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把灵魂 神性融入心理结构,滋养 成长 发挥作用

华灵子 2017-6-30

目前的心理学,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我有整合意识,有创新意识。

我尝试整合东西方新时代思想,尝试把灵魂、神性嵌入现在这个心理结构,

提出完整的精神生命图,弥补心理学本我,自我,超我结构的欠缺、不足。

如下图,说明:

这里的灵魂,不是西方基督教的神创造、赋予的。 延续目前中国无神论(没有人格神)。

我不探讨、搁置灵魂是否轮回的争议。只探讨这一世的灵魂,也会搁置一些有争议的观点。这也是由于我认为人有限的一生,对事物是不完全可知的缘故。

西方传统会把意识自我完全等同于灵魂,我认为意识自我还有不同于灵魂的部分,不认同角色自我之类是属于灵魂的。而把灵魂从意识世界的自我分离出来,而另一部分的自我(图左)则是心理学本我,超我,自我里的那自我部分,有现实原则,有应付现实的机动性,较强的适应能力,完全是后天发展出来的部分,这个自我也尽量兼顾灵魂的追求,有时服务于灵魂,有时凌架于灵魂。生活中,这个自我容易走向迷失,偏离(灵魂的)初心。

西方影视,肯定梦想追求,在这里属于灵魂层面。良心属于灵魂层面。

传统国学学圣贤的思路,传统宗教,如心中有佛,有观音,追随耶稣,向神祈祷,之类,大多是先发展人的神性子人格,希望"下学而上达",是没有充分信任每个人可以自行发展到自性作主的潜能,或者,不认同人自身有神性(传统基督教)。

西方新时代思想,有众多流派(肯定部分有杂质,我也不探讨神通能力),广泛认同人自身本有神性,而认为自性,神性,佛性,大我,等等,都是同一种东西,在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表达。东方的自性发展直觉,智慧,光明的一面,西方新时代,把自性发展出无条件的愛,无条件的接纳,另一些面向。图中,是把这些品质的整合到一起。

很多佛教徒念阿弥陀佛,佛在心中。很多基督徒认同神爱自己,信奉慈祥的圣母,遵循耶稣的指引。西方指导灵,守护天使,之类,可以理解为发展内在神性子人格的力量,滋养自己,协助灵魂的提升。

中国的道心是自性层面的,人心是自我层面的。

神性子人格,是内在神性的具象化,具有神性的品质,有光,有觉察力,

无条件的愛,无条件接纳、看见真实的自己,有智慧,有灵感,给自己指引。

心理自愈,是内在神性的子人格或者内在神性(自性)在疗愈自己吧。

成功的心理咨询,是发掘来访者自身的力量帮助自己,自身什么力量?咨询师以内在神性子人格或内在神性,无条件接纳来访者,陪伴来访者,做求助者的镜子,帮助来访者发展出内在神性子人格,或者神性来疗愈自己,而达到心理咨询的良好效果吧。

把灵魂,神性融入西方原本的心理结构,可以更好地让神性,灵魂在生活在场,发挥神性,灵魂的作用,协助灵魂从自我层面提升走向神性,发展完整的精神生命,促进中国人素质的提升。也拓展心理学的研究。

这是初步的探讨,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希望为人类精神危机的出路尽一份力量,

希望与有兴趣的朋友,集思广益,更进一层楼,

----------------------------

2017-7-6

西方心理学认为人格有本我,自我,超我的结构。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中国古代儒家就提出人生而有恻隐之心,这个有时产生道德行为,看上去高尚行为。这不算遵循快乐原则吧。

王阳明致良知,冲破各种框框的应该、不能,也就是冲破超我道德的框框,

不在乎别人看法而行事,被当时一些人认为是狂者。

这也是本我(良知可以说灵魂的这部分吧)冲破超我,自我的限制,成为不寻常的人

------欢迎留言,参与,交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好不容易搞一场活动,竟然碰上最热天,不过只能庆幸不是下雨,不然淋成落汤鸡也是没办法的事。林畅完全没想到他的到来,在...
    离离书屋阅读 2,454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