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久违观影,本想看一看最近很火的《前任攻略3》,恰巧时间不巧,就选择了临近场次的《无问西东》。在此之前对这部影片并没有任何了解,匆匆几眼从影片简介中看到演员的阵容还是蛮强大的,就带着看看再说的心态开始了观影。
影片有几条故事主线贯穿,看了大概三分之一的时候我想,这大概是继《七月与安生》之后我想再重复看几遍的电影了。从小到大,似乎对于某本书/某部电影并没有特别的钟爱与长情,从来没有耐心重温过。自从《七月与安生》之后,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让我可以有了回味的能力。
谈不上为什么有如此的情愫,似乎也说不好这部影片好在哪里,起初想想大概是不俗套的剧情和在线的演技。整部影片看完之后才慢慢看到其中的关联,爱悄然传承。
90年代初,因为偏科而引发的转系事件让吴岭澜开始了对于学习的思索,我想起他在与时任教导主任的梅校长交流的场景:为什么而学习?不知道,我只知道多学总是没错的,学生就要多读书。为什么排斥转文科?而且学习好的同学实科(理科)都是好的,所以我也要学好。一瞬间,历史重现。我突然找到了强大的共鸣,从小到大,学习上高度自觉的我,一直的目标就是考一所好的大学,要问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就是要考一所好大学,这仿佛是作为学生与生俱来的理想。工作后变得异常迷茫和空虚,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没有了人生目标,生活变得单调而萧索,于是才开始思索人生的追求和个人的兴趣,惯性让我变得简单而懒惰,仿佛终于有所领悟:为什么学习不是那么重要这回事。独立的人格和健全的思考弥足珍贵。
90年代中,动荡与安宁。烟火四起并没有在影片中得到重点的着墨,但却能深深的感受到在昆明这片金黄的大地上茅草屋下所保护的宁静与安宁:暴雨不停的冲刷着茅草屋,雨水如注从铁皮的间隙流落,打湿教授的肩膀,屋外电闪雷鸣无处躲藏,但同学们仍可在教室里获得温暖和庇佑,静坐听雨。现在细细想来,似乎是在描绘山雨欲来风满楼:倾巢之下安有完卵。作为富家公子的沈光耀是我心中完美的代表,没有一丝纨绔子弟的习气,才学与胆识/爱国与孝顺在他身上充分展现。最动容的是沈夫人在宿舍对儿子说的一番话:我们对你的期望并不是想让你建功立业获得一世英名,名利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我们只是想让你能够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你可以同一个你心仪的女子成家生儿育女,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感受到为人父母的乐趣。我们不想你还没有想好怎么去过你的人生的时候,就失去生的权利。在祖国和家庭中间,沈光耀做着艰难的选择。最终是对人生思索清楚的吴岭澜,作为教授触动了他:不要忘记你的真心。梅贻琦触动了吴岭澜,泰戈尔点醒了他;而若干年后,吴岭澜用他超脱后的智慧为沈光耀坚定了方向。
90年代下,有一个疯狂的十年。影片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我想这是我可以再看几遍的片子,但演到王敏佳被乌压压的人殴打却一直看不到她的脸的时候,一直到陈鹏挖坑要埋她,心狠狠揪着,心里告诉自己不会吧但又在说都挖坑了肯定真的死了,我想如果她死了我绝不会再看了。那些吃瓜群众,用板凳去打,一切他们手中的东西都变成了武器!因为某些人的三言两语就能如此残暴的夺去一个人的生命。人性真的是会吃人的啊。然而,此刻的李想却在对面接受朝拜,面对追责,谁曾想从小到大的友谊竟抵挡不住一个男子欲望的诱惑?所幸陈鹏托住了王敏佳,虽然两人此后的许多年都不曾见面:我深知我爱着你至死不渝,我深知你爱着我至死不渝。但是为了国家,也为了你,我们不曾见面。最终的见面也是因为即将走到生命的终点,但陈鹏不曾犹豫。救下王敏佳的是陈鹏的无问西东,对爱情至死不渝。而陈鹏,如果当年没有沈光耀坚持用飞机抛下食物,或许不会活下来。
20年代初,商业社会中的张果果显然被同阵营的上司套路,背锅被辞。报复还是坦然?让他的笑容日渐减少。发自内心去救助4个孩子也因别人的一句话而变得担心被敲诈。买了三年东西的肉店居然还给老顾客掺假让张母感叹人心不古,但每年不论交通多么拥堵仍坚持扫墓的行为一遍遍给儿子传递着初心。而当年救了张父母的人却是李想,我有些惊讶,李想居然可以这么伟大。或许你永远不能看扁一个人,人绝非只有一面,或许都有瞬间懦弱的时刻。或许是陈鹏的一记耳光,也或许是那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的警醒。
透过镜头,有那么多时刻,是被打动的。因为失去过,才明白拥有是那么珍贵。因为失去过,才明白究竟什么才是珍贵。
附若干影图:最让我安宁的一片金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