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4

《沈从文和那些与他交往的人们》第二章


第二章、住进了酉西会馆

中年人拉着沈从文和他的朋友满叔远跑完长长的大道,转进了小胡同巷子,又走了一阵,来到一家小客栈门前,止了步,把车停下,回头望着他俩。

“就这儿?”满叔远问。

“就这儿。”中年人回答。

沈从文看看客栈,从怀里掏出两元钱来给了中年人,望着他走远了,再回头望着小客栈,又浏览着四周围的宅子。嘿,怎么就跟镇竿城里自己的家差不多,只是捂得更严实些。

北京啊,也不全都是高楼大厦、红墙黄瓦。这么想着,沈从文心里感到亲切,脸上又露出乡下人那憨憨的笑。

走进客栈去一问,价却高得让他有些吃惊,竟然是家乡同样客栈的十倍。可这似乎又是意料中的事,他平静下来掏钱,店家却拿过一本登记簿来要他写上自己的情况。

沈从文拿起笔,连想也没想就用他那有些儿模样的宋体字写道:

沈从文男二十一岁学生湖南凤凰镇竿人。

完了他把笔捏在手里,偏过头来看满叔远。

“你一起都填了。”满叔远说,凑拢来看着沈从文填写,俩人除了名字,其他的字都相同,待进了那简陋的客房,满叔远便笑了问:“从文,你怎么就填写我们是学生?”

“我们不就是来读书的嘛。”

“现在不是八字还没一撇吗?谁知道能不能考上这里的大学,就算是考上了,又哪儿来钱读书?”

“车到山前必有路,事在人为。”

“可好些山前就是没有路,你这话我看只是自己安慰自己。”

“人在难处时,就得自己给自己打气。”沈从文说完这句,见满叔远低头在想,知道他还要跟自己就这问题争下去,就皱了眉头说:“我可是有些饿了,不知你想不想吃点东西。”

“我饿坏了,早就想吃东西了。”

他俩走出客栈,往前走不远找到一家面馆,吃完面时,天已经在黑了,沈从文看着满叔远。

“有什么事?”满叔远问。

“你累不?”沈从文反问他。

“有事就不累。”

“我们找我姐和姐夫去。”

在来北京前,沈从文去沅陵看望哥哥沈云麓从关外接回来的父亲时,得知大姐沈岳鑫和姐夫田真逸此刻正在北京城里。

“知道在哪儿吗?”

沈从文摇摇头说:“我想先到酉西会馆去问一问。”

关于酉西会馆的事,也是父亲告诉沈从文的,满叔远一点也不知道,便问到酉西会馆去做什么。

“那里有我的一个姨表弟,叫黄村生,他在北京农业大学读书。”

“酉西会馆在什么地方?”

“在前门外杨梅竹斜街61号。”

“有地址就好找。”

“就是,上了黄包车,告诉他就行了,我们走吧。”

杨梅竹街原来是条根本就不起眼的小街,尽管沿途的灯光很暗,俩个从乡下来的小青年还是在心里嘀咕:这北京,怎么会有这样的街,根本就不配在北京城啊。心里正这么想着时,酉西会馆到了。

车夫走了之后,他俩站在会馆前打量着。眼前这座宅院,比周围的明显宽大、亮堂,而且还精致很多。只是那两扇深褐色的大门,此时已经关得紧紧的。满叔远去看沈从文,见他点点头,便去敲门。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穿短褂的老头站在他俩面前。

“请问这里有个叫黄村生的吗?”沈从文恭恭敬敬地问。

“听声音你们是湘西人吧。”

“老人家好耳力,我是镇竿城里的沈从文。”

“黄村生,是个学生芽子,住院子西角,从这里去,直走,拐弯就到了。”老人说话时一直看着他俩,似乎还轻轻地叹了口气。

沈从文与满叔远照着老人的指点走去,没几步便被拴在屋檐下的一匹骆驼给吓了一大跳。俩人拍拍胸口再往前,在拐弯处有盏灯,灯下挂了张武术比赛的海报,沈从文站着一口气把它看完才挪步,急得满叔远差点拉他。

