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墨斋集

《醉墨斋集》

  小  序 

余乃一介寒士,半生辗转,步迹八方。少时执戟,卫国戍边,惯看东海红日,长河孤烟,常有策马沙场之快,亦有望月思乡之愁。入中年而卸甲,归故里而问俗。赏滏水清波而兴叹,望丛台残照而忧思。

以所见、所闻、所忆、所思、所喜、所叹之种种,托于笔砚,寄于诗文,竟得片纸陋言。经年累月,辑成此册,聊名《醉墨斋集》。

自知见识浅陋,笔力粗弱,不入大儒之眼,难登大雅之堂。然字字皆由心生,句句未敢虚言。或悲或喜,或怨或叹,无非平生踪迹、时下情怀耳。今将此集宣于网络,不求传之后世,唯念待他日鬓白身衰,不能行远,展卷重读,尚能忆起某年某月曾为某事某景,动过几分真性情!

                  2025年7月10日

  诗

《寄语我儿中考》

三更星月五更风,纸卷如山墨似洪。

南阜鲲鹏初试翼,一鸣展翅任苍穹。

《归来》

轻雨东城独入村,徘徊情怯叩卿门。

十年归处花依旧,唯恐心头已无痕。

《书寄》

潇潇冷雨落秋桐,欲照孤灯画雁鸿。

皆怨庸庸谁可寄,笔悬空叹独听风。

《咏梨花》

梨乡春至雪压枝,身未先行期已迟。

不似寒梅多傲骨,飞花自断待秋实。

《春日乡村》

小河倒柳子规鸣,村上炊烟云下横。

骚客桑榆评逸事,农夫田陌话春耕。

《故地重游人不复》

十里长堤不见君,桥头独望雨纷纷。

芳名轻唤无人复,徒把相思写怨文。

《易》

未裹僧衣心有佛,十年怀志任蹉跎。

禅音渐伴钟声远,再入红尘已是魔。

《送占领之任株洲》

潇湘君欲行,天地走飞蓬。

滏水寒窗苦,中山铁骨成。

丹心知利剑,沙场倚轻生。

常作他乡客,相思同月明。

《登山》

登山不见山,回首已临渊。

多少孤行客,崎岖未肯还。

《答友人问》

卸甲平民事,身轻远紫微。

晓随行客往,暮带落霞归。

鬓染愁花谢,秋悲望雁飞。

书生无大用,来去渐音稀。

《节假黄金周宅在家》

颉亢飞莺树上花,秋池闪闪映西斜。

宽袍趿履书斋坐,一卷离骚一盏茶。

《广府古城》

错落琼楼长巷绵,青砖古道走婵娟。

东边云髻西边绺,唐宋明今一片天。

《假日》

青黄片片一林生,前后高低各不同。

城客买舟闲四海,农家俯首正秋耕。

《国庆登紫山》

胜日登高天地融,团团紫气瑞长空。

简襄宗庙诸侯立,赵王胡衣七国雄。

畦垄田夫评盛世,秋禾阡陌画新风。

南坡枫叶多姿色,望眼江山一片红。

《中秋寄军校同学丛超》

昔时风雨战红楼,折柳黄河南北舟。

情笃无期人不寂,天涯望月共中秋。

《深山偶遇》

朝云独入山,深遇老童颜。

茅舍依幽谷,长篱接碧湾。

起居飞紫气,谈笑出尘寰。

日暮无归意,相随共此闲。

《次韵王君清老先生〈甲辰中秋礼赞〉》

从来骚客月明心,千古宫娥不见人。

今日飞舟霄汉去,促膝桂下话宗亲。

附王君清老师原玉《甲辰中秋礼赞》

月月银辉夜夜心,古人照罢照今人。

甲辰慷慨赠瑰宝,自此嫦娥有至亲。

《山中人》

月照松林石上斑,悲箫似泣荡幽山。

可怜不解心头事,夜半霜衣人未还。

《重回部队大院》

故地重归忆旧时,同袍沙场共飞驰。

怅然垂泪空回首,出入行人已不识。

《雨入空山》

雨入空山林更幽,斜风石陌水横流。

秋添寒意皆归去,白叟披蓑钓木舟。

《飞蓬》

羁绊十年路,相随两袖风。

此生何所似,阔野走飞蓬。

《空山静》

新雨初停松下坐,空山隐月荡笙箫。

清茶独饮柴门冷,唯有诗书却寂寥。

《四季》

百花盛夏闭亭台,雪落寒冬草木哀。

