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8年回到大学校园里,见到许多熟悉场景下的自己,也在别人习以为常的环境里看到了对比以前不同的画面、场景,不由得有些感触。
1. 当代大学生学习途径
带着满满的回忆走进图书馆,里面有许多熟悉的事务,但也感受到时代变化下巨大的不同,手机成为生活的必需品,所以每个自习室配置了手机充电口。另外,我观察到图书馆里至少有一半的学生人手一个ipad+ipad保护套(可折叠使ipad刚好斜摆在桌面上)+ipadpencil,能看到有人在平板上左边听视频,右边记笔记;有人听视频课,有人在屏幕上写写画画。我想到三四年以后他们会从这里毕业、然后走入社会,到时候工作环境由他们来建立。新的年轻的一代会不会实现人人平板办公,替代我们现在的笔记本办公?所以感觉自己亟须一个平板多学习未知的app、办公软件,才不至于与年轻一代脱节。我终归是比他们老了,但我想,若是始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保持时刻成长的心态,虽会落后于社会的生长,但不至于脱节。所以我们不被时代淘汰的方式,是永远保持好奇心,永远不拒绝新鲜的事物,了解它、学习它,应用它!
2. 教室里的手机收纳袋
它有编号,这个图象让我想到,我们那时候也是人手一个手机,为什么没有这个呢?跟老公讨论这个话题,他说是为了防止考试时作弊,但我想了想,如果只是为了防止考试作弊,一学期一次的频率的话,考试的时候拿个收纳筐来就可以了,为什么要一个收纳袋一直挂在教室呢?我想是想提醒学生养成进教室就放手机入袋的好习惯吧。现在的手机太诱人了,看视频、购物、聊天如此方便,以至于有的时候一打开手机就会忘记自己想干什么,被手机耽搁了学习时间。所以高校为了让学生好好学习做了这个收纳袋,我想也许顺便可以实现课堂签到的功能,看对应学号的袋子里有无手机就可确定自己学生是否来上课了。但可能有学生在宿舍睡觉让同学代放的可能,那能不能开发一种app必须人脸识别开启,然后设置时间5秒钟之内放入对应的手机收纳电子袋,然后学校系统接收手机入袋的信号,从而学校后台接收学生上课的签到信息,也不用麻烦老师口头点名了。然后,学校校长足够有魄力,强制规定课前签到与评优评奖挂钩,从而实现学生无手机上课的场景,让学生的学习不分心,让课堂发挥课堂的效果。但这就联想到图1了,半数学生都有ipad,课堂没有手机还可以玩ipad呢。终归只有内心自律的人才管得住自己啊!
3. 母子对面坐,各自看手机
家长们,别让手机荼毒我们的下一代了。今日高铁上同一位置前后坐了两个不同的孩子,为了让孩子保持安静,家长都是给一个手机以达到目的。我尝试过给孩子读书这个方法是有一段时间的安静效果的。上次我和姐带他的两个儿子一起坐了三个小时的动车,平时喜欢看手机的大儿子全程没有看手机也下车了。起始半小时给他读书,后面没座位了,在车间里面是很闹,但我想可以通过给他读不同的书,或者玩不同的玩具达到不吵闹的目的!孩子吵闹确实会影响别人,但也不要为了你的面子就选择懒惰且对孩子有害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不依赖电子产品度过生活中的时间,我们家长要做到以身示范、言传身教。平时给孩子做好生活中的时间管理的示范:做家务、整理家、看书、玩游戏、户外活动,等等都可以让孩子忘记电子产品,真正地参与生活、了解世界。
我想我是足够熟悉八九年前的大学校园了,所以校园角落里的点点滴滴的改变都让我感到新奇,思考原因。而在平时我们生活熟悉的场景里,我们太熟悉了,出现一些不常见的画面,我们也知道它是为了满足生活需要,但是满足哪种需要?对我们有没有什么影响?没去思考。所以待在熟悉的环境里,思想容易停滞。所以也许旅行的意义就在于此,不是从自己厌倦了的地方逃离去别人厌倦的地方体验;而是由别人生活环境里的不同产生点滴思考,指导生活继续,同时反观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有何不常见的画面?这样生活多一点新鲜、情绪多一点波澜,感受到自己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