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几乎可以从一切值得尊敬的人身上看到这四个字,也可以从一切人格缺损者身上感觉到他们在这方面的缺失。给孩子什么,能比给这四个字重要呢。
如果让我说出对孩子未来的希望,我希望她将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希望她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几个一生都能谈得来的知心朋友;希望她能得到一份不错的爱情,有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我的希望一定和别的母亲一样,哪个母亲不是这样想的呢!
这些希望的实现,不是靠运气,不能由上帝从空中送来,它靠的是自己。
这些年来,目睹了许多人以及他们不同的人生,越来越觉得“性格即命运”这句话近乎真理。因此,当我殷殷期盼孩子一生幸福时,对她的心理健康就充满切切之意。
心理健康的要素很多,它犹如一座花园,里面盛开着自信、友善、诚实、理解等美丽的花草树木——它们植根的土壤则是四个字,没有这四个字,这座园子里的很多东西就不能生长。所以我想,如果让我为女儿的人生厅堂里悬挂一纸座右铭,给她以一生的指引和护佑,我要写下的就是这四个字:实事求是。
这四个字如此朴素,朴素得宛如空气,常常叫人淡忘,却是人生中无时无刻不能离开的东西。我们几乎可以从一切值得尊敬的人身上看到这四个字,也可以从一切人格缺损者身上感觉到他们在这方面的缺失。给孩子什么能比给这四个字重要呢——这一点都不玄虚——人生缺少这四个字,就犹如生命缺少空气一样。所以,它真比黄金更珍贵。
我们非常容易做到的,是从理念上、词语上告知孩子要“实事求是”;我们同样非常容易犯下的错误,则是言行上的不实事求是。这种错误往往在不经意间出现,也许它并不代表我们根本的人格品质,但它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使孩子不知不觉走到实事求是的对立面去。
比如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说“有钱人没有一个好人”,然后又抱怨自己家里的钱太少,接下来把赚不到钱归因于社会或他人的影响。这一圈话说下来,孩子就被搞糊涂了。还有的家长,一方面要求孩子做事踏实,另一方面自己却爱虚荣爱摆谱。这样的家长,即使把“实事求是”整天挂在嘴边,孩子也难以领悟到这四个字的内涵,难以内化成自己的思想。
所以,如果希望孩子真正获得四个字,家长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实事求是。身教重于言传,这方面尤其如此。
在对圆圆的教育中,我和先生不一定总对她提到“实事求是”四个字,但一直尽可能地按这四个字去做。首先是自己做出表率,尽量按这四个字去行事。其次是在对她的教育中尽量遵循这四个字。
我们从未要求她考试成绩达到多少,从不跟别人比较名次,是要她在学习上实事求是;我们绝不强迫她做任何不想做的事,是因为我们愿意实事求是地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不追求孩子表面上的服从;我们特别愿意接受来自他人的意见,包括孩子的意见,一家人经常坐在一起开“提意见会”,这让孩子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身上的缺点,客观面对,积极改善……实事求是的教育在一切生活细节中,随处可以发生。
圆圆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时,班里选三好生,无记名投票,每人可以选三个人。圆圆回家告诉我她得票最多,全班四十五人,她得了四十三票,缺的那两票是两个男生没投自己。我问她怎么知道谁没投她,圆圆说是那两个男孩子下课后自己跑来告诉她的。
我虽然为圆圆得票多而高兴,却在一瞬间闪过这样的念头:看来圆圆自己投了自己一票,这合适吗?那两个男孩子不投她的票,是不是对她有什么意见了?但我很快意识到自己的俗气。
孩子为什么不可以坦然地投自己一票?小男孩不投圆圆的票怎么就是对她有意见了?他们只是些六七岁的孩子,心地都那样纯洁,脑袋里哪有我这些俗不可耐的想法。圆圆对我讲这些时口气那样自然愉快,说到那两个男孩子时宛若说到投了她票的同学,毫无异样。我庆幸自己没有失口,否则只要我两句惊讶的话,就足以让孩子不知所措,让她的心田遭到污染了。我只是亲亲圆圆的小脸蛋,满怀欣赏地对她说,看来宝贝做得不错。