天地轮回皆有道,窗前闲坐望兴衰。

《庄王之隐》

千日隐如禅,林深地亦偏。

不鸣幽下谷,一啸破云天。

《秋归》

归乡草木正秋寒,阡陌西风叶已残。

驻足欲诗宽寂寞,苦搔白首语阑珊。

《大江东去》

条条江水尽东流,势破千山泽九州。

心有苍生行我志,将军何怨必封侯。

《忆少年》

曾伴倾心年少时,人生歧路断情痴。

舟头泪别天涯去,从此参商两不知。

《过滏阳桥》

谁家女子立桥头,疑是罗敷陌上游。

过往少年频驻望,轻纱掩面美人羞。

《书斋忆》

书斋独坐写相思,笔未开言纸已湿。

纵是才高空蘸墨,不知何表对卿痴。

《紫霞仙子》

七彩云霞终未至,紫青宝剑已初开。

原知真命由天定,唯有结局不可猜。

《夜泊》

江雨乌篷独夜长,钟声不复客他乡。

忽闻何处评弹泪,人在天涯已断肠。

《登丛台》

登台远望独依栏,不见西山接九乾。

白雾连云城上落,复来紫气入邯郸。

《无题》

弹剑悲歌远,风呼天地忧。

平沙孤落雁,茫海独行舟。

铁马随花去,衷肠付水流。

情深无慰籍,心志几时休。

《红叶》

响堂红叶有盛名,占断秋山五里荣。

来去行人皆仰望,风光一瞬四飘横。

《念故人》

寒山一去又逢秋,正念君时君未休。

料是西风知我意,早吹梦语入苏州。

《闭月羞花》

轻罗素带飘如雪,风弄青丝滏水柔。

回望秋波云闭月,扬眉似笑百花羞。

《秋别》

与君秋别小河东,泪眼催舟语也穷。

又是邯山飞落叶,天涯两处各西风。

《醉饮》

满腹相思不可求,青灯长夜泪双流。

孤杯对月求一醉,能解心中万缕愁。

《同李小林登丛台》

昔日同君上此楼,青春作伴不知愁。

光阴弹指犹如梦,再与相逢已白头。

《周末闲居家》

夜雨潇潇天地寒,渐黄衰草百花残。

悲秋不入清心处,惬卧家中我自安。

《洪水》

路尽水横流,行人至此休。

野翁悬履渡,童子解衣游。

断垄能鱼网,开禾可木舟。

闻声皆笑语,秋绝不知愁。

《人生多歧路》

人生南北多歧路,君向姑苏我向邯。

最是相思秋对月,寒鸦复醒夜阑珊。

《老笔》

五亩家田能糊口,三间陋舍可容身。

心无妄念亭中酒,老笔成章不觉贫。

《张根欣来邯同饮》

君入邯郸醉墨迎,千杯不厌话长更。

向来只道多成语,一饮方知赵酒名。

《今昔》

秋雨西桥往日林,今人不闻旧人音。

皆言最是相思苦,怎奈相思入骨深。

《小区水塘》

雨落清池荡水波,蛙游鱼动戏新荷。

斜风亭下湿衣袖,飞鸟关关对我歌。

《疑是江南》

罗纱花伞绕清潭,一院萧萧烟雨含。

曲陌幽林回眸笑,失神疑是到江南。

《无题》

梦里相依隔九江,秋风夜曲叩心窗。

平生自洁当君子,不见周书不启腔。

《夏夜》

夏夜依窗对月愁,朦胧灯火见回眸。

罗裳风舞春心动,人去轻纱不忍收。

《似曾相识》

月照乡愁草木深,此中似我少年临。

故人隐隐心头过,何处相逢不可寻。

《老龙头》

东衔渤海见危楼,携子登高放眼眸。

山水绵绵三万里,始知此处是龙头。

《夜读新语》

书斋新语独长更,窗外群蛙不住鸣。

月下芸芸皆为乐,短歌助我慰平生。

《花廊》

长廊艳艳满高枝,过客争春互仰眉。

得意花开蜂蝶舞,西风摧落路人欺。

《花落》

夜雨西桥表慕心,落花有意水东寻。

皆言最是相思苦,怎奈相思入骨深。

《咏磁州窑瓷枕》

彭城常石土,瓷枕秀奇风。

山水承贤艺,方圆见匠功。

案陈当顿雅,榻卧自恒通。

千古成名事,皆由烈火中。

《退休老头》

朝阳伴我田间作,日暮归来品酒茶。

持笔清斋无妄语,闲翁满卷尽桑麻。

《元夜相约不至》

