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老鼠的记性,落爪就忘。这是一句歇后语,多用来形容人的记性差。虽然我的属相不是老鼠,记性也没好到哪儿去。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工作之后,记忆力一年不如一年。有时候想说的话,被人打断了一下,就忘记了想要说什么。有时候你想写一些东西,记下一些事情,往往会提笔忘字,让人无所适从。
记性不好,不仅有时候会对工作、生活造成困扰。就连学习想提升自己,都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阅读这件事情上。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详细叙述了自己关于阅读记忆的问题。
“我的记忆力不太好,对亲身经历或旁观过的事和物,印象自然会深刻,但对人名、地名或是读过的文章,就算看多少遍都容易遗忘,读过的书亦是如此。所以我很久以前就意识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缺点;我记不得书里的内容,也不太能理解书里的内容。”
相信这种情况普遍存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也都处于这种状态。
以前看书,能记住、留在脑海里的只是少之又少的片段,对于精彩的篇幅也是暂时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后都变的非常模糊,偶尔想起也只是记起“好像”、“大概”这样类似不确定的一些碎片内容。至于说是“读书学习提升自己,吸收知识转化能力”这种进阶式的目标,也变成浮于表象的自欺欺人,真是应了那句俗话;“黑瞎子掰玉米,掰一个掉一个”。

怎么改变这么状态?
奥野宣之告诉我们,让笔记成为读书时的好伙伴。比如,他在书中介绍的四个方法;
1,随想笔记;记下平时的感悟,这与日后的选书息息相关。跟书有关系的信息就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景里。看电视、跟朋友聊天、走在街上触景生情的时候,都是灵感闪现的好机会。
2,购书清单;这份清单是用来在书店“指名”购买的。通过电视、书评、书里的推荐或者朋友的推荐而得知的书名,都可以记录下来。如果带上这份清单,去书店的时候就不会再犹豫不决,可以直接按照自己的需求,主动地选择要买的书籍。
3,各种报道的简报;尽情收录感兴趣的内容。除了报纸和杂志上书评以外,出版社和书店发布的信息,与书相关的作家或名人的采访,都有可能隐藏着好书,只要引起你注意的内容,最好都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这样日后再读这些剪报的时候,不仅能找到再读一遍某本书的契机,还能回想起书中忘却已久的描述。
4,读书笔记;将读后感转变成文字保存下来。读完一本书以后,可以在笔记本上做做摘抄、写写读后感,或是在上面贴一些象征这次读书体验的小物件,将这次读书体验封存在笔记本里,就当这本笔记本是记录自己真实体验的“旅行日记”“冒险日记”。
只要坚持就一定有效
作者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里也说道;“很多人会觉得手写读书笔记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我也怕麻烦,但是有句老话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好比坐缆车和辛苦攀爬,虽然同样是到达山顶的方式,但一路上看到的风景必然是不一样的,只有付出了精力与时间,才能得到更多的回报。”

书中详细叙述了作者本人,多年来从购书单的选书、阅读做笔记到如何通过笔记提高自我的经验和技巧。内容丰富,方法很多,比较实用。
简单来说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运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技巧,养成做笔记的习惯,通过笔记提高自我。
我们在学习、阅读的时候,把所思所想、灵感记录在笔记本上,让抽象化的思考纸质书面化。就好比看见的文字,内容的理解,转化成了自己的东西。
这就有点像是“云下载”。我们看书,然后经过大脑处理、思考,通过做笔记,记录知识和感想。只不过这份“下载”的版权是你自己的。
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线索
“我们经常说“要对所有事物抱有好奇心”。好奇心固然重要,但如果不随时记录下来,也只会是一个漫不经心的小想法。瞬间的思考就像沸水里的气泡,只会出现一瞬间。如果马上把想法记下来,就算字迹再潦草,也比什么都不记好的多。”
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技巧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阅读,不是所有的书籍都会感兴趣。有人阅读习惯偏向历史题材,有人偏向小说,也有人偏向随笔。即使是感兴趣的书,在阅读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晦涩难懂、阅读疲劳的情况。作者在书中给我们介绍了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其中就有以下几个;
1,由浅入深吃透难懂图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砍树之前要先把斧头磨得锋利无比,砍起树来省时省力。所以在遇到难题时,不要勉强自己正面强攻,要先找到一个比较简单的切入点再发起进攻。把理解艰难的过程或者感想写在笔记本里,也是可以促进理解的。
2,把名著放在枕边
名著是一种神奇的书,有一天你会忽然觉得它读起来很过瘾。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呢?这是因为名著经历了太长时光的洗礼。如果普通书籍是猫,那么名著就是猫妖,已经不能仅仅被称为书了。经得起时光洗礼的书一定有流芳百世的价值。所以读名著的窍门只有一个,“等这本书变得有趣的那一天再读”。
3,常带三本书同时阅读
你可以根据心情随时转换目前阅读的书,别让多变的心情影响了读书。只要形成了这样的习惯,即使读到一本非常不好读的书,也可以通过换书来换心情,轻松地渡过阅读难关。
4,在家里的每个角落放满书
我曾经的一个老师,为了鼓励刚上幼儿园的孩子读书,家里放了很多孩子感兴趣的书。卧室里是故事书,厕所里是科普书,客厅阳台也在显眼的地方堆满了书,总之在家里只要你想看,随手都能拿到一本书阅读。如作者所说:像这样把书放在显眼的地方是有意义的,并不是在浪费空间,空间也能左右感受语言的方式。
正如后记所言;当读书成为一种常态,它便需要整理与收纳的技巧。
而我们读过的书,那些重要的所思所想,刹那间的灵感火花,记录下来,不再会被遗忘到记忆的角落。随着时间的流逝,日积月累,会发现收获了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