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来来,对于教练的三大哲学(人们生来完整而全面,人们内在拥有丰富的资源,人们能够创新性的解决自身所遇到的问题)期望有更多视角的认知
在课程和教练中经常能够感受到妈妈们关于孩子养育方面的焦虑,焦虑背后有各种原因,绝大部分是因为自己的期望而孩子们无法做到所产生的,在一次次的不接纳中与孩子产生了对抗从而破坏了彼此的亲密关系,如果说直接降低期望去解决这些问题吧,我想肯定会收到各种鸡蛋砸过来,因为看似从问题原因的入手是解决问题的正道,就像治疗胃痛从抑制胃酸开始(当然还有其他病发原因),要解决根源性的问题,本质性的问题还得从更高维度去思考。
爱因斯坦也说过"我们不能用制造问题时的同一水平思维来解决问题”,我不想去刻意扭转大家的观念,只是希望我们有更多的视角去看待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在面对这样的焦虑情况下,我们来看看另一个群体,央视焦点访谈把这群人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在走入这个群体前,只看过两遍那个短片以及Anna老师对我提出问题的解答,我想保持那一份纯粹的觉察去感受他们的状态
学校的牌匾令我困惑,就是这个孤独症,找了度娘后才发现自闭症与孤独症是一样的概念,之后我被4岁的小汪同学拉走,他很开心的照着Anna老师的教导,拉着我去跟他们一同上课,这是一堂游戏课,6个小孩一起上课,其中两个比较活跃,有两个相对来说不太听指令,要做到正确的坐姿老师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和激动时大声的尖叫,有两个孩子做着做着就没有了热情继续玩下去,一个爷爷一个妈妈相继上场陪他们走完游戏的过程。
第二节课多媒体课跟着音乐的节奏,大家手拿简单的击打乐器,一边手语舞蹈,一边跟着音乐节奏唱起来,有个8岁的小胖子时不时的瞄我一眼,同时露出羞涩的微笑,很是可爱,还有一个男孩总是不自觉的拉着女老师的手,老师的回到也时常让孩子们发出阵阵的笑声。
第三节课手绘涂颜料课,妈妈们在边上帮助孩子按老师布置的作业上对应的颜色
以上三课除了个别孩子反应慢,“调皮”一点外,其实很难区分他们究竟有什么很不一样的地方,不过能感受到的是这些相同的动作是重复了很多遍的结果,因为孩子们对流程还是很熟悉。
第四节课一对一的课,我们一起游戏的过程中容易发现眼前的孩子有以下几个特点:
1、没有“我”的概念,甚至这个词很难说出口,一般用自己的名字取代
2、注意力很难集中在一个事物上停留的时间不会超过3秒钟
3、很想表达,但经常会欲言又止,好像思维和语言没法跟上节奏
4、需要不断的鼓励并关注,才能保持专注一件事上
课间有跟孩子,家长,老师沟通,能够感受到大家在这个氛围里的那种愉悦感,充满爱的目光,生活的境遇令他们看待生命有不同的视角,对于幸福有不一样的解读,对孩子有不一样的期待,掌握了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说出一句简单的话语,对他们来说是人生的重大突破,教练的三大哲学,这群家长对它有更深的解读,他们用深深的接纳和无条件的爱在践行着这三大哲学,陪伴孩子们点滴的成长!
回顾以上过程,在养育孩子方面,你可以做出些许的改变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