千家闭户闹邯城,彩树花舟滏水明。

相约黄昏人不见,愁心带月独归程。

《小年周末加班即事》

窗外渡江舟,朦胧隐远眸。

寒风飞路雪,冬雀落枝头。

繁务催人作,横烟绕卷游。

出门廊下静,声唤独空楼。

《遂公》

十秋卸甲落邯郸,徒有空悲大志难。

门客锥囊应有幸,无情冀水怨天寒。

《离乡》

假日匆匆又远航,回头巷尽立爹娘。

人间路有千千道,最让心酸是别乡。

《游子》

举步迟迟不忍前,回眸含泪望炊烟。

劝君莫笑离乡客,游子归来又一年。

《夜班》

路静灯明月树昏,愁心独坐对空门。

忽闻窗外行人语,不辩风声夜已吞。

《郑州聚会》

昔日郑地别,至今二十年。

夫有陈卿在,五月相邀闲。

四海驱车往,初见竞寒暄。

互诉别后事,执手泪潸潸。

同入游旧地,丛楼不复先。

交头争相论,一树似从前。

童子不识我,笑指何方贤。

长者不识我,经久易心间。

日暮入酒肆,豪饮不辞欢。

杯来迎杯往,瓮起抱瓮还。

对饮不遗客,东西游如癫。

山呼九霄外,歌荡天外天。

将明人不歇,迷离强翩翩。

不思别后事,今夜作酒仙。

终是不胜量,入舍渐入眠。

日中方复醒,空空对沧颜。

疯狂一时乐,逐有车马暄。

长亭折绿柳,遥望去千山。

纵有千万语,气结不能言。

《空山》

新雨初停松下坐,空山隐月荡笙箫。

清茶独饮柴门冷,唯有诗书却寂寥。

《忆江南兄弟》

无眠独饮漏更迟,北国江南两不知。

酒到微醺抬望月,月如红豆最相思。

《蓬蒿人》

轻身世外做蓬蒿,不过朱堂槛木高。

乡野柴门无问客,清茶亭里独离骚。

《青松共白头》

千树飞花独自游,寒天同色使人愁。

深藏一念知何在,我与青松共白头。

《浮萍》

浮动清河不染尘,朝村暮远易相频。

莫言最是无情物,随遇凭风不倚身。

《日暮新开河》

日暮余晖影倒流,草堤野陌向清幽。

身行磊落光明在,望眼人间尽绿洲。

《秋叶》

叶开满树郁葱葱,前后高低各不同。

待到秋寒风雨至,枯黄一地入泥中。

《醉墨斋感赋》

朝倚东篱暮采薇,时迎野客扣柴扉。

身无案牍清心在,岭外山人不北归。

《赋得承恩不在貌》

阶前花艳映黄昏,深锁春光枉自尊。

百日浓妆空对镜,一朝憔悴或承恩。

《春夜思》

月落西楼不下妆,思君犹恐夜还乡。

倚窗忽见花千朵,两处春风日渐长。

《书生》

位卑不弃忧家国,静坐清斋莫等闲。

海内一朝风雨起,书生仗剑出关山。

《登山》

缘阶奋力竞相邻,一段还思一段频。

抬望颜轻嘲我缓,回头更有后来人。

《腐叶》

秋来满院多零落,执帚排污欲净家。

腐叶青砖除不尽,西风一动又飞花。

《镐》

结满尘灰冷落中,只因沙散土稀松。

一朝石硬皆无计,你不出山不可攻。

《打工人》

飘落久思归,庸庸怨此身。

近乡情更怯,何慰盼中人。

《山水归隐图》

日照三边树,行云水上流。

临舟山野客,渔父共消愁。

《知音》

月照野松林,青几独素琴。

空山闻远和,深处遇知音。

《贵人说隐》

出入华堂贵,相期咏隐谣。

不知山野苦,酒肉说耕樵。

《小麦》

有节向青天,虚怀一穗连。

刺头人不恶,倚仗庆丰年。

《春夜寄江南兄弟》

疏云明月似妖娆,窗外新花对寂寥。

才罢忧诗挥醉墨,又将怨曲弄笙箫。

青灯玉漏三更苦,北国江南两处憔。

寄与春风传嘱语,相期莫倚路迢迢。

《忆乡》

夕阳入画半天红,残柳依依望眼穷。

寒树归鸦难解意,秋田吟者不知衷。

横空墟里炊烟起,故土家亲灶火丰。

曲径缘山何处去,举杯同语一人空。

《夜宿山村》

清幽村外路,斜月照东林。

曲径花深处,谁人弄古琴?

