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说话没人倾听?
会议发言没人理会?
向女神表白被秒拒?
为什么?自己总是活的像个小透明?
那是因为,没有掌握说话的技巧。
什么?说话不是张嘴就来吗?还要技巧?
那当然!不然,为什么一些人总是像个毫无存在感的小透明,说什么都无人理会;而有一些人则像自带闪耀光环的大神,说什么都能让人信服。
我不想做小透明,想要成为大神!有什么办法?
很简单!美国著名的政治和商业语言策划大师——弗兰克·伦茨,在他的著作《说话的力量》一书中告诉我们,提升自我表达,加强语言能力只需三个字:「简」、「信」、「序」。
001「简」
顾名思义,简就是要简明,简化。
我们在工作或者生活中,似乎总是怕对方听不懂,一上来就噼里啪啦的一大堆话,结果对方一下子就蒙了,就别说理解了。比如说我休产假前和同事交接工作,其中一项是社保。因为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我怕出差错,就一直一直说,结果说完了,同事一脸的茫然不解,因为他完全没接触过,而我说的时候又夹杂着不少专业的名词。后来我调整了自己,分步骤给他讲:第一,这样做,第二,这样做。很快,同事就能上手了。
所以说,看似说得多,反而没有说在点上,而说的少,却是将内容简化,突出了重点。由此可见,在表达自己的时候,尽量精简你的话,用词简单明了,口语化,能让人秒懂。
002 「信」
这里包含两层意思:可信与信念。
第一,信念。
人无信不立。建立信任感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一但建立了信任感,那么你所说的一切就更容易让对方接受。
举个小例子。在我们家,孩子更愿意听我的话,而不是他爸爸的。因为,他成长的这五年,我答应他的事情基本都做到,有些因不可抗因素导致食言的,我也会认真向他道歉,并给予弥补。比如,吃完饭能看半小时动画片,那就一定能看半小时。比如,坚持每天刷牙,就能吃一颗棒棒糖。比如,答应晚上讲睡前故事,那么哪怕我已经累得要死,还有工作要做,那也会给他讲完故事,等他睡着了再做自己的事情。而爸爸则很随意,答应带他出门玩,却临时说自己做有事不去了,答应给他买雪糕,却说对身体不好,不买了,答应送他上幼儿园,却因为起不来床换我去了。然后,现在,他说什么。孩子总是回一句,又是骗我的吧?而我说的话,孩子总是很快去执行。
建立信任很难,毁掉信任确很容易。所以,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说到就要做到。如果实在出现了无法控制的状况导致食言,那么,一定要第一时间做出有效的解释。千万不要自毁信用度。
第二,信念。
说话要让对方产生认同,那就要抓住对方的心理。记得,我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就快上场了,可是看着礼堂里密密麻麻的人,就开始胆怯了。这时候,我爸说:“等你上台了,你会发现,你根本看不清这些人,就当他们不存在就可以了,按之前的练习来就很厉害了。”我鼓起勇气,上台,果然,台上的灯很亮,我根本看不清相对黑暗的台下。这下就镇定下来,开始演讲,然后得了一等奖。
所以,抓住对方的心理,才能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里。
003 「序」
序就是说话的顺序,不一样的顺序会让人产生不同的理解。
网上有个段子:“如果你说一个女大学生晚上去夜总会陪酒,听起来感觉就不太好,可如果你说一个夜总会小姐白天坚持去大学听课,就满满的正能量了。”这就很好的说明了说话顺序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因为颠倒了说话的顺序,很有可能会给别人带来困扰。
比如,员工小李急匆匆的跑到老板办公室说,“老板,A公司的刘总今天不来签约了……”老板一听整个人都不好了,这几个月的努力白费了!然后小李又说“刘总说今天公司有事,签约时间改为下周一。”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么样看小李?如果小李说“老板,A公司的刘总因为公司有事,所以改成下周一再来我们公司签约。”是不是更好一些。
所以,在你想传达一些不好的消息时,应该先说原因,再说后果和结局。而在说重要的事情时,应该先说结论和决定,再说原因。
总而言之,想要自己的说话更有力量,那就要学会运用三个字“简,信,序”:精简你的说话,说到做到,注意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