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显示三天可见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没这么选,但我许多朋友都选择了三天可见,对三天可见我反应不大,心里也没多少波澜,而有几位,他们在朋友圈发声,看起来似乎很脑火,大有如此交友,岂有此理,不如抽刀断水,恩断义绝,互删除,老死不相往来好了。
有时候感觉人体真是奇妙,因为想法各异,会有许多差别,你介意的,别人并不介意;别人介意的,你根本不明白他到底介意什么?
所以,做事应该有标准。而现在大家都不喜欢说标准,喜欢说底线,喜欢逢人说“我的底线......”
而许多人的底线都特别靠前,有颗玻璃心,动不动就碎一地。比如这个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有什么可生气的?虽然我理解这种生气,陌生人还可以查看十条朋友圈,我与你的友情就值三天?但仍觉为此生气大可不必。
退到最后一步讲,目前微信朋友圈似乎已经不能永久关闭。此前可以设置——通用——功能——朋友圈——停用。而最新版本微信,功能下已无朋友圈选项,也就是说,只能在隐私——朋友圈——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范围——选择三天,半年,或者全部。
那如果人家不再想玩朋友圈了呢?不能关闭,只好三天可见了呗。
当然这种概率很小,那还有什么?直接说就是人家不想让各位看朋友圈了,可能有苦衷,可能为休息,可能就是烦,可能想搞点神秘,甚至可能觉得这功能好玩,不论哪种原因,人家只做人家的选择,而你却由此生气了,你气量也太小了。
引申说,还得回到标准和底线上说,标准大致相同,底线各自不同。许多人的标准就是他的底线这样特别不好,我们应该接受各式各样与我们想法迥异的人,只要人家没妨碍谁,不触碰法规,想怎么活着是人家的事。
就比如人家想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就随人家设置,做为我们,已经生活在文明社会数代,没必要拿着自己的底线去约束别人,更不必大动肝火,火冒三丈。
年少轻狂,“她嘴里喜欢命令,干脆的说,她全身都是命令。”这是以前的我,而后被社会教育多年,终于收起锋芒,搞清楚标准。现在我的标准靠前,底线靠后,特别喜欢《奇葩说》里一句话,“接受所有的不一样,是我最任性的坚持。”并且越来越喜欢。
生活都是自己的,干嘛非要教导大家过成一样,又不是一些要给人看的仪式。他想法做法你不接纳,不来往就是,实在没必要在自己脚边立个牌坊,广而告之,“此为异类,善者远离”。
所以,一并想说的都在以下的话里,微信朋友圈显示三天可见,你不服就删好友,不然就随他去。这有什么可急的?你仔细想想,人家并未妨碍你,是你自尊比天大吧。
至少大半月没在朋友圈发什么了,刷朋友圈几乎也是“唰”的一下过去,虽然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最好成为焦点,但这不现实,没人真正关注你,真正关注你的人是你自己。
越来越多人选择把精力放在朋友圈以外,朋友圈三天可见就三天可见,或者读几本书,看几场电影,这多好。
小时候我喜欢说话,喜欢没完没了表达。直到被我妈指着鼻子吼,“少说话,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我的嘴在我妈注视下渐渐合拢,喉咙渐渐发不出声响。
我觉得只有我妈可以让我自省,每回卷起舌头都会想起我妈让我问问自己的心,到底有没有必要表达。表达不会生锈,不要为说话去说话,不要时不时掏出来给人看,这是我妈的意思,后来也是我的。
我今天写这个,一千五百字都不到,力求点到为止,不没完没了表达,希望朋友圈发火的几位友人,看完不要怒发冲冠,去听首杨坤的《无所谓》,祝你们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