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悲伤泪流成河》

愿世界对那些不幸经受流言恶语暴力的人温柔以待。

  现在阳光里的人,以为世界都是阳光,而活在悲伤里的人呢?

  今天要讲的是一部电影它是《悲伤逆流成河》,原著是郭敬明,这本小说我看过,一度看不下去,因为实在太悲惨了,而且不自然,却极其点题,嗯,“悲伤逆流成河”,因为悲伤得让人匪夷所思。

  而电影我觉得拍的不错,切入点不一样吧!小说我认为是为了悲惨而悲惨,人物塑造太过激烈,完全是拿悲伤当噱头,而电影是从校园欺凌的角度进行,让悲剧进行得理所当然,造成易遥的到底是恶语?还是冷漠?

  她受伤,她感染性病,她被误会,她报复,她体验了人心的险恶也充分显露了自己的险恶,最后,她自杀。

  一个人是多么的无助,才会放弃原来的温柔,用恶来还击,我想易遥再像同学喷水是内心也是煎熬的。

  与小说郭敬明的为了悲伤的噱头,用手法一步一步的将易遥推向悲伤和死亡。电影中把易遥推向悲伤的是无奈的家庭背景导致她感染性病、被欺凌者将欺凌的苦楚再一次施压到易遥身上、齐铭对待感情的无奈的中伤、周围同学的冷漠、邻里间的恶语、学校不负责任的定罪等等等。多了独白,让一起“他杀”事件,浮出水面。

  电影的主题是“校园霸凌”,但我认为,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同样也是事件的催化剂,都值得我们深思。

  至于暴力(不仅仅限于动作,还有言语),没有一个人是无关的,我们或是受暴者,或是施暴者。

  在顾森湘死后,易遥在警察局里拼命的叫喊“不是我”时,齐铭和顾森西都默默走过去,是绝望。

  其实每个人都是凶手!

  每一场自杀都是他杀!而且凶手不止一个!

  一次次自以为是的正确,一次次地站在道德的至高点的指指点点都如同锋利的剑,不明真相的人肆无忌惮地挥舞着,在悲伤者的心上刻了“恶人”。

  就像电影里面,大多数人都认为“性病”都源于私生活不检点!可事实呢?

  电影最后的几段“回忆”的片段,使结局变得开放了许多,是悲伤不在沉重,而是多了深思。这或许是这场悲剧的美好吧!

  愿世界对那些不幸经受流言恶语暴力的人温柔以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