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听班主任说起,班内有一位孩子专门在收集同学的名字。
有些愕然,名字有什么可收集的,名单都在雏鹰争章栏里。原来,收集的是同学自己取的名字。这就有点有趣了。是绰号?会取什么样的呢?班主任举了个例子:如有一位同学姓“莫”,就叫他“莫莫”。还好,不算恶作剧绰号。
下午批阅习作“写写成长中陪伴自己的人”,竟然发现了蛛丝马迹。孩子作文中出现了“茹子”“菲子”“钱子”之类的称呼,有意思的是,统一了“~子”的格式。恰好“茹子”来办公室交作业,乘机询问了缘由。“因为书中总是读到孔子、庄子这类名人,我们也想像他们那样学识渊博,所以取了和他们很像的名字。”茹子一本正经的,理由震撼到了我。经常以为学生取别名总是和搞笑、搞怪有关,没想到这份理由如此正能量,昵称能取得这么用心。
惊讶的同时,也勾起了我的回忆。曾几何时,我也如同孩子们一样,纯真,向上。记得那也是在小学时期,五年级的一天,我们即将迎来一场语文测试。正沉迷在追星阶段的小大人们,一心追逐在唐诗宋词之中,对一溜诗人词人仰慕到不行。一伙人一商量,这一回得给好好表现一下,干脆把内心的追求公布出来。于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阳谋诞生,内心还沾沾自喜,指不定老师会怎样表扬我们呢,多么有追求,多么有上进心。想想都能在梦中笑醒。
考试正式开始。小伙伴们认真地做着每一道题目,认真到不能再认真了。做完试卷,再认真地检查了一遍,最后思索几秒钟,在“姓名”一栏,我郑重地写下准备好的名字——李清照。看着这个名字,前一天的情形清楚地浮现:小伙伴一起谋划的时候,我一直很着急,李白、苏轼、杜甫……这些名人都被他们抢了去,再说我是个女孩子,好像都不合适。思来想去,突然想起来假期里整理书籍时,看到姐姐初中学习的一本小册子,像字典一样记录着唐宋时期的有名诗词家。马上回家找到这份宝物,仔细翻看着每一个名人的信息,发现“李清照”是很有名气的女词人,正好符合我的想法,就她了,开心地做下了决定。试卷上写下这个名字,又一次仔细端详,想象着老师阅卷时的惊讶与赞赏,欣喜之情从心底升起。这一日,每每想起这么优秀的举动就生起一种自豪感。
第二日,起早开开心心地去上学,想着等上课时,老师发考卷时,报到那响亮的名字……然,事情并没有按照我的剧本来发展。坐进教室不久,门口就出现了老师高大的身影,脸上堆满了严肃的神情,紧接着传来严厉的声音:“许伟鑫,张……来办公室!”意外的传唤,严肃的气氛,不好的预感。向来胆小的我,满心以为自己做了一件让人称赞的事,没想到……满心忐忑来到办公室,一排人齐刷刷地站在老师面前,果然等来厉声的训斥。
终于明白,崇拜一个人,不是简单地冠名,而是真正地学习,是模仿的对象,是努力的目标。一场单纯的闹剧,收获一次深度的教育。依然是值!回到现在,再看我们的孩子,比我同龄时,懂事得多,成熟得多。取个昵称,能进行如此深度的思考,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