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类读物越来越多的今天,各种声音纷纷扰扰,后人的声音太大,险些将千年前那些真实的声音遮掩。
与其看各种后人的解说,人云亦云,不如去看看那些真实的记载,听听那些历史深处真实的声音。
在辽阔的大西北,漠漠黄沙中,也曾是一辈人驻守一生的信念。
这些出土于居延边塞的简牍,用文字还原一个真实的西北边疆。
让我们跟着甘肃简牍博物馆的步伐,通过这本《文书皇皇——简牍中的诏令文书》,去一览西北边塞的风采。
1.所谓“诏书”
提到“诏书”,想必很多人都会想到电视剧中那句耳熟能详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那么“诏书”究竟是什么?
没错,诏书就是以皇帝名义颁布的、用以布告天下臣民重大政事的公文。
不过,诏令文书也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非常接地气。
2.生态保护,古已有之
在我们的印象中,总觉得生态保护是近年来才有的概念,其实不然。
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四时禁令,春季不可伐木,夏季不可捕鱼,禁止捕杀幼兽等。
这些举措充分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态保护的意识,我们现在讲的“可持续发展”,千年前的老祖宗就已经在执行了。
3.烽火示警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流传千年,却在考古发现中,渐渐被证伪。
但是故事是假,不影响烽火示警的制度为真。
简牍中明确记载了“塞上烽火品约”,其中详细规定了面对匈奴来犯人数多寡、初犯亭燧位置等不同情况,严格使用不同规格的烽火示警,以将军情迅捷传报至居延都尉府。
在汉匈百年的拉锯战中,塞上烽火一次次亮起,昭示着又一轮的战乱开启。
4.逐级审批的假条
一张病假条,走完程序,要经过多少人呢?
逐级审批可不是现在才有的,古代官吏请假,也得逐级上报。
甲渠侯官遗址中发现的简牍,就记载了一份完整的病假报告。
城北燧长带病在岗,一直到撑不住了,向城北候长请病假。
两天后,城北候长向甲渠侯官上报,候官批复,准予就医。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张小小的请假条背后也有着严格的执行程序。
5.弼马温原来是辟邪的
都知道弼马温算是孙悟空的黑历史,那么弼马温究竟是何意?
其实,“弼马温”来自谐音“避马瘟”。
肩水金关遗址出土的木板画,就展示了古人养猴以避马瘟的习俗。
古人为了防止马生病,有猴的地方就养只猴,没猴的地方就画只猴,如同门神画一般,虽然是画的,但古人相信这一样有辟邪之效。
《庄子》有言:“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
无数的诏令文书在汉代广袤的疆域上传递着,可谓“四达之皇皇”,书名《文书皇皇》实在是贴切。
简牍中的一字一句,是历史的记载,更是一代人真实存在的痕迹。
他们驻守在大西北,抵御外敌,守护着西北大门,看着丝绸之路上来来往往的使者们让荒凉的边塞热闹起来。
《文书皇皇》,“简”述中国故事,还原千年前最真实的居延边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