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了,一整天。
公司的排水一如既往地不靠谱,一半的地面积水严重,人们只能打湿鞋子往前走,自然也包括我。
从省着用到放开用,从西北到华中,求学路,成长路。不知不觉在湖北已有十年的光阴,真快。求学与工作的历程,也是成长的历程,七年漫漫求学路早已成为过往,剩下的只有疲惫的皮囊里逐渐老去的灵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加班、熬夜,身体越来越差,安全感越来越差,原来我已30+。
还记得当初可以一整夜在网吧开黑,早晨只需要三四个小时就能恢复的我们;当初上了早班还生龙活虎的我们,现在一个早班就等于半残,没有两三天缓不过来的我们,也许这就是当代打工人的现实状况。
甘肃,干旱。有生之年没看到家乡怎么下大雨,即便是有持续的时间也很短。家乡的农民每一年都是盼着下雨,不下雨的时候收成没有,就没有收入,一年的辛苦就要作废。从干旱地区来的我们,看到他们的用水量实在是不可思议,我们恨不得洗了头的水再拿去洗脚,因为实在是缺水。饮用水的供应一到夏天的时候也是捉襟见肘的,一天有一天无,还有什么奢求。
在外的日子总是过得没有那么如意,长大了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承担了,只有自己坚强往上走才是真实。奈何没有那个眼力见,也不会来事,总是搞得很差,上升的渠道差不多到此已经结束了,或许这就是命运,但我已很知足。
向来农村的孩子上学要困难的多,教育水平的差距、家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都严重影响了学习。
雨是什么?对那是上学的我来说,是不想今年颗粒无收的期盼下雨和下雨时淋湿身体也要保全的粮食。如何说呢?要是没有雨,家里的庄稼会被活活晒死,虽然有地下水井水的灌溉,但是其昂贵的成本总让人望而却步,只能浇一点水祈求后续下点雨,能收获一点粮食,不谈丰收,只说收成。所以雨是今年一年全家的收入的大部分,指望着天吃饭的农民还有什么办法呢?收成的时候下雨就要很快的去把粮食盖好,不被淋湿,免得粮食发霉。
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接受的教育。家里永远为了收成、为了温饱发愁,农作物变卖的收入是我们的学费,我们期盼着能有个好收成。回家干农活、早晨五点起来干农活是每个孩子的归途,教育看起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因为和它比较的是全家人的生存。
能在外省的大学读书对我来说已是万分幸运,那时全村一年都只有一两个大学生,我们是何等的骄傲。但是到了大学才发现自己就像个井底之蛙,在此之前甚至未出过市的我,终究是体会到了什么是自卑,季度的自卑。什么也不会,在同学面前我和另一位来自同一个省的同学显得多么的无知。
所幸,那都是过去,我们要往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