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流行,让各大政府机构也有了自己的微博账号。在警界,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南京江宁区的官博大V了。虽然只是一个区级公安机关的官博,“江宁公安在线”却坐拥200多万粉丝,单条微博,最高阅读量曾达800多万,在全国政务微博中,影响力甚至位列三甲,受到众多网民追捧及粉丝喜爱。
负责运维“江宁公安在线”的,是一名30岁的年轻男民警王海丁。因为卖得了萌、辟得了谣,加上常常发布安全提示信息,网民亲切地将王海丁称为“江宁婆婆”。
如今,他秉承“不会写小说的网红不是好警察”的原则,结合自己十年从警生涯的经历,创作了《江宁探案录》一书。

一、小人物也能扭转大乾坤。
民国十七年,南京城中悄然涌现大量被禁烟土,且牵扯多起命案,民间侦探王江宁协助警方探案,意外发现神秘鸱吻图腾,引出庞大的地下组织——保皇党。
痞子侦探王江宁在追查真相的过程中,结交了毒舌教授梅檀和正太道士吕冲元,三人一边嬉笑怒骂,一边惩奸除恶斗智斗勇,心怀正义与家国,不惧血雨腥风。离奇线索直指一方已失传的铜雀印,以及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案情越发扑朔迷离……
在民国的南京城中,江宁就是一个小人物,普通的小侦探,但他却有一颗正义的心,不惧权威,不怕暴行,一步步踏入谜团,深入权谋,找出深埋于黑暗的因果。南京城给了罪恶滋生的土壤,也是乱世给了英雄成长的舞台。民国乱世,是另一个江湖,给了江湖侠义施展的空间,“正义”与“贪欲”的搏杀,混杂在错综复杂的案件之中。
江宁给我们展现的,动荡时局中,就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却能扭转大乾坤,那些看似很微小的火苗却能引起剧情的大反转。

二、贪婪的总是人心。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写过这样一句话:“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所以我们常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每个人的内心都藏有一个最隐秘的自己。每个人总有些时候,会感受到内心强烈的犯下罪恶的冲动,因为这样往往能以道德良知为代价,换来虽然短暂却真实的利益。而我们自己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减少罪恶诱惑的控制。因为贪欲最终会导向罪恶。
老话说:“贪小便宜吃大亏”,“天上不会掉馅饼”,始终在告诫人们,躲不过贪欲的本质,最后总以“破财免灾”而告终。过度贪婪而作茧自缚,最终使自己失去性命。
人们的欲望、贪婪之丝会结成一个厚厚的茧子,而这个茧子就是人心的牢笼,是人一生的枷锁,也是人最难突破的东西。人们一旦被贪心所造成的茧子所束缚,就会失去心灵的自由空间,成为欲望的囚徒,不仅会给自己带来痛苦,还会给他人带来危害。
就好比书中第一个小案情,李寡妇的汤包店来说,就仅仅因为对面的包子铺中的老板,看不过李寡妇的生意比他的好,就在李寡妇的调料中做了手脚,用使人上瘾中毒的莽草替换了八角,让客人慢性中毒。最终害人害己。还有前朝的地主吴员外,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不惜售卖烟土,毁人性命……

三、敬畏生命,就是爱惜自己。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
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这样做不仅仅因为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的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至于长大后,成为暴虐之人,欺凌其他平民。
前些年,东莞对一批重刑犯进行了公判。有一个死刑犯在听到判决后发出满不在乎的冷笑。为什么一个死刑犯在被判死刑后还漫不经心、毫不在乎?显然,是因为他们对生命早已丧失了基本的敬畏,他们的心灵麻木冷酷,他们缺乏对自身对世界的爱。他们禁不住太多的物欲横流的诱惑,但同时个人生存空间过于狭隘,于是铤而走险,不顾一切地追逐欲望,心灵由此逐渐物化和冷酷化。这些带给我们的警示就是:所有的人为了自已,也是为了社会,应该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才能让犯罪远离。
而《江宁探案录》,以探案为名,写世情,更在写人心。它在警示我们,在充满诱惑的世界里,只有守住属于人的初心和道德底线。顺风不浪,逆风不怂,用初心贯穿,才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