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丽 焦点网络高级一期 洛阳(18.12.20)原创分享第576天(春雪原创分享第712天)坚持读书打卡301天
系统地学习了著名心理学家韦志中老师所写的《向西游记取育儿经》,收获非常大。
1、愿意吃苦,思维又能跟得上,才会有成就。韦老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创新思维,才会有惊人之作。
读韦老师写的这本育儿经,多次有这样的感慨:咦!还真是这回事!《西游记》是不是真的就是为了介绍育儿方法而作?听到韦老师曾经这样说:“……把一本本来和育儿没有任何关系的《 西游记》,硬生生地和育儿扯上了关系。”让人佩服的是,不仅仅是扯上了关系,而且还分析的头头是道,丝毫没有生拉硬拽的痕迹!经过韦老师的分析,整个《西游记》就是写孙悟空,这个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怎样在观音菩萨和如来的教导,引领下,最终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懂得感恩,有成就的斗战胜佛。如果不是韦老师对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深入研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善于深入思考,和惊人的创新意识,哪位有《向西游记取育儿》这样优秀的作品诞生?
2、作品中做父母的为何要学习成长?如何学习才能成长?如何引领孩子成长?相关方式方法俯拾即是。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三次成长机会。第一次成长机会是从幼儿到成人。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不是自己能够做得了主的。第二次成长机会就是养育孩子的过程,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养育一个优秀的孩子,首先需要父母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教育孩子,不是看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做了什么。父母陪伴孩子的方式:时而在前引领,时而在后支持,时而在左右陪伴。多么智慧。“有求才应”,而不是“有求必应”,应,也是适当即可,不越位,不包办……
3、非常佩服韦老师的文采。
《向西游记取育儿经》这部作品,整体看语言通俗易懂,如话家常, 娓娓道来。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到精彩的描述和生动的比喻。比如写在后记里的这段话:蝈蝈的歌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急速,时而松缓。少年时期的本领一下子恢复了,屁股后蹲,身体前倾,走着猫一样的步子,两只眼睛和耳朵紧密配合,像是一只正在执行任务的警犬。……
读着这样鲜活的文字,脑海中呈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年轻的韦老师,正全力以赴去捉蝈蝈的神情如在眼前。
……
《向西游记取育儿经》这部作品,只是韦志中老师几十本作品中的一本,但韦老师的睿智,博学,能言善思已略见一斑!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巧遇韦老师,注定是生命中又一个最美丽的遇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