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半夜起床上厕所,把我吵醒,然后就翻来覆去再也睡不着,尝试了半个小时未能成功,索性起来写写字。
出版业的年终岁首格外忙碌。除了要例行为每年年终任务冲刺,做各种岁末的盘点、总结,做新一年的计划之外,还要忙碌新年初的北京图书订货会。
北京图书订货会是是由原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中国书刊业发行协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图书行业盛会,每年的元旦过后,1月上旬,在北京举办。会议的日期并不固定,基本每年在1月10号前后。北京图书订货会其实由几大部分组成。故名思议,图书订货会,是为了来订货的,所以参加的主要是出版方,出版社/图书公司,以及渠道商,各大新华书店,民营书店以及最近十多年兴起的电商网站等等。
主会场是在北京东北三环的老国际展览中心,俗称老国展。老国展是为了对应顺义的新国展。由于之前的国际展览中心在北京东北三环内,每到有大型展览,附近交通严重拥堵,受其影响,东三环、北三环甚至京密路,机场高速等主干道都会受到波及,后来就在顺义新建大型展览场馆,像北京车展等大型展览就在新国展举办了。图书行业另一个盛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也早就挪到新国展去了。不知为何,图书订货会一直都在老国展举办。
除了老国展的主会场之外,订货会还有几个分会场。其中比较大的一个就是图书行业内所谓的“二渠道会”,也叫民营订货会。这个一般在老国展的主会场开始之前举办,会期是3-4天。在我刚刚入行的时候,这个会规模与影响力都还颇大,那时候二渠道会也有个固定场所,在丰台的京丰宾馆。
记得第一次去参加的二渠道会时,视觉和精神上都很受冲击。一栋十几层的宾馆,每层每个标间房门都开着,整个宾馆的楼道、楼梯里都是各种图书宣传品与海报,你可以自由在每个房间转,参展的各个出版方/书商,就把自己所带展品图书平铺在酒店房间床上,大家就在这拥挤、狭小逼仄的房间里谈着生意,很多是现金交易。
对第一次参加的人,还是很颠覆三观的。你会觉得自己是处在这个听上去很高大上的图书行业么?前几年受电商冲击,二渠道式微,二渠道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差。今年看着还在举办,地点似乎是在京西宾馆?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去。
图书订货会除了上面这两个会场之外,还有各种高峰论坛,行业评选颁奖以及由各大出版社或者渠道商组织的经销商/供应商大会,散落在京城的各大酒店里,就颇为高大上起来。订货会前后,全国各大书店及地方出版社都会前来参展,了解出版社和行业动态,了解出版社的最新的出版品种,很多出版社也会统一招待一下主要的销售渠道客户。另外近年来当当、京东、天猫等电商巨头也会在订货会之前,召开统一的供应商大会,总结与表彰,宣讲新一年的新政策与措施等等,发出自己在行业内的声音。
从功能上说,订货会的订货功能越来越弱了。
记得刚刚进入图书行业时候,有些行业内词汇比如主渠道、二渠道、主发、京所、沪所等等,主渠道就是国有的新华书店,除此之外的销售渠道(书店)都叫二渠道。所以国展的主会场也叫主渠道会,是跟二渠道会对应的。主发就是出版社出书后,直接给书店按约定的比例发货,而不需要先经书店下订单确认。当然,这一般发生在大出版社和大书店之间,是基于双方互相信任,因为都是国企。后来随着大书店对库存周转和利润的考核趋于严厉,加上图书品种的激增,再就是部分出版社发行人员由于业绩压力盲目发货,书店不堪库存重负,都叫停了主发。
关于主发,最常听到的笑话就是,出版社发货到书店,书到书店仓库后没有拆包,过几个月原封不动的回到了出版社库房。这除了增加了双方的物流、库存成本,还增加了不少GDP吧?
再后来,电商来了。
其实无论是之前的卓越,还是当当甚至是京东起步的时候,都是非常困难的。对国有大出版社来说,你是谁啊,凭什么给你发货?何况还动不动全场五折什么的,整个一门口野蛮人。要发货,可以,拿现金来,甚至拿现金都不给开户。那时候,大出版社分管发行的副社长、发行部主任们跟各大新华书店采购负责人正是你侬我侬,酒桌上推杯换盏间,明年几千万几亿的任务就搞定了,哪里来的公司,还互联网,跟我有什么关系?出版社跟新华书店才是原配。
没想到转眼就换了人间,这些互联网公司凭借各种轰轰烈烈的降价打折促销,吸引到了大量的读者,加上物流的速度越来越快,读者自然开始用手投票了。电商渠道销售占比越来越大,对出版方来说不可或缺,出版社要反过来求着电商渠道,要各种资源,被迫拿各种让利返点参与大促销活动,对出版方来说也颇为痛苦。
图书订货会也就尴尬了。
本来是给书店和出版社之间因为信息沟通不充分建立的交易平台,电商占比越来越大,而加上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沟通越来越顺畅,电商与出版社之间,甚至书店与出版社都已经不需要线下的信息沟通及交易平台了,怎么办呢?
好在整个行业还是需要对外展示的窗口,无论对于之前的主渠道、二渠道还是电商渠道来说,重点产品的发布,出版社品牌形象的展示,总还是要有个集中的平台。当然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也是一个窗口,不过那个主要是进行版权交易,并且是对外展示。
对内展示也还需要,于是订货会也在不断变换功能,包括增加官配专区,对市民开放购书等等,但在这一点上,始终做的不够好,或者是不敢大力铺开宣传,不得而知,至少订货会上很少见市民前来买书的。这点跟上海书展不可同日而语,当然,上海书展的定位本来就是面向大众市民读者的。
也正因为功能上有些鸡肋,老东家中信出版社的老大王斌,有些年是决定不参加北京订货会的。在北京订货会上,中信出版社的展位,向来是地标和风向标,没有之一。一是装修设计的很高大上,二是请到名人大咖做活动多,所以很多书店和出版界同仁都是专门要去参观了解中信的出版动向的,如果中信某年不参加展会,大家都觉得似乎少了点啥。2018年,似乎老东家又没参会?毕竟都说要“告别”出版业了(来源官方公号)。
之前从2010年负责电商渠道销售开始,图书订货会对我来讲,就只有名义上意义了,毕竟跟做线下渠道不一样,客户大部分都在北京, 一周能见一次甚至更多。后来辗转电商、众筹行业,却一直没有远离出版,每年都会去订货会上看看,了解一下主要大社在重点做什么书,了解一下行业趋势,毕竟你无论从朋友圈,还是媒体听到的,都是在听他们说,看看他们有什么新书,在推哪些重点书,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去年是北京图书订货会30年,当时掐指一算,竟然参加了其中的一半。去年下半年又回到近距离接触出版业的位置上,今年更要去了解一下各个合作伙伴新情况与新动向,同时发掘更多的合作伙伴,也把简书作者及作品更多推给合作伙伴们。
2018北京订货会,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