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茶因为只有萎凋和干燥两道制作工序,因为生产条件的原因,应该是最早出现的茶吧?晒青绿茶因为要先杀青再晒干,无论是蒸、炒、烘的杀青工艺出现时间,都晚于刀耕火种就能制作白茶的年代。
白茶制作重在萎凋
白茶是绿红黄白青黑六类茶中制作工艺最为简单的一类茶,传统的制作工艺仅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
干燥工序是因为制好的白茶必须要烘干到含水率在百分之六以下趁热包装保存才不会因为含水率太高而霉变。
白茶从茶青到茶叶的制作其实主要在萎凋工序。
萎凋分为日光萎凋、月光萎凋和复式萎凋。
日光萎凋,见文知意,粗暴点说就是把采下来的茶青放在竹水筛(一种竹制的圆形或者长方形、约两平米见方的竹盘)上,放在阳光下晒干。
月光萎凋,倒不是说要在月光下晒干,说月光萎凋一是相对于日光而言,另一方面也更有美感。月光萎凋是把茶青放在竹水筛上置于通风干燥的室内慢慢烘干。如果温度略低、湿度略高,以前是在室内放几盆炭火来加温除湿。
复式萎凋,简单说因为有时天气时晴时阴,不能在日光下完全实现日晒萎凋,要同时采用日光萎凋和月光萎凋两种方式把茶叶烘干。
我们就算茶是神农氏发现的罢。几千年前的神农氏在山野之中只能风餐露宿,想吃点热食只能烤着吃,不可能带着贵族用来烹制食品、几十上百斤的鼎去山野之中尝百草。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
有一天神农氏发现了茶树,先是嘴嚼茶树叶片,发现涩中有甘,还能解毒。他想带回家长期保存使用,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也只能放在火堆旁烘干或者摆在太阳下晒干。
白天放在太阳下晒干,就是现在的日光萎凋吧?
晚上放在篝火边烘干不就是现在所说的月光萎凋吗?
如果白天没有晒干,晚上放在篝火旁边继续烘到干就是复式萎凋吧?
因为传统白茶的制作仅需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对应中国几千年前就开始发现茶以及应用茶,所以,我觉得哪怕无法考证,从当时的生产条件和制作工艺上来说,白茶可以算是中国出现最早的茶类。
绿茶是最早出现的茶类吗?
如果单从文字记载以及制作工艺流传的角度来说,绿茶是中国最早记载于文字上的中国茶类,早在唐宋之时甚至之前文字记载的制作工艺做出的茶就是绿茶。
虽然绿茶的炒青、烘青、蒸青和晒青四种制法之中就有晒青绿茶,但是,也不能说绿茶是最早出现的茶。
因为,绿茶一个最主要的制作工艺就是杀青。
杀青是用高温破坏鲜叶中的生物酶的活性,避免绿茶发酵。所以,绿茶是六大茶类中唯一的不发酵茶。
杀青工艺要求在1到2分钟之内迅速把茶青叶温提到85℃以上并至少持续保持一两分钟以上,才能破坏酶的活性。
晒青绿茶的晒青指在杀青之后把绿茶放在阳光下晒干。
而无论是蒸、炒、烘的绿茶杀青工艺,需要相应铁锅等生产条件出现的时间,都会晚于白茶靠日晒或者晾干的萎凋工艺就能制作的刀耕火种年代。
所以,我还是认为白茶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茶类,应该会早于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