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签约作者剽悍一只猫,猫老师说,他反复坚持的4个习惯中有一个是:看牛人的朋友圈。我之前一度关闭了朋友圈,虽然圈中也没有太多所谓的牛人,但是看了朋友圈那些高逼格和高大上,再反观自己毫无波澜、“死气沉沉”的生活,内心难免落寞。
我没有意识到关闭朋友圈获得暂时清净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有益的刺激。这种刺激不是欢乐谷玩跳楼机的那种刺激,而是刺痛。痛定思痛,痛了才会想着去改变、去进步。昨天下午朋友圈里的一条状态就刺痛了我,我也更加相信牛人给予的刺激可以转化成我们自己的精神财富。
N是我的高中同学,昨天下午她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说,收到编辑寄给她的书了。哦,她与人合集出书了。从书名看,应该和那些励志网文差不多。从大学到现在我看过的鸡汤文也不少,没想到这其中也有出自同学之手的,有点意外。
这就是我刚刚说的刺激,它是一种刺痛,痛在哪里?痛在我意识到了昔日同穿校服、同坐一个教室的同学之间已经慢慢拉开了差距。
差距一:她成为作家了,成为我羡慕的斜杠青年了。为什么羡慕斜杠青年?因为斜杠青年意味着多种赚钱的能力。这是赚钱能力上的差距。对,我就是这么俗,我满脑子就想着赚钱。
差距二:她为什么能成为作家?或者说她写的文字为什么会有人看?这个问题同样适用于前面提到的猫老师以及我大学时代一直关注的“一直特立独行的猫”,我很喜欢他们的励志干货文。我想除了他们码字比我厉害以外,他们都有能够在我们普通人面前“炫耀”的实力。例如猫老师从法学专业到英语老师到演讲教练到独立采访人,一只特立独行的猫从不入流的大学逆袭到北大交换生再到知名外企,学英语、健身,现在已经拥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这些足以定义我心中的牛人。同样N也有了”炫耀“给别人看的内容,她已经从我的同学变成了让人仰视的牛人。所以除了赚钱能力上的差距,更是生活上的差距,她的生活可以拿出来给人看,并给人以力量,而我的生活恐怕都是一些不足为人道的琐碎。
我也想变成斜杠青年,想成为牛人。因为518(我要发)!
怎么做呢?网上看到过很多干货文,干货文中有作者无私奉献的知识和经验,但是我们从干货中学到了多少?我们有坚持学下去吗?好几次我依样画葫芦照着干货中说的去做,但是往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然而生活的经验一次次向我展示着时间的力量,我坚信坚持的力量,但是我常常在没有经历坚持的过程就去幻想时间的馈赠,这不就是白日梦吗?
时间看得见,在518这么有意义的日子,我要开始我的坚持,从坚持码字开始吧:每天写1000字。
以此为证。
2016/5/18 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