第二天,圆圆写完作业后忽然想起什么来,问我:“妈妈你说自己能不能给自己投票?”我肯定地说:“能啊,只要觉得自己够三好生条件,就可以给自己投,你不就是这样做的吗?”圆圆有些奇怪地告诉我,她同桌的小男孩今天对她说,选三好只能选别人,不能选自己,选自己就是不谦虚。
我猜测也许是昨天晚上男孩受到某个大人的“教导”了。但我没讲出我的猜测,只是笑笑对圆圆说:“他理解错了,你去告诉他,如果觉得自己条件不够就不要投自己,如果觉得够了,并且希望自己当三好生,就可以投自己。要是心里想当三好生,并且觉得自己够三好生条件,却故意不投自己,那才不对呢。这些都和谦虚或骄傲没有关系。”
此后圆圆每学期选“三好”都投自己一票,因为她一直成绩名列前茅,担任班干部,她对自己有自信。
但她也渐渐发现了同学们在这方面一些微妙的想法和做法。大家越来越在乎谁投了谁的票,同时没有人愿意承认给自己投票。圆圆慢慢能感觉到别人为什么这样做了,但是当有同学问她投了谁的票时,她总是毫不隐瞒,如实地说也投了自己一票。她这样说时,感觉到一些别扭,就回家跟我说她的困惑。
我对她说,怎么做的就怎么去说,真实是最好最美的。你投票给谁,谁投票给你,只要你觉得事情做得正确,没什么不好意思,装模作样才不对,才应该不好意思。
家长这些话让圆圆觉得坦然了,她也一直在这个事上怎么做就怎么说。
圆圆上初一时班里也搞了投票选三好生,她还像以前一样投了自己一票。回宿舍有人问起时,圆圆坦率地承认投了自己一票。但那次圆圆没当选三好生,因为体育成绩没达到评三好要求的“良”,她失去了评选资格。圆圆之所以投自己一票,是因为在这之前我们俩谈起过一次这件事,她希望一直保持“三好生”的荣誉,担心自己上初中后体育成绩一下子变得不好,会影响评三好。我安慰她说,学校会考虑你只有十岁,比同学们小两三岁,别人都开始进入青春期,开始发育了,你还是小学生的年龄和体格,体育方面应该会适当放宽。
我还提起她班主任在家长会上表扬了四个天天坚持晨练的孩子,其中就有圆圆这件事,认为以她的表现,评三好应该没问题。
但学校没考虑她的具体情况。所以到第二年又选三好生时,圆圆就没再投自己,全投了别人,因为她的体育还是没达到“良”。
可这次圆圆回宿舍说没投自己,竟然有同学认为她也是学聪明了,隐瞒了。圆圆回家对我讲到这件事,觉得别人干吗会那样理解,想得太复杂了。我觉得圆圆在这方面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认识。
过了不长时间,班里又投票选班干部。圆圆把票投给了一个平时不太喜欢的同学,她说因为那个同学工作能力挺强的,适合担任那个职务。班干部在初中生那里往往是一种荣耀,所以初中生手中的一票投给谁往往受情绪影响,他们可能在投票时更关注自己和谁关系好。圆圆能以工作能力来考虑投票给谁,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非常可贵。
一个孩子在未来生活中的踏实度,取决于他成长中多大程度上受到实事求是这四个字的影响,取决于他长大成人后的思维方式与这四个字有多接近。
实事求是的主要对立面不是虚假,是虚浮——虚荣、浮躁,以及这之下的偏执和嫉妒等——看似小问题,在不经意间流露,却有相当的破坏力。
现在家家一个孩子,望子成龙心切使得不少家长虚荣心、浮躁心跟着上涨,偏执行为频频出现。孩子在虚浮的生活中非常痛苦,更容易遭受失败;家长却不知道自己对孩子做了什么。
我接触了不少家长,不断地帮助一些家长解决子女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但也不断地感叹一些问题的微妙和难以解决。我越来越发现,很多父母亲不当的教子方法其实不是由于他们教育知识欠缺,而是由于虚荣和浮躁。
下面一个例子是我刚刚遇到的,很有代表性。
一个认识的人给我打电话,说她亲戚的女儿现在有些心理问题,问我可不可以给女孩做一下心理辅导。这个女孩已经二十五岁了,父亲是一位中学高级教师,在一所很有名的中学教书,并且总是带高中毕业班,他教的毕业生大部分都上了清华北大等名校,他个人在行业里也小有名气。女孩的妈妈也是个中学老师。女孩在这样的家庭中一直被严格要求,从小学习不错,高中就读于父亲所在的中学。
按女孩当时在学校的排名,有可能考上清华,但没把握。填报志愿时,父亲说你要是不考上清华,我以后教书就没说服力了,力主女儿报清华。妈妈也劝孩子说,你要是考上清华,我在学校管学生都有了底气。
