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以前写的一个文档。是前几天发的帖子,“如何设计一个页面”更上层的思路,但入手的角度和思路是一致的。价值链是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中提出的分析框架,我把它借用在了产品设计的分析思路里。
-------------------
如何简单、快速、高效的给出一个产品设计?拿文档分享这个case来做一个分析。
先来看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个问题:用户为什么用这个产品?
回答:用户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获得他想要的文档资料。
第二个问题:用户如何使用这个产品?
回答:他可以通过平台的浏览、搜索功能,或者通过搜索引擎,到达符合需求的资源页面;然后直接阅读内容,或者将资料下载到本地。
第三个问题:用户怎样知晓这个产品?
回答:市场推广,口碑传播,或者搜索引擎
其 实要回答上述问题,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产品核心价值梳理,以及用户角色分层。这个环节这里就略过了。对于文档分享(UGC产品)来说,最直接的角色分层是两 个:浏览者,贡献者。如果考虑到版权资源的引入,牵扯的角色会变得非常复杂,所以不作为分析例子了,大家有时间可以沿用这个分析框架自己做一下练习。
从浏览者角度,我们来简单的回答一下上述问题:
下载(3.51 KB)
3天前13:29
我们可以发现,浏览者的需求满足,大致需要四个页面:
1,平台首页2,浏览类目页
3,搜索结果页
4,目标资源页
就“如何知晓”而言,文档平台最关键的入口是搜索引擎。因此,做好站点平台的SEO工作,胜过任何一个面向终端浏览者的推广。只要体验足够好,这些来过的用户会自然的进行口碑传播,雪球就会越滚越大了。
这四个页面中,具体资源页是用户最为关注、驻留时间最长、和需求最为接近的页面。所以,如果我们要入手设计这个产品,那么这个页面,就是整个产品的切入点。这个关键节点分析清楚了,这个产品的分析工作,差不多完成25%了。
我们会发现,每个产品,对于浏览者而言,都有类似这样的关键页面。比如,贴吧是吧首页和帖子页(两者均重要),空间是个人空间首页和内文页(两者均重要),知道是问题页,百科是词条页,搜索引擎是搜索结果页,hao123是网站首页。
对于UGC平台而言,贡献者的价值链分析,要比浏览者复杂的多。因为贡献者的目标,和浏览者截然不同。看下图:
下载(4.38 KB)
3天前13:29
对于贡献者而言,关键在于分析清楚,他们为什么要贡献,然后依着不同的贡献者价值,设定对应的贡献途径和激励措施,并形成贡献行为和贡献激励的正反馈。
还是以文档分享为例,用户为什么要分享文档?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是平台成败的关键之一。我们可能会想到:
1,出于对某种对象发自内心的喜欢,希望该对象能有更多的认同(比如上传鲁迅全集)
2,希望和别人进行交流分享(比如一个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希望和其他的老师交流课件)
3,助人为乐的情怀(比如看到知道里有人求索自己正好拥有的资源,于是分享之)
4,乐于看到他人的感谢
5,朋友所求,不好拒绝
6,虚拟利益(等级、虚拟形象上的与众不同等)
7,实质利益(奖品、财富兑换、美誉等)
8,个人文库的系统化整理和存储
...
