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故乡,第一感受还是很庆幸三十多年前能够从这里走了出去,虽然今日的她已比往日强十倍、百倍。
初读《桃花源记》时,对文中所描述的世外桃源甚是羡慕。和桃花源相比,除鸡犬相闻外,我的故乡既无平旷的土地、俨然的屋舍,也无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而且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生活得并不怡然自乐。
现在想想,桃花源并非我的理想之所。那里竟与外世间隔,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种与世隔绝的环境,生活得再好,也难让我多呆一天。长期生活在这种小地方,我想大概只有麻木二字慰我思想。
山外青山天外天。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大概青春年少时,这句话也是我的梦想。为了鲤鱼跳农门,我年复一年的复读高三,这份无颜的坚守终于在同岁才俊大学快毕业之时,我方踏入大学的校门。虽说命运的青睐有些迟了,但毕竟还是来了。让我以一种比“民工”稍加体面的身份走出故乡的小村庄,到大都市开阔眼界。正如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所言,直到他到南京进入江南水师学堂,他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的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我的感受大体上与鲁迅是一样的。
桃花源是避世,是出世。而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入世更重要。以出世之心入世,当不为物羁,不为媚俗,而自成高格。
当下之世,已非一城一池,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关键看你有没有振臂的能力、威力,有没有底气、硬气呼上一呼。如果还没有,就要沉住气,迈开腿,从播撒种子开始,一粒豆,一颗瓜,勤勤恳恳地劳作,采摘与收获也不过是一季两季的事。
相较二十年前,故乡与世界的距离,大概只剩下物理上的距离了,在信息与知识获得的渠道与载体上,已是无缝连接,具备了千载难逢的入世机遇,抓住了这个机遇,你就会是一个成功的在地青年;假借这些机遇,你也能鱼跃农门,成就一番志向。以前我所艰难走过的独木桥,如今已经是一条金光大道。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现在地上有了路,你不去走,路也不过仍是条路而已,和你有什么关系呢?
——2017年1月24日夜于故乡
附学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