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认为我有社交尴尬症,和人见面打招呼感到羞怯。有时候怀疑自己的大脑和别人不一样。原来还真有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大脑中有两处区域,一处被称为“社会脑”,一处被称为“逻辑脑”。当人们进行社交活动时,“社会脑”区域被激活,而“逻辑脑”区域激活性低,相反从事无关社交活动时,“逻辑脑”被激活,“社会脑”激活性低。经仪器测试,社交障碍症人在无论是在试图弄清楚别人意图还是在解读别人的情绪状态上, 尴尬者大脑中社交网络的激活程度相对较低, 反而会在与“逻辑脑”相关联的区域过度激活。一个有社交尴尬症的人较难解读别人的意图,因为他们不能从整体直觉感知,往往将社交情境看成一堆信息碎片。幸运的是, 有证据表明, 只要做一些调整, 这些困难其实是可以被克服的。 我们可以看到, 在被提醒有意识地去关注必要的社交线索, 并容许他们花一点时间去搞懂这些线索含义的情况下, 尴尬者能和社交能力强的人一样很好地理解社交情境中的要素。 容易给尴尬者带来问题的三大社交线索: 非言语行为、 面部表情以及社交语言。
社交尴尬症的大脑状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书名贪婪的大脑: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作者(英)丹尼尔·博尔(Daniel Bor)译者林旭文豆瓣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