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者必离,有聚有散”大概是人人都懂的道理,可是在真正承受时,往往感到无常的无情,有时候看自己种的花凋零了,一棵树突然枯萎了,都会怅然而有湿意,何况是活生生的亲人呢? ——林清玄
晨读林清玄的散文时,读到一篇关于爱别离的文章,她说,“因缘的散灭不一定会令人落泪,但对于因缘的不舍,执着,贪爱却必然会使人泪下如海。”这里就提及她童年时,寒暑假时因离开外祖母家不舍而声泪俱下,这一幕把我带回了童年时与父母的纠葛与不舍。
作为一个九几年出生又在乡下的孩子来说,那是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为生计奔波,我们交由爷爷奶奶看管,我也不例外,大概一年见一两次,表达情感都靠一根线连通。突然想到还很小的时候家里还没有安装电话,只能靠照片解决思念,在赶集的日子里,爷爷带着我和弟弟去照相馆拍照,隔几日取出再寄给父母。远方的他们看着照片想子女,爷爷则指着照片说,“这是爸爸,这是妈妈。”现在想想这样日子全靠着血缘和寄托挺过去的。
每逢过年,才迎来与父母相处的时间,父母对我们格外的宠溺,我们对父母格外的依赖,那时明白爸爸妈妈在身边是多么幸福的事。离开总是突然到来的,刚起步的感情,突然的抽离,就像即将放进嘴里的糖突然被打落在地上,一时的不知所措,眼里充满了慌张与不安,当时不觉那是什么情绪,只觉得委屈拉着父母嚎啕大哭,直到睡着,我醒了,你走了。现在看来,那可能是第一次因离别留下的泪,想抓住已经拥有的爱与甜蜜,如今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离去,终是有些道不清的情绪从胸腔喷涌而出。
这一生会经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离别,痛彻心扉的多是些与你建立了深厚感情的人与事。“会者必离,有聚有散”这八个字诠释了相遇的因果,终究要体会离别,小时候面对离开会哭会闹,长大了学会了释然,泪水不会轻易流下,埋在心里的根却在满满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