为了让孩子没有其他的想法,他们建议孩子只报了一个志愿,没报第二志愿。结果女孩差八分没考上,只好去复读。一年后再次填报志愿时,女孩有些胆怯,第一志愿不敢报清华,想报另一所较有名气的大学。但父母认为那所学校以去年的分数就可以上,既然都补习一年了,就应该争口气考上清华,于是又怂恿孩子报了清华。这次幸好在清华后填了第二志愿,结果还是差了几分,没被清华录取,上了第二志愿的大学。第二志愿大学其实也不错,但这一家人却总认为不上清华就委屈万分,做父母的总是因为孩子补习了一年才考个普通大学而觉得没面子,唉声叹气,言语间有很多不满,弄得孩子读了四年大学一直很郁闷,中间甚至休了半年学。
女孩本科毕业时又去考清华的硕士,还是没考上,就想出国留学。申请了两所国外名校,不知为什么都没成功。又一次备受打击。她父母后来通过关系帮她找了个不错的工作,按说应该高兴,可让女孩不爽的是和她一起来单位的另外两名同届毕业生都来自名校。干了一年后,那两位中的一位被提拔当了一个小负责人,这让女孩终于受不了了,没请假就离家出走半个月,回来后再也不肯去上班了。
现在女孩每天把自己关在屋里,除了上网和睡觉,别的什么都不干。在众人的苦苦劝说下,去看了一次心理医生,医生说她是抑郁症,跟她谈了一次话,开了药。但这又有一个多月过去了,没有一点作用,现在女孩不但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甚至连窗帘也不允许别人给她拉开。
女孩的父亲也快要崩溃了。他一直争强好胜,在任何事上都不服输,孩子这几年来的不顺对他的打击非常大,他觉得作为家长他太失败了,太没面子了。
我听完这种情况后非常为女孩惋惜,但告诉对方我做不了这个心理辅导,不是不想帮,是帮不了。
从他的叙述中,特别是对一些细节的描述中,我已清晰地看见女孩怎样走到今天。虽然我听到的是一件相对孤立的事情,但几乎可以肯定,她父母能在孩子考大学这件事上那样想问题,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一定充满了同样的思维方式。所以女孩子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积淀已久的一个问题,高考只是把问题往更坏处推了一把。
虚荣的家长累坏了自己,也坑了孩子。
如果时光能倒转,我会愿意去帮忙,我要赶快去对她父母说,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一切都应尽可能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越是实事求是,你女儿的人生就越是顺利,她的生活才可能更幸福,才会让你们更骄傲。
卢梭说“最高尚的道德是消极的,同时也是最难于实践的,因为这种道德不是为了做给人家看的。”[5]把这句话从对待他人那里推广到对待自己上,就可以这样理解:人在针对自我做一件事时,也必须要实事求是,做什么事情“不是为了做给人家看”,这就是人对自己的真实,也是对自己的善待——不过它可能同样是“难于实践的”。
家长往往不容易对自己的虚浮产生警觉,这也是虚荣和浮躁经常发生的原因——小到胡乱奖赏和惩罚孩子,虚话大话连连,言语间贬损对手;大到在孩子选专业、选工作甚至选对象等方面乱指挥——日日月月、点点滴滴,不知不觉中搞乱孩子的价值观,使他们的双脚不能踩在地上。
不踏实是生命中的硬伤,它扭曲人的思维方式,使人既无法客观地面对他人,也无法真实地面对自己。
没有实事求是精神的人,即使他很精明,也往往目光短浅;即使他很努力,也总是后继乏力;即使他很自大,也暗中没有底气;即使他想要去爱,也不会好好把握。他既缺少平和与宁静,做不成一个平凡而幸福的人;也缺少个性和创造力,难以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培养孩子实事求是的精神,除了家长以身作则,注意言行上的影响,我认为阅读也有很好的作用。尤其是一些人物传记,对儿童的影响很大。
那些杰出人物,无论是科学家、艺术家,还是政治家、企业家,他们对事业的热爱、意志的坚定、开创性的勇气、有高度的认识,无不透露着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无不充满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他们的成果,莫不是植根于实事求是这一坚实的土壤。阅读伟大人物的传记,就是在和一些优秀的人、优秀的思想交流,就是在形成自己真善美的情怀。
实事求是是个很大的话题,探究没有穷尽,实事求是又是个非常简单的事情,无须任何技巧即可处处实现。这四个字素颜无痕,却给人以最好的保护,极尽平实,却给人带来光彩。我想再一次地说,给予孩子这四个字,真是比给他黄金更珍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