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仓河的女人们

又逢西瓜上市,想起那群辛劳的三仓河的女人们

                                                             三仓河的女人们

                                                                   文:三末

古铜色的皮肤,膀粗,胯宽,腰圆,屁股大,这是三仓河田里劳作了一辈子女人的外形。她们如男人一样使出浑身的力气,挑担、扛树、挖田,久而久之形成了有力量型的身板。生于五六十年代之前的很多女人都是这样的身材。这一代人渐渐老了,如今很多人脸上布满了沧桑的皱纹,依旧在田里辛勤的干活,土话叫“做活计”。

三仓新农岔路口有一个天然的“劳务市场”,这里早晨开市的时间一年四季不固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夏天的早晨4点钟左右就有很多人在这里等待雇主,谈好价钱,上车即走。女人们大多数去雇主家帮忙除草,大棚里喷洒农药,整理枝苗,包装西瓜和蔬菜,一天120-200元不等,一做就是一整天;初夏时节,男人们大多去雇主家帮忙挑西瓜,一天180-300元不等。马上西瓜就要上市了,新农岔路口的早晨一定热闹非凡。我们在城里,随处可见打着“东台”字样的西瓜,那是堤东地区农民们智慧的成果,是三仓河的女人们用手一个个包装起来的,男人们肩膀上一担担从田里挑出来的,洒了多少汗水。

“雇主”,这是我用的书面语,旧时代称“地主”,我实在想不出用什么词语来称呼这些人。“农场主”?“包田农民”?“多地农民”?在流传下来的资料里,“地主”都是很坏的,压迫长工干活的,现代恰恰不是这样的。我一个同学的婆婆,很多年前从三仓迁居弶港,刚去的时候家里有50亩地,夫妻两个忙的没日没夜的。她婆婆告诉我,不是请了临时工就可以在家里歇一歇了,她通常比临时工做得更快,这样人家也才会不懈怠,赶快把田里的农活做完。有一段时间她因病休息了下,再回到田里已经不适应了,走不快了,于是跪在田里忙,没法走就爬着干活,依然快速的做在临时工前头。如此辛劳,抚养了我同学的老公,供出去上大学,买房子,后来又帮忙带了一段孙子,边带孙子边在田里忙活着。接她到城里,各种不适应,一定要守候乡间,在土地里忙来忙去浑身才舒坦。

去年国庆乘车返城,遇到一个很多年前小伙伴的妈妈,带了大包小包很多吃的。听说她当年很神奇,生小伙伴时候,上午还挑了几担粪,下午就生了。她跟我闲谈,在城里无聊的发慌,每天去小区健身的地方运动,活动活动筋骨。国庆节回来,到饭店里帮工了两天,150元/天;到“海里”做了临时工两天,180元/天;自己家里的田忙了两天,整个国庆买了十几个烧饼充饥,没有好好的吃过一顿饭。我说你何苦呢,子女都就业了。她说还很年轻,不能伸手要钱啊,只要做得动,一有机会就是要挣钱的,不要给子女增加负担。其实她也不年轻了,60来岁了。

现在有电瓶车或者雇主家接送,比较方便些了。在多年前,做临时工的女人们,结伴骑着自行车,天不亮就从三仓河出发到“海里”;白天干活,晚上继续骑车回家;来回几十里路,到家继续做饭洗衣服,第二天照旧开工。她们不管年龄如何,似乎一直有使不完的劲。我认识的很多人里,60多岁了,神采奕奕,骑车出去做临时工乐此不疲。

没有哪里的女人再比三仓河地区的女人勤劳,她们生儿育女,无私奉献,用宽广的胸怀温暖了我们,用满是老茧的双手养育了我们。

三仓河的女人们,不施粉黛,却是淳朴动人;她们的身材亦不是标准三围,却是壮实健康的;她们,是我们眼里最美丽的母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千万不要相信那些说带你打王者荣耀的人 刚开始都是“没关系啦,我带你吧” “我觉得你超可爱的” 玩几把以后就是“...
    时光嘟嘟阅读 3,998评论 0 0
  • 南昌之旅--说走就走 一、出发前 好像刚刚睡着就听到一阵一阵的音乐声传来,宝贝儿们还不睡明早要早起呢,声音一直一个...
    A00Helen阅读 78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