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五月,位于静安雕塑公园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面向公众开放,单日参观客流量屡屡高达4000+人次;今年元旦假期,我带着四岁的孩子前去参观,也为自然博物馆藏品之丰富、规模之宏大叹为观止。生活于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对自然界之缤纷万象心向往之,期待能领略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之一二。
囿于时间关系,自博馆的参观一天内匆匆结束。而展柜中的各式标本和图片,虽然很丰富齐全,但从时间和空间上都与我们有一定的距离感。时值初夏,正是草长莺飞万物竞绿的时节,与孩子在外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直接去认识那些小昆虫小动物,岂不更是乐事一桩?但汗颜的是,我的生物、植物学知识仅仅限于儿时不多的认知和中学生物课上的学习,每次面对孩子提问,我回答时都显得捉襟见肘。
所幸,我读到了这本书--《我的收藏:寻找大自然的宝藏》。
与孩子一起初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四岁的孩子只识得寥寥数字,吸引他的是多彩细致的绘画;而我,却一下子被封面吸引住了:封面上,一只小小的天牛趴在一架20格木架之上,木架中,有我能叫的出名字的“栗子”、“银杏”,更多的是我叫不出名字的“香榧”、“雀瓜”、“新木姜子”等等果实;最最吸引眼球的是,格子柜中的核桃,不是我们平时吃的、见的核桃,而是“老鼠咬过的核桃”!作者是得观察的多么细致,才能连这种小特点都能呈现于笔下?
翻开书,扉页上,是用写实的方式画出的各种“昆虫的脸”。
我不懂美术,也讲不出不同绘本画风的流派。就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作者用寥寥数笔,就向我们勾勒出了草丛中经常活跃的那些小昆虫们的“脸”。在我眼中,它们只有一个名称“虫子”;可是在这扉页上,作者向读者呈现出的是29种虫子的脸。于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也要忙不迭地读这本书了---
这是一本将作者的私人“自然博物馆”绘于纸上的书,是作者盛口满探索自然、领略宝藏的图志记录,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动植物的科普绘本。
书的内页上,作者盛口满向我们展示了自己探索自然、寻找宝藏的工具--长杆塑料网、笔记本、美工刀、笔、剪刀、三角板、一套大小不一的容器和一个大的登山包。看到这里我不禁会心一笑:下次带孩子去野外踏青,就照着这个清单配齐“装备”了!
接下来,作者带领我们从春暖花开的田野,到夏风吹过的麦田,再到硕果累累的金秋,直到天寒地冻的严冬,用自己的双眼去捕捉大自然的美好、领略自然宝库的丰饶。
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开始,作者都用全景式的满幅画法,将这个季节的总体风貌呈现笔下:春光明媚的田野、草木茂盛的夏季丛林、硕果累累的金秋、冬日里略显萧索的水田;笔触细腻、纤毫毕现,很多小小的细节都被作者一一呈现纸上。
春天的水田中,满眼的深深浅浅的绿,令人心旷神怡;可都是绿色植物,我们认识多少?细心的作者,将水田中常见的“紫云英”、“看麦娘”、“水芹”等植物画给我们看,甚至还呈现出了紫云英生长的不同阶段。除了绿色植物,水田中还有“蟾蜍”、“鲵鱼”这样的居民,在作者的“迷你水族箱”中,它们乖乖地生活在大大小小的容器中。
跟着作者“寻虫记”的脚步,我们会发现很多小虫子,恍然大悟于它们的名字和生活习性,连它们怎么产卵,作者都给我们画出了过程;认识完“白蝴蝶”、“黄蝴蝶”,我们惊喜地发现,象鼻虫原来有这么多种类,树林中总会发现的“卷起的树叶”原来就是它们的杰作!了解昆虫在干什么后,且看作者为我们一一介绍春天里姹紫千红的植物:橡实、蒲公英和各种美丽的花朵。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作者特地以“厨房里的春天”为题,向我们展示了原来马铃薯、大蒜、白菜、胡萝卜、洋葱这些蔬菜都是会开花的,而且还那么漂亮!
“夏虫不可语冰”;且来看看进入《庄子集释》的“夏虫”,在作者笔下是怎样一番模样吧!它们栖息在植物的树叶上,给蔬菜和橡实上留下印迹;“花与昆虫”,就是自然界中的“绝配”;那些以动物粪便为生的小昆虫的数量之多、外形之美令人叹为观止;除此之外,作者还用“学校里的蝉蜕地图”、“昆虫地图”、“被灯光引来的昆虫”向读者展示不同的昆虫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非常生动细致。
转眼间,就是硕果累累金秋时。首先,作者用画笔记录下了果实成熟的不同形态,接着,告诉我们到底是哪些小动物们在暗处虎视眈眈着这些丰满美味的果实---有老鼠、鼯鼠、兔子、黄鼠狼;除了食物,作者还向我们展示了不同动物粪便的形态,通过粪便,我们就能找到是哪些小动物偷吃了大自然丰饶的果实。
到了草木枯黄的冬天,很多小虫都销声匿迹了。但是,作者告诉我们:“擦亮眼睛去探寻,就会发现冬天也会送给我们很多宝贝呢!”:宽叶香蒲的种子乘着风四处旅行,小巢鼠在休耕田里茂密的芒草或糠穗间筑巢;蜘蛛到了冬天去哪了?且看“蜘蛛的家”为你一一道来;还有很多“狡猾”的昆虫,偷偷地进入人类的寓所过冬,抬头看看走廊的天花板,就会发现很多蛛丝马迹。终于等到下雪啦!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可是,小动物们留在雪地上的脚印、散落在雪地上的各种羽毛、形态各异的枯枝、冬天的橡实……都是作者要带我们去追寻的无尽宝藏。
读完这本书,我已经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想要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一探究竟了。如果说专业的自然博物馆是百科全书、是辞典、是精雕细作的展示;那么这本书就是作者精心布展的私家小型收藏馆,展出的是作者探索大自然的日常手札和精心绘制的图志,凝结着作者的汗水与心血。但相同的是,作者的图志,同样是我们普通人探索自然、认识自然不可或缺的工具。虽然被定位为童书,但我作为成年人也同样感兴趣;而且,我还要在今后探索自然的旅程中,不断地再次翻开这本书,对照、学习。
对作者而言,是对大自然热忱的兴趣促使他不断投入大自然的怀抱,用自己生动的画笔记录了自己看到的一点一滴;而生物教师的经历,则给予他为人师表的责任感,让他能够从孩子的眼光出发、用孩子熟悉的语言来讲述和描绘大自然的宝藏,而不是刻板的叙述与说教。
后记中,作者写到:
“从孩提时代开始,我就非常喜欢捡一些有趣的东西并把它们收藏起来……‘在这个世界上,你没见过的东西还多着呢!’想到这里,心中那股探索未知的热情又被点燃了。好吧,就让我继续去探索家附近的那些树林,去发现更多大自然的宝藏吧!”
作为读者,我们期待作者有更加美妙的收藏来呈现给我们。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大自然中也是如此。大自然中的美,更需要我们用寻找美的眼睛来探寻、来发现。那么,就让我们背上背包,按图索骥,在《我的收藏:寻找大自然的宝藏》的指点下,去寻找自己的“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