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亮,我们一无所知

《世说新语·言语》

【原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戏文】

月亮代表我的心理有问题。——沃兹基


永远不要相信文字工作者,为了写个牛逼的比喻句,他们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例如董仲舒,愣说天上有日月星三光,因此地上有君臣父子夫妻三纲。乍一听还挺唬人的,气势汹汹,一一对应,实际上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今天这则故事也是如此,所谓“大言欺人”,总有市场,学着点吧。

梅里埃当初是怎么想的?

话说徐稚(徐孺子)九岁那年,某天正在月下玩耍,有人和他搭话:“嘿,假如月亮上什么都没有,那它该多亮堂啊?”

徐稚以科学家的敏锐迅速翻了个白眼,回道:“不然,就好像人的眼睛里要有瞳仁一样,有了它眼睛才明亮,没有就瞎了。”

骚年,有空还是来听听课吧

钢铁苍穹

关于月亮,一直都被想象成浪漫的载体,凡是地上容不下的,我们都喜欢往那上面扔。故此,可以合理的猜测那人为何会说“假如月亮上什么都没有”这种话,因为在古人的观念里,月亮上自有其丰富的生态环境,包括但不限于:兔子、三条腿的蟾蜍、吴刚、嫦娥、桂树、宫殿,当然还得有把斧子。

如此说来,月亮上有些暗斑或阴影也就顺理成章了,但是徐稚独具慧眼。他没有将古典传说纳入考虑,反而引用了人体自身的生物器官作为对比,以月比眼,以月明比眼亮,以其暗斑比之瞳仁。

用前两年流行的口头禅来赞美徐稚,那真叫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当然了,我不会去苛责古人的科学常识,何况还是个九岁的孩子,但是也不禁要问一句,老祖宗们对月球的了解难道就仅限于传说和胡嘞嘞吗?

答案可能还真不是,让我们来看一个记载于唐朝笔记小说里的故事。(你可能会在知乎上发现一篇极其类似的回答,先别急着举报,那也是我写的)

别忘了还有这位高手

唐文宗大和年间,郑仁本的表弟与一位姓王的秀才游历嵩山,正所谓忘情于山水,于是也就忘记了时间,俩人一直愉快的玩耍到日暮时分,才发现迷失了方向。

正在不知所措之际,忽听得草丛中传来阵阵鼾声,近前一看原来有一位白衣人枕着个包袱睡得正香。路痴二人组一合计,既然此人敢在这荒山野岭睡觉,自然是熟悉附近环境之人,不妨就叫他起来问个究竟。

“喂,老兄,醒醒。我们初到此地,失了方向,能否请你给指条明路?”那人缓缓醒来,看了二人一眼,答非所问的说了句:“你们可知月亮是七宝合成的吗?”

表弟本来就晕,一时间愣在当场。

那人接着又说:“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看起来比较明亮的部分其实只是日光照射在了凸起之处而已。”

啥意思?你确定说的是汉语?

“月亮上有八万两千人正在施工,我就是其中之一。”

此时表弟才恢复理智,对王秀才说:“我觉得如果认真起来,我们自己也是可以找到路的。”

王秀才点头:“嗯嗯。”二人转身就走。

“等等!”白衣人将他们拦下,打开包裹,露出锛凿斧锯利器数柄,吓得路痴们不敢再行。谁料那人并没动粗,而是拿出两个便当说:“这是玉屑饭,吃了虽不能长生不老,但至少可保一生无病。”

表弟和王秀才也是饿急眼了,拿过来就吃,一餐之后,那人果然指出一条明路直通官道,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来自月球的可行性方案

这故事载于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最晚不会晚于公元九世纪中叶。可是我们都知道,地球上第一个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表面并手绘第一张月面图纸的人是意大利的伽利略,时间在17世纪初。

那么问题来了,段成式蒙对月球表面构造与发光原理的几率有多大呢?

反正我是无法想象,如果阿姆斯特朗事先看过《酉阳杂俎》,估计也不会再提什么见过外星人那种小事。

当然了,徐稚所处的年代更要比段成式早得多,追究起版权来占绝对优势,但我相信,他应该也不敢居功自傲,因为在那个年代里,还有一位比他更懂月亮的人。

公元78年,南阳大族出了个少年天才,16岁游历天下,而后著作等身,此人只比徐稚大19岁,但论起科学素养来则有云泥之别,就在徐稚望着月亮胡乱作比的年代里,这位天才已经做出了更为精准的描述。

《灵宪》中记载:

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月之所蔽。

神乎其神,张衡是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魔法宝石 平台:FC 类型:消除益智 这个游戏其实是世嘉平台上的 Columns 的移植,是台湾程序员黄信维的作品...
    realnabarl阅读 1,297评论 0 0
  • 今天和亢月梅,清智哥哥还有清智哥哥的朋友一起去玩了半天,在马路上淋了大雨,逛了公园
    小刘碎碎念阅读 308评论 0 0
  • 男孩和女孩认识在正当年纪 不是羞涩的懵懂无知 不是放肆的物欲横流 女孩喜欢路东头的麻辣烫 男孩衣服上面总会有香辛的...
    Di镝阅读 183评论 0 0
  • 昨天晚上再次拜访了粟雅老师。 一盏普洱,一席谈话,忘却了窗外雪花带来的寒冷,她的茶舍里暖意融融,茶香伴着花香。 她...
    信歌老王阅读 249评论 0 0
  • 上一篇我摘录了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的片段。开始我还沾沾自喜,觉得这样一来300字自然很容易达到。 但晚上想了想,...
    OJ6Na4QBNcMe18V阅读 8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