黄村生已经进入梦乡,被表哥沈从文从被窝里拉起来后,望着他傻傻地笑,听说沈从文想去找姐姐跟姐夫,便摇头说自已没听说,后来答应

沈从文去给他问问,一有消息,就到西河沿客店来相告一声。

三天后,黄村生来报信,说是知道了沈岳鑫和田真逸投宿的旅馆。这时候,沈从文和满叔远身上已经没了一分钱,他们立即赶去旅馆,找到姐姐和姐夫。见了沈从文,姐姐和姐夫都非常吃惊。

“你,怎么到这里来了?”姐夫田真逸睁大眼睛问。

“我想独立,到北京来读点书。”沈从文坦率地说出了自己的设想。

田真逸听了,有些哭笑不得,因为他深解当时有这么一个基本的事实:北京的新式教育已经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知识青年,但由于实业还不发达、各种组织相对落后,使得社会一时还没有办法提供足够的相应职位,来容纳这些手握文凭的精英们。

“你可知道,北京城目下起码有上万的大学生,他们毕业后无事可做,愁眉苦脸不知何以为计。你到北京稍久一点就会知道,铺天盖地的大小书呆子,不是读死书就是读书死,那有你在陈军长的身边作秘书有出息!”

亲戚总是希望亲戚好,田真逸也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可是,沈从文离乡背景地来到这中国人最大的一个城市,就是想寻觅一处立足之地,表面看来是为了安置身躯,或者说是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但实际上却是为了安置心灵,为了安置一颗渴望改变命运的心。

这似乎像是一回事情,但安置身躯更多的是功利,安置心灵更多的是理想。只想着安置身躯的人或许也能把事情做大,但只有渴望安置心灵的人,才能把人做好,把生命做得有价值。

当时的沈从文,或许还并没有把这些都想得很清楚,可骨子里坦诚的个性、善良的本质,却使他在生命历程中面临选择时,都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安置心灵。

尽管姐夫已把事情说得很明白,理由也说得很充分,愿望也表达的很清楚,沈从文听了心中虽然也有些惊讶,但还是不为其所动,还是非常淡定地望着姐夫,眼神里透出明显的坚持。

田真逸立即明白了内弟的心意,无可奈何地摇摇头,把目光转向沈从文的姐姐。

“我们来北京好些天了,手边也没什么余钱。”姐姐理解丈夫,更懂得弟弟,她望着弟弟,有些为难地说。

“我不用钱,只是来看看你们。我读书,是可以半工半读、自己养活自己的。”

“你能行吗?”

“湘西人,有什么不行!”沈从文的声音虽然很低,却很坚决。

这回轮到姐姐掉头去看姐夫。

“你既然有这种自信,就坚持下去。”田真逸说:“你现在除了坚持,恐怕也没有其他什么东西了。”

“我会坚持的。”

姐姐望着弟弟,伸手进挎包,想掏点钱给他。

“我不要钱,真的。我不要!”

“北京可是处处要用钱的。”田真逸说完给了妻子一个眼神,意思是让她给内弟点钱。

姐姐的手在挎包里已触到钞票,就五六十块钱了,刚够她两口子回家,就算给弟弟十块八块,也不济事,于是把手又伸出来,说:“你不要钱,我这儿还有两条棉被,你带去。这北京,转眼就会冷起来的。”

沈从文与满叔远同姐姐姐夫告别,一人背了一床棉被往外走,还没走出旅馆门口,姐姐又追上来,在他手里塞了十块银元,很快地说:“就这么点,我们明天就要回去,你有难处写信回来,我再给你想办法。”

沈从文待要推辞,姐姐已经转身走回,他望着姐姐的背影,直到看不见了,才掉头对满叔远说:“我们走吧。”

