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过分在意自己,又为什么容易嫉妒别人?

读书笔记


简介

一本有趣的心理学教材

帮助你了解自己、他人与社会

PART 01

知识一体


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看待一件事,不同学科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解释,没有对错与好坏之分,只是方面不同而已。

1.“对于人类所共有的乱伦禁忌的进化论解释(即乱伦会导致后代繁衍的基因遗传出现问题)并不能替代社会学的解释(即把乱伦禁忌看成是维持家庭完整性的手段)或神学的解释(即把关注点放在道德伦理之上)。

各种不同层面的解释可以互为补充,假如所有的事实只是真理的一部分,那么不同层面的解释应该可以拼合成为一幅完整的图景。

2.“知识本是一体的。把它分成不同的学科只是屈从了人类的软弱而已。”

PART 02

嫉妒他人


我们会和别人比较,会嫉妒别人。重点是,我们会嫉妒比自己好的人,尤其是身边的人。因为他们威胁到了我们的自尊与价值。

承认别人的优点并向别人虚心学习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被嫉妒吞噬,才能使自己的心情平和,才能提高自己。

1.“社会比较同样会给人带来烦恼。当人们的财富、地位或业绩增长时,他们会提高对自己成就的评价标准。当人们感觉不错并获得成功时,通常会向上看,而不是向下看。

2.“自尊的威胁也可能发生于朋友之间,因为朋友的成功可能比陌生人的成功更有威胁。它同样可以在夫妻之间发生。

尽管夫妻之间具有大友生深厚的共同利益,但相同的事业目标仍然会使他们产生紧张和嫉妒。类似地,人们最嫉妒那些既是同行里的佼佼者又是情敌的人。

PART 03

焦点效应


我们会高估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度。我们经常会因为自己当众出丑而郁闷很久,但实际上,别人根本就不会记得你的失误。

痛苦,其实一直是我们强加给自己的东西。

1.很显然,在我们的心中,自己比其他任何事更关键。通过自我专注的观察,我们可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这种焦点效应(spotlight effect)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度。

2.”我们同样会高估自己的社交失误和公众心理疏忽的明显度。如果我们触按了图书馆的警铃,或者自己是宴会上惟一一个没有为主人准备礼物的客人,我们可能非常苦恼(“大家都以为我是一个怪人”)。

但是研究发现,别人不太可能会注意到我们所受的折磨,还可能很快就会忘记。其实别人并没有像我们自己那样注意我们。“

科学无法解释意义

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世界,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决定我们只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社会。

科学能帮助我们更客观地了解自己、他人与社会,但科学不能回答生活的意义。

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回答。

1.“因为科学有主观性的一面,我们就要放弃它吗?

不是,我们恰恰需要持有各种不同偏见的研究者从事科学研究分析。通过不断地将我们的信念与事实相互印证,我们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对它们进行检验和约束。

系统的观察与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清洗那些用以观察这个世界的镜片。”

2.“但科学并不是回答何为终极道德义务,不是回答生活的目的与方向何在,不是回答什么是生活的意义,事实上它也无法回答这些问题。

PROMPT

文案 | 整理自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配图 | 来源pexels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景彡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