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心评课】零丁诗里探零丁,一片丹心照汗青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九4班教室。张小悦老师的公开课如约而至。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校初中部语文组的教师和部分其它科的教师坐在教室里静静地观课,认真地书写评价建议。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张老师这节课,在出示课题,解题之后,出示了学习目标。目标有三条,我只记住了第一条:背诵这首诗。

出示目标之后紧接着把课堂先分成了这样几个部分:

读零丁之诗、说零丁之事、解零丁之旨、赏零丁之诗。

从课堂用时看,这四部已经成了课堂的主体构成。

这四步之后,张老师拓展到谭嗣同、刘胡兰等舍生取义之事例,要求学生课余读《正气歌》。

最后是让学生默写诗句。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节课张老师表现出一名县级骨干教师应有的素质:突出的教学目标,简约的幻灯片设计,自然洒脱的教态,流畅亲切的语言。

总的说来,这是一节很不错的家常课,朴实、简约,语文味足。

但作为一节示范课,还须改进:

我认为这堂课教学环节还不太精致。

从“读零丁之诗、说零丁之事、解零丁之旨、赏零丁之诗”等四个环节上看,这节课完全可以以“零丁”为骨架,撑起整节课:即读中探“零丁”。

那么在此之前或之后的环节就需要整合在上述探究之中。

而且在表述之时,要注意:

1.“零丁”一词,已经成为一个有特定含义的词,所以表述时要加上引号。

2.要注意表述时要做到同中有异,不要重复。

3.要用这个词串起这节课的所以内容,用这个词连接起学生的“朗读、背诵、思考、讨论、拓展”等所有的语文学习活动。

我想这样设计是不是更好一点:

一、解标题,瞄准“零丁”

二、读诗句,表现“零丁”

三、思诗意,理解“零丁”

四、品诗境,欣赏“零丁”

五、悟诗语,仿写“零丁”。

再者,作为古代经典作品的探究性学习指导的课题研究课,这节课的探究特征仍不明显。

怎样才能把探究性表现出来呢?

我认为还可以在教学设计上做文章:

首先,要明确这样一首诗,用一课时来上,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也就是说探究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结合上述,这节课的探究目标可以精减成一个:

在诵读中品味零丁的诗人的丹心。

其次,要把诗中文字、文言、文化、文章、文学的相关内容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渗透。

比如设置这样的探究路线:

探“零丁”之词一一识“零丁”之人

一一读“零丁”之句一一品“零丁”之语一一悟“零丁”之志一一赏“零丁”之言。

这样的探究指导,学生通过“山河破碎”、“身世浮沉”之境,认识到一个“干戈寥落四周星”一国宰相被押经“惶恐滩”“零丁洋”的零丁之状。在此情境下,一身正气的诗人虽零丁而不失志,虽惶恐而不失节,一颗照汗青的丹心在零丁之人的反衬下闪烁着炫目的光辉,走进学生的灵魂深处。文天祥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孟子“舍生取义"的文人的入世报国的传统。

诗中起承转合,比喻、对仗、双关、反问也在探究学习中转化,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后,语文课要以读和写为核心,不可被应试所绑架,诗意之作,诗意之课,在生硬的应试要求中褪色。朗读的指导也要少点理性,多点感性,语文课堂自然会多些灵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