回到小客栈,给了店家当日的房钱和伙食费,手上仅剩了7元6角钱。

“从文,你姐给你钱,你还不要,亏你敢这么做。”满叔远瞪了沈从文一眼说。

“远,你不知道,我姐她也没钱。我来时爹就跟我说过,这次来北京,不要指望我姐,她不宽绰。”

“可她总比我们强,多少还掏得出几个银元。”

“你总不是说,只要比我们强的,就该匀些给我们。别人的钱,自有他个人的用途。”

“这我知道,可他是你姐,我们现在又没办法。今后挣了钱,再还她人情就是。”

“我一定要还、加倍地还,不光是我姐,所有对我好的人,我发达了都一定要报达他们。”

“可是,我们就这7元6角钱了,只能再撑几天,到时恐怕还发达不起来吧。往后怎么办,你想好了没有。”

“早想好了,在沅陵见我爹时他给拿的主意,他让我到酉西会馆去,说出门在外的人只要有了个落脚的地方,一切就好办了。”

“这客栈不好落脚吗?难道会馆更便宜?”

“会馆不是更便宜,是压根就不用自己掏钱住宿。”

“真有这么好的事?”

“当然!”

这酉西会馆,是清同治十三年时由湘西人出资修建的。所谓会馆,原本就是中国传统社会人口流动的产物。一些旅居他乡的同籍人,为着在外地有一个自己的家园,就自发组成团体,捐资在客地修建馆舍,目的就是方便到这里来的同乡有个落脚和聚会的地方。

北京作为有着八百多年的古都,一直是吸引全国自各地求官、应试和寻求发展士人的圣地。林立的会馆,渐渐地也成了老北京一道重要风景。

《清稗类抄》就有记载说:“各省人士,侨寓京都,设馆舍以联络乡谊之地,谓之‘会馆’,或省设一所,或府设一所,或县设一所,大都视各地京官之多寡贫富而建设之,大小凡四百余所。”

清末科举废除之后,会馆接待应试举子的功能逐渐消失,转成旅居他乡的同籍人的联系纽带和相互帮助照应的场所。

对住会馆一事,沈从文后来有这样的回顾: “照当时习惯,初来北京升学或找出路,一般多暂住在会馆中,凡事有个照料……我因和会馆管事有点远房表亲关系,所以不必费事,即迁入住下。乍一看本是件小事,对我说来,可就不小,因为不必花租金。

沈从文这里说的“远房表亲”,就是他的表弟黄村生,当时虽是北京农大学生,却也在会馆里兼做管事赚些生活费。

利用同乡体系帮助前来客居的同乡,这正是“会馆”的功能之一。早几年沈从文的父亲来京刺杀袁世凯,也是寄居在会馆中。就连近现代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人物,譬如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等等,刚入大都市时都有过寄居会馆的经历,甚至鲁迅,也居住过绍兴会馆。

满叔远听了沈从文关于会馆的介绍,高兴起来:“既然有这样的好事,怎不一来就住那儿?”

“不是忙着看一看我姐姐吗?”

“那我们现在赶紧去。”满叔远原来是斜靠着,说这话时,坐了起来。

沈从文抬眼朝窗外看了看,看见又是快要黄昏时,于是说:“明天吧,这回事不用那么急,就别这么晚去打扰村生了。”

“还不急,就只有七块六毛钱了。”满叔远嘴上虽这么说,身子却溜了下来,平躺在床上,安安稳稳地闭上双眼。

沈从文看了他一眼,也把身子溜下来,平躺在床上,睁着两眼,去看头顶上垃塌的顶棚。看了好一会,他从枕头低下翻出一本发黄了的《契可夫小说集》,接着又看。

第二天天还没亮,满叔远就把沈从文从香梦里叫醒,他俩赶到会馆时,黄村生刚好走出来。沈从文把自己想寄居会馆的事说了,黄村生立马掉头,带了他们进去跟一个姓杨的管事人说。

听说是黄村生的表弟,杨管事问沈从文:“沈宗嗣是你什么人?”

