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一个高中生都读过苏洵的《六国论》。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他的文章纵横恣肆,博辩宏伟,很有战国时代纵横家的遗风。
苏洵的文章写得如此好,但青少年时期的苏洵并非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学生。那时的他读书不努力,整天和一帮狐朋狗友游山玩水。苏洵的两个哥哥都考中了进士。18岁那年,苏洵也参加考试,但名落孙山。此后,苏洵放弃了学业。
27岁那年,苏洵突然对夫人程氏说:“我想发愤读书。”程氏是个知书达理的女人,对丈夫的决定支持。她表示承担所有的家务,免去丈夫的后顾之忧。于是,苏洵足不出户,闭门读书。经过多年努力,苏洵学业大进。仁宗嘉佑元年,苏洵到京城拜访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欣赏他的文章,于是向朝廷推荐。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无数人竞相效仿。
少年读书,如石板刻字;中年读书,如粉笔写字;老年读书,如水面画字。江无回头浪,人无再少年。虽然苏洵错过了少年读书的黄金时期,但他27岁幡然醒悟,最终文学史留名。俗话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如果你十年前种下一棵树,现在已经可以乘凉。如果没有,那就只能现在开始。用今天的勤奋弥补昨天的错误。只要你想开始,什么时候都不迟。如果你真的愿意努力,人生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苏洵的故事被编入了《三字经》,教育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2
苏洵从27岁开始发愤读书,至嘉佑元年受到欧阳修的赏识名震京师,一晃近二十年过去。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二十年的坚持,使碌碌无为的苏洵脱胎换骨,成为流芳千古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成功的起点是决心,成功的终点是坚持。
苏格拉底有一天给他的学生上课。他说:“同学们,我们今天不讲哲学,只要求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把手往前摆动10下,然后再往后摆动10下,看看谁能每天坚持。”过了几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他请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结果90%以上的人举起了手。过了一个月,他又要求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只有70%多的人举手。过了一年,他又同样要求,结果只有一个人举手,这个人就是后来也成为了大哲学家的柏拉图。甩手固然甩不出一个哲学家,但执着追求、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却是一个成功者必的必备。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一万小时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其实一万小时还有另外一种表述方式,那就是“十年”。早在上世纪9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曾提出“十年法则”:要在任何领域成为大师,一般需要大约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也正好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十年磨一剑”。我们不必埋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是应该先扪心自问,有没有付出一万小时的努力。有了这一万小时或者十年的努力,你即使成不了大师,至少也会成为某方面经验丰富的专家,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你的坚持,终将美好。
成长路上,或许你的坚持,比一万小时多;或许你的坚持,比一万小时少。而我想说的是: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后悔。
3
苏洵是宋朝最成功的老爸。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都是当时的佼佼者。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丰富,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都有卓越的地位,堪称宋代文人最杰出的代表。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轼都做过官,但苏辙在官场中走得最远。苏辙官至尚书右丞,相当于今天的副总理。苏洵是宋朝的杰出人物,而他的两个儿子比老爸更厉害。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不过,据说苏轼和苏辙小时候和他老爸一样,非常调皮,不喜欢读书。苏洵用了很多办法,都不见效。后来苏洵终于想出一条妙计。当两个儿子玩耍时,他就不在书房苦读,而是躲在一个儿子看得见的角落读书。兄弟俩很好奇,跑过来看老爸干什么。于是,兄弟俩也学着老爸苏洵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书。由于兄弟俩天资聪慧,他们渐渐爱上了读书。宋朝超级的老爸告诉我们:身教重于言教,家教重于学校。
每个人从生下来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教育孩子,父母的语言指导往往不如身体力行。这是由于任何一个人的模仿能力都要强于他的理解、思考和创新能力。听人说来终觉浅,亲眼所见方为真。父母的日常行为对孩子产生非常直接的的影响。
我记得我家曾有这样一个的现象。妻子换了新手机,妻子的旧手机留给我用,而我的旧手机自然成为3岁小女儿的玩具。一天晚上,我们家静悄悄的。妻子拿着手机玩微信,我拿着手机看小说。女儿竟然破天荒没闹,原来她拿着手机看动画片。一家三口都在玩手机。我苦口婆心地多次教育女儿不要玩手机,但效果甚微。后来,我以身作则,不在女儿面前玩手机。女儿自然也不玩手机了。放下手机之后,我经常在家读书、写笔记。小女儿看见后说:“爸爸,我想要张纸写字。”于是,我从笔记本上撕下一页,女儿开始写字、画画,像模像样地学习。
有人调侃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所有的父母都知道,不应该浪费那么多时间在手机上,但又控制不住自己。当务之急,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
放下手机,拿起一本书,让我们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