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革命下,垂直行业能做什么

一、前言

对于泛搜索引擎用户情况下,用户只想知道通过推理闭环情况下,最优解是什么,此时Agent需要输出的是,平台能力下的最优解以及最优解分点判断依据,垂直行业下是否需要泛大模型?如何使用大模型取代企业和客户之间低效的人传人熵增沟通?

二、垂直行业下,我们能用大模型做什么?

对于垂直行业搜索引擎情况下,用户核心聚焦的目标是,我当下的问题能否解决,对用户问题的拆解是什么?答案的决策依据是什么,答案的决策逻辑是什么。

由赫伯特·西蒙提出的有限性理论可以知道,企业无法用超出组织能力的愿景,去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100分以外的满意度,一直都是服务的强闭环和快速应答;所以组织内沉淀的Corner Knowledge的充分利用,才是提升企业服务高度和调性合理路径,所以企业知识资产数字化(不是沉淀于各个职能线专家的人脑中,经验中),服务流程数字化,范式化。是跟上AI工业革命需要补的基础课,在此基础之上,AI才能赋能企业打破职能线的隔离壁垒,高效传递消息,打破信息的熵增,通过人类语言与AI大脑进行交互,快速获得服务客户所需的决策要素,达到时间和满意度这对长久博弈指标的双重优化。

三、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RAG怎么样才能做到?

这里我们一直以来有个最突出的盲区?AI大模型或者各式各样的模型需要解决的是类人脑泛化的问题,那么,我们需不需要用泛化的思维来赋能企业?

我的主观意见是,不需要!!,我们回归一下我们行业细分,差异竞争的本质是什么,是锐化需求,集中有限的组织力量将我们能服务的场景做到顶尖,再进行降本增效,或者降本平效(能做到这点的已经超级牛了)。

所以在用AI替代人作为连接桥梁的命题上,突出总结出我们的核心场景,并为此进行精心设计,已经是对组织服务的一大重要变革,人员的核心投入由怎么样匹配与理解客户变为,我们如何将我们的企业知识资产,和职能流程进行数字化,范式化,依托大模型,做到千人一面,调性统一;

四、落地到实际,我们需要如何设计我们的AI服务人?

根据上述简短的主观观点表述,落地到系统设计,我们落地到具体系统设计面临的问题,就是 场景 - 知识 - 组织 三点,再往细的拆解就有以下几点

  1. 我的用户需求场景是什么?
  2. 需要找到什么样的决策素材chunk;
  3. 查找的链路是什么,查找的query应该如何组织(有无时间要求?核心三元组诉求(发起元 - 关联关系 - 目标元));
  4. 最后重要级的就是需要什么样的大模型来组织我的核心素材,依据什么样的prompt进行组织、回答、并提取核心点;
  5. 如何设计当前上下文语境中的连续对话;

(一) 场景

由于有对话交互的产生,对系统的响应要求容忍度也随之提高,所以可以通过引导,分析的方式辅助客户进行场景的定位,当然系统设计上还有数据安全性的要求,如未登录的客户,只能进行类似售前导购和转化思路进行设计,认定了客户身份前提下,才可以进行客户域下的数据的上下文加载

(二) 为什么要设计用户需求场景?

客户的需求场景永远会出现互相博弈对抗形式存在,想要通过泛化的场景下来设计调性复杂度极其高,所以需要进行场景进行切割,并且企业对接客户的需求是有边界的,场景可枚举的,需要把有限的场景做到极致,把有限的需求拆解到极致,这点上主流搜索设计的人 - 货 - 场 理论不谋而合;传统搜索就是个极端博弈的场景,比如你在美团上搜索午饭,我是推荐给你常吃的还是推荐给你新开餐馆,还是推荐给你周边人气餐馆?

但是不是每个公司都是巨无霸,需要满足用户泛需求,泛需求的解决就是借用深度学习下的调优如DSSM模型,MOE评分模型,一直寻找一个动态最优解。大多数公司的用户需求场景是有限的,比如元器件公司服务客户的无非就是 选型 - 样品 - 供应链 - 研发问题解决 等等几个大场景(当然可以细拆),不会诞生出太多离谱的场景,如我喜欢粉色的MCU有没有??

(三) 素材Chunk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素材,就是企业如何设计我企业知识的模型范式?我的职能链设计什么样的模型范式?并数字化;大数据技术高度方便的前提下,对范式的修改已经不像以前关系型数据库那么令人痛苦(我随便加个属性列,居然由于磁盘碎片化,导致非正常指数级增长);查询技术我们有传统数据库严谨查询,es搜索引擎反向文档极速查询;

(四) 场景下,我如何找到服务客户所需的数据Chunk?

由于服务客户的数据来源不唯一,且不同场景下,我所需的数据域是变化的,如商品导购是,我需要找到的是商品,售后时 我需要找到的是产品规格说明书,和订单数据等,所以目前所有大模型课程所讲的向量查找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并不是不能),查询的方式是多种的,且根据数据量预估下,是不一样的,可以是数据库直接查询,可以是搜索引擎查询,也可以是向量化数据库查询(如沉淀的知识问答),查找是多路的,交叉复合的。并不单一;

五、类似千问、DS R1模型,能赋能什么?

(一) 辅助场景判断

大模型革新的点,从底层技术transformer attention机制来看,他可以准确地理解,并提取出用户语境中的核心词,根据这些核心词的组合,我们可以快速判断出用户的场景,如 耐克的T恤的衣服可以水洗吗? 大模型可以准确提取出 类目:T恤 ,问题:可水洗 ,品牌:耐克 ,若登录情况下,查找用户订单是否有耐克衣服,有则是售后场景,发送给用户所有耐克T恤,并根据商品查找到对应的规格说明,并返回说明,无用户订单,则是售前导购,查找到最近热卖可水洗的耐克T恤,推荐,并附上产品规格说明书中的推荐洗涤方式;

上段内容可看到,有两个链路的查询,分别是商品库,和规格说明书库,乃至视频库,和订单库多路查询复合的结果;

(二) 知识总结,组织友好的多模态交互方式

大模型可返回的结果可以根据prompt要求组织返回多模态的信息呈现,如上述例子中,可以将交互结果总结到一起,并按照优先级和层次进行组合返回,在总结这,很多的应用是,丢正确的,错误的语料给大模型,让他自己判断,个人认为是错误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定义问题,并寻找正确的答案,最后一步总结,是在答案尽量正确的结果之上,按照语言理解的层次去设计结果的返回,并借助大模型强大的语言组织能力,合适的地方填上合适的token,合适的多模态,而不是即做判断,又做表达,这点也要符合人脑的思维逻辑链,单一的工作效率和结果是最高的,attention是最强的

六、最后简单总结系统设计流程

  • 设计好属于你组织的知识库、职能链,并数字化、范式化;
  • 设计合适的多种查询链路
  • 问题理解 -> 核心场景词提取(大模型) -> 结合用户域数据进行场景判断 -> 查询query扩展与组织 -> 按照设计路径进行多路召回相关内容 -> 调用对应场景的prompt -> 回传上下文给大模型 -> 结合prompt回复用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