“爹。”

“你是沈宗嗣的儿子。”杨管事久久地看着沈从文,最后又看了满叔远一眼,沉声说了三个字:“住下吧。”

就这样,沈从文与满叔远怀揣了七块六毛钱,背了两床被盖,住进酉西会馆。

一间不足七平米的房子,没有窗、周围的墙壁和棚顶都已经斑驳陆离,不时会在什么震动或风雨声里落下一些泥灰。满叔远皱起眉头有点儿失望地看着,沈从文却高兴地笑了,快乐地说:

“我们总算是有个落脚的地方了!”

与千百年来许许多多离乡背井的游子一样,沈从文奔大都市来,还有一个大的愿望就是想摆脱原藉中那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权势网络。关于这一点,沈从文后来曾十分坦率地说:“我早对于这种关系十分厌恶,所以一离开就不至于重新进入这个富贵囚笼。”

沈从文之所以要挣脱过去的“富贵囚笼”,为的是不去按“应当在那么一个公式里发展”,只想从充满限制的地方性网络中抽身出来,如同许多的漂泊者们一样,之所以要艰辛地挤进大都市,其实并不是敬佩大都市里的人,也不是喜欢那些森林一般的房屋,只不过是想拥有自己的新生活。正因为如此,物质上的享受,对这些漂泊者来说,是比较不被看重的。

不过,由于经济的制约,沈从文当时又只能住进旧式的会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显示了他仍然摆脱不了与原有社会网络的纠葛。

这既是人生的无奈,也是社会发展的使然。因为在社会流动方式的更替中,新、旧两种“公式”也并非都总是泾渭分明的,一种新型人际网络的形成,不可能不依托于原来的社会结构。

沈从文是有落脚的地方了,可是,他将怎样继续进行自己北漂生活的旅行呢!




为满足广大作者的要求,在今年六月出版的四部我们老百姓图书的基础上,我们隆重推出大型史诗纪实图书《共和国的公民们》、《当代名人录》、《中国博客精选》、《当代作家文选》、《当代散文家文选》、《当代诗人文选》、《当代评论家文选》、《我的母亲》、《当代诗歌散文选》、《中国作家文选》的征稿。入书作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将相宜的文章入驻其中一部。有关事宜以双方签订的盖有公司公章和有公司法人杨美英签名的协议为准(电子版有效),详情请阅下面“征集启事”。对《征集启事》有不解之处,请直接联系咨询,添加微信:yangxuewua,保证双方信守协议,出版好书。

大型史诗纪实图书征集启事

        经过多方面地考证和与有关权威人士磋商,我们正式启动《共和国的公民们》、《当代名人录》、《中国博客精选》、《当代作家文选》、《当代散文家文选》、《当代诗人文选》、《当代评论家文选》、《我的母亲》、《当代诗歌散文选》、《中国作家文选》的征稿。该十部汇集当代人故事、思考、经验、文化、心语的巨著,将由知名传记作家杨雪舞主编、国家级出版社正规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及当当网京东网等渠道长期宣传发行。

        一个人的故事,只能是闲聊的话语;一千个人的故事,才会是让人珍惜的历史。只要每个入书的作者都把自己的生命经历和生存感悟写好,不仅对宣传自已广交朋友会有好处;假以时日对家人对社会,都会是非常有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这套大型史诗纪实图书,将会是真实的神一样存在着,叙说着我们这一代人真实而又鲜活的历史。

        在此,我们真诚地邀请你加入进来,让自己成为十部中的一部或多部的作者,让我们一起来努力,把我们过去碎片化的记录汇入这套大型史诗纪实图中,将我们单个人的经历变为有价值的历史。在给自己留些念想的同时,也让他人分享我们的生活经历与思考。


一、征稿要求

1.投稿者:必须敬畏历史、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且善于乐意用文字表达出来,性别、年龄不限。

