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早上同事姐姐给了我一个自己家蒸的包子,我饭量小吃不完一整个。突然想起李明洋同学这两天正在感冒,于是进班一分为二,我俩一人一半儿。
“你感冒好些了吗?这是自己家蒸的包子,味道不错!趁热赶紧吃了吧!”
“老师,我吃过饭了……”在我执意要求的情况下,他拿着包子吃了起来。
中国好老师,有没有?
嗯!我也觉得我不错。
可是,往下的剧情并非是一个感激,一个快乐,愉快地度过幸福的一天。
上午第三节下课的时候,和夏宝谈过话之后,我还嘱咐夏宝作为李明洋的好朋友,多鼓励他努力学习,考上自己心仪的高中。
默默关爱学生的班主任,我快要被自己感动了。
剧情矛盾冲突最激烈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那是下午第三节快要上课的时候,我正在批评心浮气躁的刘鸿洋。说完刘鸿洋,我捎带着多了句嘴,“上午我还鼓励夏宝多帮助李明洋……”话音未落,李明洋进班了。
“老师你什么意思?”只听见自己姓名,不了解事情原委的李明洋带着情绪质问我。嘈杂的教室因这句愤怒的质问而瞬间变得安静。同学们看看我,看看后面的他,那神情仿佛在讲,“你死定了,程管要发威了。”
我好心好意帮助你,你自己没搞清楚,还质问我。
“哼!好久没跟人吵架了,今天我得过过瘾,谁怕谁?”
“李明洋,你出来一下,咱俩聊聊。”
接着在教室外面,我仗着他“吃人嘴软”的劣势,单方面和他吵了一架。此处请自行脑补我扭曲又委屈的模样。
“我想让夏宝多帮助你,可是你却误会了我的一番好意。我觉得你伤害了我,我特别伤心!”
待我把事情的原委原原本本告诉他之后,只见他眼里含着泪,但是仍一言不发。
初三的孩子,本身就有学习压力,即使他顶撞了我,我也不能把他扔外面不管啊。万一孩子想不开,出点事儿可怎么办。我了解这个孩子,要面子又敏感。
但是,因为我和他有两年多的感情基础,所以吵他一顿,我还是有把握的。
对于他的误会我没有强行要求他和我道歉,我想看看,他接下来会怎么做。
刚刚吵完架的一两天,我觉得他见我是有点儿隔阂,每次走廊里碰上,他总是低着头,声音很小地说声,“老师好!”然后就快速地跑开了。
很快又是周五了,我担心他心情不好,影响周末回家学习。临近放学,我把他喊到我面前,“感冒好些了吗?”
“还有点儿不舒服。”听他说话鼻音还很重。
“我个人的经验感冒的时候,睡觉的效果最好。周末回家好好补个觉,睡饱了,感冒差不多就好了。哦!对了!还要多喝点儿万能的白开水。”我只字不提前两天发生的不愉快。
周日返校,看他感冒基本无大碍,和同学有说有笑,师生吵架有个好处,那就是主动权全在老师啊。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每次都是你赢,赢在我更爱你多一些。
除了我主动问候的尾声,还有意外的花絮。
周日晚上放学时,我看见教室后面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袋子,打开里面是一块蛋糕,蛋糕上贴着一张便利贴,“程管,对不起!请您原谅我!”虽然没有署名,但一看笔迹我就知道是李明洋这小子。
一天的劳累,因这简单的几个字而受到了莫大的慰藉。
这是个脾气有点儿暴躁又敏感多疑的孩子,宿舍里虽也时常听说他和同学之间的一点小矛盾,但是我从未因此而厉声训斥过他。回忆和他的交往,最多的还是和他一起分享我买多的早餐或是午餐。也记得每一次当我把食物放在他面前时,平日里和同学飞扬跋扈的他,总是秒变“小白兔”,各种不好意思。
抛开孩子的叛逆期,师生之间最好的沟通策略应该还是建立在诚意之上吧。
其实我发现日常中,我也经常扮演吃力不讨好的角色。明明心里是好意,偏偏恶语伤人六月寒。
嘴上说着再也不管你了,下课还是和风细雨喊跟前,嘘寒问暖,又是鼓励又是告白。
有时,你在闹,我在笑。
有时,你在闹,我在吵。
这是一场特殊的遇见!就像“7”这个数字,本来这么寻常,却因为我们的相遇,而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七班在每个人的心里,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