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教练系列5:子路问强

我们继续来读《中庸》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这是孔子称赞虞舜的话,我们用教练的调调来解读一下哈。

孔子说,舜善于提问(好问)。能够从细微中看出模式来(好察迩言),这说的是观察力和直觉力。“迩言”是指浅显的语言,平常闲聊天,不经意间说的话,不是金句,也不是雅言这些书面用语。

隐恶而扬善,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strength oriented development.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正反两方面的意见都听,搞出一个整合的法子来实行。“中”不是折衷,不是妥协,应当读作zhòng,就是那种“抓住耗子才是好猫”的思路。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菲茨杰拉德有一句名言,“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教练就是支持来访者进入第一流智慧的状态,这意味着要从非黑即白的二分思维的坑里面爬出来,觉察到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之美。

这是在夸赞舜是MCC级别的大教练啊?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这是孔子在亲自实践了,我们来欣赏一下。

子路问,“老师,什么叫做有力量?”

子路是孔子弟子中最能打的一个,最有军事才能。我们在中学里都学过《论语》中这么一段。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孔子让弟子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子路第一个发言,凸显了一个“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英雄形象,看得出来,子路是一个猛人,以强者自居。

“夫子哂之”就是“呵呵”的意思。

所以子路问这个问题,不像是有啥子困惑,更象是自夸。孔老师一下就听出来了,“汝心中必有一物”,教练时刻(coaching moment)来了。

孔子说,子路啊,你说的“强”,是南方人的perspective呢?是北方人的perspective呢?还是你的perspective呢?

学过共创式教练的同学马上就会意识到,这是一个balance coaching的套路。古时候文字是刻在竹简上的,所以要尽量简练,记下来的都是金句而非过程。孔子的教练过程不会是这么简单直白,同学们可以自行脑补一下。

孔子说,让我们来体验一下不同的perspective所蕴含的不同的能量吧。

南方人所说的“强”的能量是“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北方人所说的“强”的能量是“衽金革,死而不厌”。

我们给南方人的能量起个名字叫做“君子之强”,给北方人的能量起个名字叫做“强者之强”。

子路啊,你选择哪个perspective,或者哪些perspective的整合呢?

子路选择了整合,整合后的新能量兼具“强者子强”和“君子之强”的特质,这对子路来说是一种expanding,因为子路本人的能量是接近强者之强的。

最后,师徒两人赞叹这种整合后的新能量说,“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是being的部分,“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是doing部分,合起来就是Co-Active Strategy.

怎么样,孔老师的教练思路非常清晰吧,绝对是大师级教练啊!

延伸阅读:《国学与教练系列6:“我”有什么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