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觉察反思打卡
一、事件
今天受一个好玩的话题影响并思考:什么样的人可能完全不需要“职业规划”?这个问题显然是后设问题,因为事前看所有人都可能需要,而只有事后看,职业发展非常顺利的人才不需要规划,因为每一步都卡点,每一步都到位,努力就有结果,那这样的人自然不需要规划了。
我粗略计算了一下,一般的传统企业,管理人员占比大约为5%-20%,平均10%,这是由企业组织的管理幅度决定的。通常的管理幅度为3-15人。
当然,不能说高管就没有职业困惑,但其中大部分不需要职业规划,因为其自身经历已经带有很强的规划性和说服力,也就是说,职场中有约80-90%的人会存在职业发展困扰。
这样分析的话,有职业发展困惑的人最终寻求职业帮助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不过,职业生涯咨询师并不意味着其自身发展非常高位,因为前10%高位者一般会因路径依赖选择留下继续发展。反而是职场中间20%的骨干最有可能成为职业生涯规划师。
二、觉察
这个觉察很有意思,也就是说,职业生涯规划师这个群体,大部分会在职场10%-30%区间,这部分人有能力,但是没有达到人生期待的高度顶峰,会在职场进阶版竞争中受阻而产生倦怠。而成为生涯规划师给了很多人继续发展、切换赛道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是一种原路“失败”后的其他路径的补强机制。
三、反思
那么,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在职场中,是单淘赛制合适,还是双败赛制合适呢?
单淘:优点是容易制造冷门,运气成分占比高,没有退路,竞争激烈,快刀斩乱麻;缺点是留下的人未必是能力最强的,能力强的未必竞争胜出。
双败:优点是任何人都有输的机会,对于最后决赛圈的人选质量有保障,相对能力项更突出;缺点是冷门难以出现,环节多流程复杂,暗线操作更难。
而职场进化到最后留下的都是淘汰赛,其胜败关键看对手。
这样来说的话,是否要选择“能力强”的人是赛制选择的核心,不同企业情况不同,整体感受下来,央国企能人多,更应该采用双败赛制,更强调机制的公平性,但是选拔也更为残酷,所以最终其实能力强者机会反而更多。
而无论是什么,只要选择了补强机制,就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那就是“赢”。
而进一步说,玩到最后,追求“赢”人才会明白,人生其实只有一种成功,那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四、行动
该干活该厮杀都是正常的,在好好打拼一圈之后,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