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个正确的标准放在一群人面前,让每个人都按照这个标准去生活、行事、思考,那么这个群体必然是理想的健康的。
但是遗憾的是,从人性认知的角度来看,即便存在一个正确的衡量标准,也没有人愿意接受,因为他们只相信自己所认为的。
就好像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一个人很难察觉自身的错误。
每个人都是用自己的认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三观,哪怕自己的三观违背世俗和道义,但是也从未察觉出来其中的问题,仍然执迷不悟的相信着,并且乐此不疲。
所以人性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个人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
即便自己相信的东西是错的,大多数人也少有反思的觉悟,从不会认为自己的认知存在着什么问题。
而世俗之间,大多数人所犯的错误根源都是归咎于此,他不认为这是个错误,自然会在错误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一个人过度执念某一种观念时,很难察觉自己所相信的是否存在问题,即便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最后也会背离正确的方向,而走上偏颇的道路。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之明。
了解自己才是一种真正的智慧,我们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察觉自己存在的心念是否正确。
如果自己相信的东西都存在问题,那么你的人生该由什么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方向呢?
所以能够为自己树立一个正确的道德标尺,用符合道义和世俗的观点,去审视自己的人生以及这个世界,包括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这是非常重要的智慧。
《素书》之中有这样一句话:明莫明于体物。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体察世上万物,明察秋毫更为明白的了。
一个人做事正确还是错误,完全出自于自己的本性,就好像我在以往文章中常提到的一个观点“人的所有心念,都会延伸到自己的人生中,而自己也终将要为自己的心念付出代价。
道德经:人生福祸结局,源于心念本源的修行,本心,是塑造人生结局的根源。
自己的心念由意识控制,这跟聪明与否没有关系,而是跟正确的三观有着紧密的结合。
一个人如果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善于明察善恶,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才能在人生路上做到善恶分明,谋事有道。[/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