2.入书内容:《共和国的公民们》、《当代名人录》、《我的母亲》、《当代诗歌散文选》 、《当代诗人文选》 、《中国作家文选》为——自己一生中最有意思、最有趣、最传奇、最难忘怀的经历往事,及最有价值、最有意义、最想一吐为快的经验感悟,生命的历程中为这个社会做出了奉献有过不错的业绩、给自己缘遇的人送出过温暖关怀的故事。《中国博客精选》、《当代散文家文选》、《当代评论家文选》、《当代作家文选》为——个人的生活工作经历、对人生世相想说的话,对家事、国事、工作事及天底下事的认知与看法。

3.每人在每部书中一般限投一篇(短文可以多篇组成一个个人小合集),1000字起——10000字内(含文前附的80字内的个人简历)。


二、作者待遇

1、所有作者享受其所投稿件的署名权及自己同时用于到其他宣传媒体发表的权利。

2、稿件一经采用,作者享有其文章入驻图书出版发行后分利的权利,书出版发行后由公司统一发放。

3、作者拥有修改自已文章坚持自已文章观点的权力,但文章必须通过出版社审核,且文责自负。


三、作者的义务

1、所有作者一律按入书一个版面(诗歌32行、文章含空格1000字)支付300元,以此类推。作者可获赠2到10本以内的图书。办理荣誉证书需支付100元。其中《当代名人录》为780元一个版面费,包括两本图书和精美荣誉证书。

2、为让该书成为名符其实的传世史诗,我们将请一流作家编辑把关将所有来稿整理修改成为一类作品,作者署名权不变,主题内容不变,观点倾向不变,若作者坚持不用修改只要文章达到出版水平、并在出版规定所能接受的范围内是可以的。


四、操作程序

有意入书的作者将稿件注明入那一部书的书名,然后用附件投稿:1977233560@qq.com,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之内给出回复意见并传出“协议”,作者履行协议的义务并填写传回后,我们将在协议上盖章签字打印照相再传给作者,双方严格地履行协议中所有事项。


五、 出书说明

1、《共和国的公民们》、《当代名人录》、《我的母亲》:

从古到今,能入书且留下来的个人纪实有关史料,都是达官圣人、名流显贵;纵有普通百姓的记录,也不过是文人史家一笔带过。这不仅不公平,也让后人对当时百姓的真实生活处境感受认知模糊不清。人类的历史、人类的文明,根本就是普通百姓撰写创造的;让公民们把自己一生中最有意思、最有趣、最传奇、最难忘怀的经历往事,及最有价值、最有意义、最想一吐为快的经验感悟记录下来,精修细改整理成册,纸质书和电子版同时出版发行,使之能够永远地保留下来,

应该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基于此,我们征集出版《共和国的公民们》等书。

2、《中国博客精选》、《当代作家文选》、《当代散文家文选》、《当代诗人文选》、《当代评论家文选》、《当代诗歌散文选》、《中国作家文选》 :

有一种坚持,叫网络作品;有一种热爱,每天十分钟。我们给思想加油,为热爱付出,挤到话语权的窗口,与国人分享我们个人的生活工作经历,分享我们对家事、国事、工作事及天底下事的认知与看法……网络的兴起,让普通人也有了话语权,可以在网络中尽情的说出自己的听到看到感觉到的人生世相,这是一件令人十分兴奋的事情;只是网络毕竟是虚拟的,给人一种摸不着不实在的感觉。事实上,网络是会消失的。我们想给自己留一个实实在在的念想,让后人知道我们今日所说的话,用纸质书来留一个备分,应该说是件非常稳妥的做法。为此,我们编辑了这么一套史诗巨著,将我们在网络上留下的话语使后人能知晓,天荒地老地流传下去。

波扬雪舞影视文化传媒(广东)有限公司匠心图书研发中心

地       址:东莞市东城区东宝路124号智荟谷产业园1号1栋215室《大型史诗纪实图书》编辑部

联 系 人:杨雪舞

资深主编:张 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922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9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546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67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53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80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88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34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80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92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0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25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7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3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54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27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