这些需求有大有小。针对上述可能的原因,我们需要设计不同的激励机制,并给贡献者提供不同的分享路径,这样才能充分的激励不同的人群,对这个平台施以贡献。以上过程分析的重要度,我认为对文档分享这个平台而言,可能会占到整个产品分析的50%。
由上,我们总结一下一般性的分析思路:
第一步:确定产品的核心价值
这是产品分析的基础。PM必须了解所从事的工作的终极所在。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绕该核心价值展开的。
虽然表面上都是“衣服”,但军大衣是保暖的,比基尼是体现性感的,这是核心价值的区别。贴吧是消解权威的大众场所,而i贴吧是只有名人才能长袖善舞的表演 舞台。新浪博客是用来彰显媒体影响力的,所以吸引意见领袖就变成了核心;而QQ空间是用来展现个性的,所以私有地盘的个性化装扮就变得无比重要。
对于文档分享平台而言,用户因为这个平台,而能更便捷的找到他所要的优质的文档资源,这是该产品的核心价值。
第二步:根据产品的核心价值,将用户从角色角度做合适的分解
这个事情做起来并不容易。
有些产品是系统和用户的互动,用户角色相对单一。但单一的用户角色,其实也是可以从不同的需求和行为维度进一步做拆分的(见语料分析一节)。如对于音乐搜 索,就可以按需求分成:找特定歌曲的,找特定歌手的,找特定类型音乐的。对于Iphone的使用,就可以分成打电话,上网,听音乐,照相,消磨时间,等不 同的需求情境;从行为特征角度,我们还可以将用户分成熟练用户和不熟练用户,等等。
有些产品相对复杂,比如UGC。那么关键用户就有创造者,和享用者两大类了。而像知道这样的平台,创造者还分提问者和回答者,而回答者按照参与的频度,还 可以进一步做拆分。在一些专业论坛社区,创造者还分意见领袖,以及意见跟随者。对于贴吧而言,创造者目前至少有吧主群,会员群,登录发帖用户,匿名发帖用 户等不同群体。i贴吧出来之后,偶像群体从大众中区隔了出来,变成一个独立的特殊群体。对于twitter这样的平台来说,follow者和被follow者,可能是一种独特的区分。
对于文档分享平台而言,简单的可以分成贡献者和享用者。这个平台的价值是由享用者体现出来的;而该价值的基础,则是贡献者的分享。由于搜索引擎的存在,实 际上只要平台的优质资源越多,价值就越大。那么平台的成败关键,就在于对分享者的激励运作了。如果对分享者做进一步的拆分,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关键维度。比 如,对于“课件”资源来说,分享者若是主要由教师构成,则比较完美。那么,针对教师群体的激励措施是什么?我们分析每个用户分享背后的动机,再进行抽象的 归纳,这是合适的角色分解思路。
第三步:确定产品对于特定角色的价值所在
特定角色的价值,有一些是直接和产品核心价值契合的,比如知道的浏览者和知道平台的核心价值。有一些是实现产品核心价值的基础,比如知道的回答者所获得的价值。
这一步是价值链分析的关键。我们需要将个体的价值,抽丝剥茧的提出来,然后在个案的基础上,综合提炼出一般性的价值点。这一个艰难的事情。举个例子,某个 用户在网页中搜“笑话”,他想要找什么?也许他需要一系列的优质笑话网站,也许他需要某个子类的笑话(比如荤笑话),也许他需要某个具体的优质笑话list,也许他只要一个笑话来逗乐饭桌上的朋友。如果仅就这个case做分析,收获有限;如果将此问题进一步扩展,变成“笑话代表了一种怎样的搜索行为 和需求,并有着怎样的独特需求满足模式?”,这就是价值分析的关键所在了。
继续以文档分享为例。前面提到,该平台的成败,由分享者能贡献多少数量的优质资源决定。那么如何促使分享者更倾向于其分享行为?这就需要将用户有机的分成 不同的群体,针对每个群体,施以不同的激励措施。比如对于教师而言,他的课件分享,很可能是希望看到同行对同一话题的分享,并进行一定的交流,那么,将相 同课程的不同课件组织到一起,并提供恰当的评论和沟通机制,可能会是一个极有力的激励措施。但这样的激励措施,到了小说分享者这里可能就不适用了。
第四步:从每类用户群的核心价值出发,勾勒出相应的价值链
我把用户带着需求从某个地方来,到用户带着需求满足而离开的整个过程,姑且借用迈克尔·波特的概念,也叫做“价值链”。
前面几步,讲到了如何“切入点”。而切入之后,我们就需要沿着这个切入点,往回追溯,往下探知,勾勒出形成完整用户体验的“价值链”。用户要达到最终的需 求满足,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关键环节。而每个环节,都会造成用户的流失;用户需求满足的比例,等于来到这个平台的用户数乘以各个环节的转化率。所以,我们常 说,用户体验是一个“完整过程”。
