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给自己挖了个坑,要学钢琴。
笨手笨脚的我,五音不全,从没有完整准确地唱过一首歌,就这样,我要学钢琴。
1月4日、11日跟着老师学了两次,18日因为琴行装修老师停课。20天的练琴经历,我的感受是,我就像蹒跚学步的孩子,老师就像妈妈的手,我知道有老师在,我只管去学,去练习,有问题就找老师。
在此之前,我曾几次自己练习弹琴,都是半途而废。因为没有付费,没有老师引导,更没有目标,不弹就不弹了,看似没有收获,也没损失。但留下了巨大的遗憾,失去了时间,空置的钢琴,空虚的我。
这次我到琴行付费请了老师,定的目标就是要学会理查德克莱德曼的致爱丽丝。
2018年的20天以来,我有空就练习,练习累了就自己在网上看各种学琴故事,用成功感人的榜样激励自己。看练习指导,让自己在练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有解决的办法。不断强化练琴欲望,也赋予练琴重大意义:我期待自己学会了就可以教另外的人,弹熟练了就可以在可能的场合展示,有乐感了就可以随时以弹琴来给自己的生活添彩。
20天来,我真做到了,每天都练,每天都想着怎么把琴练好。刚开始, 我要保护自己的兴趣,不能像要求小孩子学琴时讲究手形手势,如果不断纠正,肯定很快就没兴趣了。开始能弹出音来,慢慢地一个一个蹦出来的音连成曲了,这就是第一次上课后的情况,我在1月7号的作业雨时很夸张说是美妙的旋律,我鼓励自己,也得到很多战友的鼓励。手指开始有肌肉记忆了,但缺乏节奏感,怎么办?我突然想到节拍器,第一次跟老师上课时,问老师需要用节拍器吗?老师说不用,刚开始要求太多了,照顾不到。此时,我自己用上节拍器。
节拍器打到80,单手能把曲子流利的弹下来,但双手一合弹,顾了左手右手不知道该怎么弹,于是节拍器放慢到60,还是反应不过来,减慢到50,显然,有效果,感觉没有那么难了。这也多亏听了笑来老师弹吉他的经历。速度放慢,是学习一切的最好的方法,慢就是快,少就是多。又想到孩子学走路的时候,我们都教孩子慢点慢点,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刚会走路的孩子,当大人脱开手的时候,他会走得很快,一直伸着手随时准备抓住大人的手,而事实上,并没有抓着,孩子就是一直在走,走着走着就会走路了。我一直在弹,卡着了重新再来,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往前拱,弹着弹着,前面一直卡的地方突然就疏通了,顺畅了,原本一遍曲子弹下来要7分钟,慢慢地6分钟,4分钟。昨天今天周末两天弹的次数多,进步在一遍遍地重复中凸显,刚才一遍只需2分50,中间卡壳的时间短了。
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真实地习得了一个新技能,体会着“无他,唯手熟尔”的道理,大道至简。
2017年学会了开车,我的腿变快了,2018年学会弹琴,我的手脑变灵活了。
人至践,则无敌。一首致爱丽丝,用20天的时间,从开始的一个个音敲出来,我当初也是很自豪的,今天的自己,回想当初的笨拙,值当!是,任何事情,开始的时候都是那样的笨拙,没有开始的笨拙,没有笨拙的开始,就没有后来的一切!
生活体验:
有些石榴是很酸的,我最近吃到的就是这类,当吃到第一口,我的感觉是这么酸,不吃扔了。可喝水解不了我的渴,而酸石榴,想石榴就解渴,吃了石榴,那丰富的营养,更好。瞪大眼睛吃酸石榴,居然不那么酸了。几天来,我吃掉了两个酸石榴,感受到选择正确的难受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