实隐约的告诉我们,只有跳出来熟悉的地方,才能看得更清,才能清楚自己,明白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的志向。
小妹毕业了就在一个单位里上班。每天处理着各种文件,忙得也还不亦乐乎。可是,每每小聚,小妹都有点茫然的样子。她说自己每天这么忙碌的上着班。可是感觉自己一点都没收获,没进步。疑似,忙忙碌碌却一无所获。
去年,小妹争取到了去外单位交流工作一年的机会。尽管要适应新环境,重新接触新同事,肯定比不上如今熟悉的单位工作舒服。加上有一定的路程距离,工作起来肯定存在诸多不便。可是,小妹还是很快乐的去了。
小妹说,换个环境,接触新的同事,也不会是件差事。我很欣赏小妹这种雷厉风行的果断的行事风格。换成是我,我估计要犹豫好久。
一年时光,其实很快就结束了。
小妹回来了,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变化。实际上,小妹的人生规划已经发生了大转变。这一年的跳出来,让小妹从当局者,变成了旁观者。她足足用旁观者的犀利的眼光剖析了曾经当局的自己,以及自己所在的这个局。
回来后的小妹,工作的性质没有任何变化。工作量比之前还稍微大点。但小妹没有了之前的焦头烂额,忙忙碌碌。反而是井井有条,有时看起来似乎还慢条斯理,但该完成的工作都还是特别漂亮的完成。
小妹每天都有自己的工作计划,工作内容。每天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妥妥的,几乎没有多余的闲聊的时间。这一年跳出来的磨砺,让小妹更加清晰的看懂了一切。当明白了局,处理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后来,和小妹聚时,她趴到我耳边,撒娇似的说,“姐,你是否知道我这一年到底明白了什么?”“说说。”“一个人的成长,最终就是个体的成长。个体的成长来自本身的规划动力。你喜欢欣赏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局,就是一个平台。只有自己本身强大,才能配上好局。每天碌碌无为,不但荒废生命,还给别人做嫁衣裳。嫁衣裳当然得做。但给别人做的时候,也得腾出手来,自己给自己做一套啊!”
我惊讶于小妹的成长。在我还在咀嚼小妹的话语时,小妹已经在吧台上开唱了。
或许,真的,只有跳出来,才能看得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