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大厂的朋友们,2025年有失业焦虑吗?

一不小心,工作10+年了,也悄然来到了这个“35岁即原罪”的尴尬年纪。回顾10余年的工作,从体制内教师,跳出舒适圈来到互联网行业;从一线销售做起,亲历见证SAAS风口下从几十人到几千人的创业独角兽;再逆袭厮杀,加入500强车企大厂,这期间累计裸辞、跳槽了3次,多次还是卡着风口精准起跳!

严格意义来讲,真的很少经历“失业”,大多数时候,更多选择主动跳槽,甚至有好几次都是裸辞,裸辞后就去说走就走的旅行,大理、丽江、广州、凤凰古城、泉州、黄山、泰州都留下了自由的足迹。

所以刚毕业的前面六七年,是职业生涯的第一阶段,真的一度对失业毫无感觉,觉得与自己无关,更别提有什么恐惧和焦虑,更多的是对前途的迷茫,对于自己究竟想找什么样的公司、工作的不断求索、选择和汰换。

那时候的互联网圈,遍地都是黄金雨,正是互联网行业上行周期的年代,加之年轻,总之,对失业毫无感觉,尽管自媒体每年都在鼓吹,又有多少大学生毕业,要加入牛马的阵营,竞争激烈。 

当互联网行业发展的热潮席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风吹来,激情与梦想的感召下,各种项目层出不穷,乱花迷人眼,市场、投融资等都一片“欣欣向荣”,就业行情也很好,心里蜜汁自信,想着凭借自己的能力和过往工作经验,无论如何也总是有相对性的竞争优势,就算真裸辞了,想要找一份月薪上万的工作,应该不难,实际上也的确容易。

这种对失业的毫无感觉,一直一度延续到30岁左右。

那是2020年前后,刚好是经历口罩的事情那几年,那一阵,让我真正第一次,对失业有了具象化的感受。

这期间,长妈妈正在一家互联网运动健身的全国连锁项目,做品牌市场总监,负责整个项目从0-1的品牌、内容和商务渠道、用增的搭建,线下门店从几家直营门店,做到全国十几个城市线下百余家门店,线上品牌推广和流量,也是与京东、平安银行、明星陈数、三大运营商等各种品牌、渠道和达人,进行异业合作,快速获客,一跃成为细分品类的Top3,哪怕在这家公司里,都是单休,就这样勤勤恳恳干了近4年,每年都无比忙碌与充实,不论是为企业,还是自己,也收获了许多荣誉和认可。

可是突如其来的口罩事件,彻底将这种忙碌踏实,打断了。

有段时间,一度门店不能开业,我们也不得不远程居家办公的时候,虽然都还在职,但身心敏感的我,第一次对失业有了感受——预感如果再这样下去,作为实体为基础的新零售项目,今年的营收会非常危险,也第一次对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开始有了焦虑。

而现在回看那”繁花和浮华“,却似互联网行业的“回光返照”,余晖褪去,潮水落下,也留下许多的泡沫和一地鸡毛。

真正对失业有恐慌,则是加入大厂后,亲眼见证着身边能力非常优秀的同事,甚至有一些还是做到了VP级别的,说开除就开除,一点儿都没有手软,一点儿情面都不讲:

可能有些人,上午还在外面见客户,下午突然整个部门就被一锅端端了,优化没了。

彼时身边很多做品牌市场、商务渠道的朋友,也是30+的年纪,即将经历或正亲历着所谓的中年危机,加上近几年,一会儿是贸易战,一会儿美国加关税,总之如大家所见到的,经济增长放缓,市场就业也下行,各种企业优化的消息满天飞,裁员也成为了企业降本增效最常见的手段,原本的就业岗位,也都在收缩,大量的hc,突然就锁住没有了。

有很多朋友,失业1年多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即便有些找到了,可能工作三四个月,也没法过了试用期,太难了。更有一些,因为失业了,房子断供、甚至离婚了。

原来,我们追求的稳定,可能是最温水煮青蛙式的陷阱,不管是身在大厂,还是中小公司,哪怕有些国企,也同样在降本增效。这种不确定性,让大多数人,都缺少安全感。

这是长妈妈第一次,通过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对中年危机有了切身的感受,所以,也正是基于此,在一年前,重新开始拾掇起了自媒体,开始积极探寻在下班后搞副业,做兼职,探索了不少于30种副业搞钱尝试,也基本成功验证了自媒体、云产品分销代理、PR稿件撰写、媒介发稿、AI数字化转型等方式,下期开始将陆续更新,其实大家也可以。

不知道35岁的朋友们,你们有失业焦虑吗?

「你经历过职场至暗时刻吗?在评论区或私信留言,说出你的故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