以文档平台浏览用户的需求满足为例。用户需求的满足,有两个直接途径,一个是在线阅读,一个是下载到本地再阅读。直接阅读是如此的重要。我们是如何决定要 做这个文档分享平台的?就是当我们了解到可以用Flash直接阅读纯文本以及格式化文档之后。这个机制是如此大的提升了用户的需求满足度(绕开客户端软 件,通过浏览器直接看;规避无谓的劣质资源下载;电脑安全风险控制)。所以,整个资源页的设计,是围绕着在线阅读展开的。而下载,则只是一个相对次要的必 要价值提供。
我们往前追溯。用户如何到达特定的资源页面?平台浏览+平台搜索+搜索引擎。如果考虑到这一步,我们会发现资源的分类,资源的检索,以及针对搜索引擎的搜 索优化,是这个平台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他们会影响到用户能否顺利的找到所求。还有一种可能的路径,是某些分享者体现出某种专业性,其分享的资源,都是聚 焦于某个话题,那么该用户的资源list,也会是一个有价值的入口。另外一种可能的路径,是所谓的“相关资源”问题。
继续前溯。就平台自身而言,平台浏览和平台搜索是关键路径,那么平台的首页,毫无疑问需要重点关照这两个要点。而某些用户分享的资源,具有专业性和系统性,那将是我们所鼓励的,于是在首页也可以有这样的打破类目体系的按“topic”进行组织的入口。
而就资源页面而言,除了要考虑浏览者体验,还需要考虑如何根据用户搜索行为习惯,对资源页面进行针对性的构造和优化。所以,特定资源页面的设计,实际上是 非常复杂的。例如,“课件”是一种常用的为用户所熟知的资源类别称呼,并频繁出现在用户的搜索中,那么我们就需要将“课件”纳入到既有的分类体系,以及具 体的资源页中,以命中用户的query。而没人搜的“教学资料”这种名词,应该从平台中摒弃掉。
我们再从资源页往下分析。用户的需求满足,主要依靠阅读和下载两个环节。如何保障用户良好的阅读体验?这需要在原始资源的PDF转换,和展现UI、功能方面做考量。下载则涉及到下载速度、和文档中可能潜藏的安全问题。
按照上述的思路,就能一步步的勾勒出浏览用户的价值链了。
价值链弄清楚了,这个产品该怎么设计,怎么优化,也就有谱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经历很多的体验、调研、尝试和挫折,才最终摸清楚价值链的构成。
第五步,提升关键环节的价值链转化
既然是“链”,那么到达终极目标的每一个环节中,凡是影响用户往下走,和鼓励用户往下走的因素,我们都需要一一的剖析清楚。我们知道,终极的需求满足,是各个环节的转化率乘积。
价值链转化的每一个节点和过程的问题分析,是静态的语料分析。当问题找出来,并且实施解决方案之后,就有效的提升了转化率。这是动态的价值链优化了。
以文档分享为例,用户upload文档有一定的失败概率。对分享失败的case进行分析,就是所谓的“语料分析”了。找出问题之后,进行策略优化,降低了 失败率,这一整个过程,就有效的提升了分享者的核心价值。如果我们再分析分享动作的紧前行为,就可以勾勒出分享者通往分享之路的路径,针对每个路径继续进 行分析和优化,提升该路径的转化率,都会促成分享者价值的提升。
在优化策略的探索中,除了经验逻辑判断,A/BTesting也是有效的分析手段。在网页搜索结果页的shoplist实验中,通过各种购物要素的组合排 序展现调试,我们将手机类shoplist的点击率,从1%不到,提升至接近4%,所用的主要手段,就是多次的A/B Testing迭代。
知道在过去一年,对于提问和回答体验做了大量的改进,也用了类似的分析手段。举个简单例子,问题页右侧的待解决问题推送,原先的栏目名叫做“我来帮忙解答”,改成“等待您来回答”之后,问题点击率没变,而点击后的回答参与率提升了20%。这两句话的“心理学”影响,分析起来可能非常复杂,但用A/B Testing就可以很快的得出了结论。
结语
什么是用户导向的产品设计?众说纷纭。希望上述分析思路,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分析框架并不复杂,真正复杂的是在实际分析决策中,对用户需求一以贯之的执着追索和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