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Ⅱ》上映24天国内累计票房已达50亿人民币,约7.5亿美元。截至目前,《战狼Ⅱ》中国市场观影人次已达1.4亿,这一数字也创造了全球影史“单一市场观影人次”的新纪录。如此叫座的一部好电影,不久前却遭遇了BBC的严厉批评。BBC指责《战狼Ⅱ》只是一部充斥着民族主义的动作电影。对此,《战狼Ⅱ》的导演吴京怒斥道:“我不管你是谁,我爱国无罪!我是中国人!”
孰是孰非,自有公论。比起是非本身来,我更关注这一争执中的两个关键词,即“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吴导的“我爱国无罪”)。
毫无疑问,“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借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潘维教授的观点,“以爱家乡为基础的高尚情感,层层扩展,扩展到热爱国家疆界内的社会共同体,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一旦混入对他国社会共同体的歧视,同意为本国利益牺牲他国利益,就成为民族主义。因此,爱国主义是内向的、防御性的。民族主义是外向的、进攻性的。”
由此可见,爱国主义极易导致民族主义。而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有前车之鉴的。其中最典型大概非哈布斯堡王朝莫属。哈布斯堡家族曾经是欧洲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这个家族里包括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公爵、大公、皇帝,匈牙利国王,波西米亚国王,西班牙国王,葡萄牙国王,墨西哥皇帝和意大利若干公国的公爵。可以说哈布斯堡家族在几百年间雄霸欧洲。如此煊赫的一个家族主导的哈布斯堡王朝,为何最终会灭亡呢?这一问题值得玩味。一个王朝的兴衰,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不是两三句话就能说清的。
近期,我们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哈布斯堡历史学家彼得·贾德森教授在爬梳哈布斯堡王朝基本史实和广泛汲取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成的厚达559页的大部头巨作《哈布斯堡王朝》的中文版已有中信出版社隆重出版上市了。在这部鸿篇巨制中,作者聚焦于18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100多年中,哈布斯堡王朝/奥地利帝国的盛衰历程,深入探究了哈布斯堡王朝由盛转衰直至最后灭亡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
作者在将1740年之前的哈布斯堡家族发展史一笔带过之后,着重论述了哈布斯堡王朝/奥地利帝国的建立者玛丽亚·特利莎女王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采取的对外战争和对内改革的各种举措。其儿子约瑟夫二世和其孙子弗兰茨一世继承了女王的事业,并使它开花结果,即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人口成功地实现了由臣民向国民的转变。其标志是1804年弗兰茨一世宣布由女王开始建立的奥地利帝国正式形成。1867年,奥地利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被迫与匈牙利谈判,不久之后,奥匈帝国产生。至1922年4月1日,匈牙利末代国王卡尔一世病逝。哈布斯堡家族从此再也不是中欧的统治者。他们的帝国是第一个从欧洲地图上消失的大陆帝国,哈布斯堡王朝昔日的领土被3个新生国家(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和4个已经存在的国家(奥地利、匈牙利、意大利、罗马尼亚)所分割,所有这7个国家都把它们自己视作民族国家。
纵观全书,作者反复提及“民族”“国族”“国民身份”“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民族身份”“民族语言”“民族主义者”“民族国家”“民族主义冲突”等词,从中不难看出:即便民族主义不是导致哈布斯堡王朝解体的唯一原因,也是它分崩离析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如前所述,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早在1771年,玛丽亚·特利莎的顾问约瑟夫·冯·索南菲尔兹就认识到,“一个革新后的国家(奥地利帝国)需要爱国主义,它是将国民与国家联系起来的一种必要的情感纽带”。索南菲尔兹更进一步指出:为了达到培养人民爱国主义思想的目的,无论是本地学校还是高等学府,都需要教授学生关于祖国(一个人永久居留的土地)的知识。这一思想,被约瑟夫二世继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然而,不幸的是,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者借以管控人民思想的“爱国主义”在实践中,却助长了王朝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离心倾向,特别是匈牙利民族国家意识的产生和奥匈二元君主国内部奥地利、匈牙利两国之间“民族主义冲突”的滋长、激化直至奥匈最后的分裂。
作者敏锐地指出:19世纪末,民族主义活动已经成为全民(其中往往包括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者)动员参与公共生活,特别是其中的政治活动的主要手段。民族主义冲突不是奥匈帝国社会多语化特质不可避免的产物,而是帝国制度造就的结果。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历史同样让我们想起,政治方案可以产生或者塑造出以割裂社会作为表现的种族冲突。……因此,生活在同一个村镇的人们不一定会因为他们说不同的语言,就认为彼此分属于不同的文化。但是一个要求为某一种语言的使用者争取法律、社会或制度性权利的政治计划,就会鼓励生活在同一地的人们从语言角度把自己和他人归属于不同族类。换句话说,王朝对想象的共同体的建构,本意是为了增强其臣民/公民对帝国的爱国主义情感的。但是,这种情感一旦越过一定的限度,就会使民族主义不断膨胀,从而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
追溯历史,观照现实,我们完全可以从一个更积极的角度来理解BBC的指控“民族主义席卷中国”。这是BBC给我们敲响的警钟!爱国主义固然可取,但若不加节制、任凭盲目爱国情绪肆意蔓延滋长,则不仅会引发民族主义冲突,更有可能导致帝国主义。
我们的祖国——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这一点与哈布斯堡王朝类似——当然国情不同,而且我们所说的“民族”与哈布斯堡王朝及西方语境中的“民族”或“国族”(“民族国家”)并不能完全等同。我们国内一直以来,都既存在着大汉族主义和形形色色的地方民族主义与民族分裂主义。加之,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国内更存在着极为浓重、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的盲目仇日心理与情绪以及各种极端的、盲目的排外思想。而这些足以诱发社会动荡的心理、情绪与思想,往往会假“爱国主义”之名行“(极端)民族主义”之实,这显然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诉求与初衷,是完全相悖的。这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从这个意义上说,哈布斯堡王朝的爱国主义实践及其被民族主义肢解的后果这整个历史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都是值得我们汲取的,也是能够汲取的。要而言之,“警惕爱国主义变成(极端)民族主义”,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繁荣,是《哈布斯堡王朝》带给我们中国人的一大宝贵启示。因此,每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都应该来读读《哈布斯堡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