《丛台怀古》

邯城留古迹,今日复登台。

郁郁阶前草,苍苍阁上槐。

胡衣传武令,马背引弓开。

成败空嗟叹,支漳不复回。

《农院》

喜住柴门院,葱茏闭正堂。

昼时观草绿,夜里嗅花香。

亭下开书帙,阶前著卷章。

清心依此处,初解孟襄阳。

《题滏阳河》

滏水穿城逝,终归所未知。

欲穷千里去,临岸少相期。

《秋思》

客去柳飞花,郭西共晚霞。

秋风寒暮色,相望在天涯。

《秋叹》

连雨倚西风,秋寒萎暮丛。

萧萧何处去,独叹问长空。

《游紫山》

竟日公心苦,消忧往紫山。

田夫耕碌碌,浣女戏潺潺。

曲陌繁花汇,青阶郁树环。

寻章空自乐,酒醉卧清闲。

《农家园林》

郭东秋未尽,红叶染深林。

陌上滋珍草,田间戏野禽。

研诗开卷帙,把酒遇知音。

愿比南山客,平生起隐心。

《滏阳河》

潺潺绿水穿城逝,澹漠长河落碧空。

柳下老夫思钓饵,花边闲客待归蓬。

水凫嬉闹争青苇,飞鸟欢鸣觅草丛。

放荡江湖摇木棹,一蓑烟雨任东风。

《双亲》

双亲乡远我居邯,不见犹知老自难。

七日归来终觉少,频依乡客报平安。

《贺邯郸市诗词楹联学会换届》

秋归仓满傲冬来,别院寒梅次第开。

同是建安风骨客,继将翰墨咏三台。

《雪中饮酒》

滏阳河畔傲梅开,踏雪三人酒肆来。

醉卧寒天君莫笑,酩酊狂客不知回。

《乡愁》

独步叹余晖,乡愁锁苦眉。

忽来桑梓客,但问几时归。

《初心诗社成立》

天寒不改青松骨,日久无消赤色深。

毕至群贤同奋藻,争依翰墨咏初心。

《人生如棋》

皆比人生若下棋,一朝误落败相欺。

清盘弈子从头过,谁见流年复可弥。

《塞外老兵》

塞外十年终有去,今朝言别恋西京。

长河落日行军伴,大漠孤烟战鼓生。

旧友阳关东送客,故人泪眼远归程。

茫茫前路无知己,莫忘邯郸一老兵。

《老兵》

戍土经年士,终临故里舟。

长河奔荡荡,旧客恨悠悠。

苦岁添坚骨,轻生换白头。

茫茫来日路,天暮欲何留?

《小院》

欲进清幽院,先闻一段香。

季花开满月,青竹闭东墙。

雀落阶前草,鱼游树下塘。

和亭开卷帙,恰好写文章。

《胶南驻训》

松间月照明,山野露行营。

蝠越枝头过,虫藏草下鸣。

一书传苦岁,两地叹余更。

夜半思无悔,苍生可太平。

《醉归》

不遇心中志,深更尽醉归。

糠妻忧互怨,小子睨相违。

斜月偎高树,寒窗落余晖。

徐徐知我意,长夜独相依。

《寄语我儿》

天高不语成多象,厚土无言物自华。

默为三秋当尽苦,丰身振翅抵天涯。

《长津湖》

气贯山河多壮志,丹心卫国入朝疆。

舍身赴死魂无怨,化作丰碑远望乡。

《回老家有感》

柴门静远随心去,独坐和亭我自知。

寒士欢颜工部梦,最安暂且草堂诗。

《秋夜》

呼啸秋风紧,窗寒夜更孤。

心愁何若去?独坐寄盅壶。

《紫山踏雪》

杖竹郭西山陌雪,寒天同色意生愁。

不知岁苦飞花落,才到中途已白头。

《眷念人》

引马潇潇踏雪游,寒天同色意生愁。

昔时眷念今何在,我与青松共白头。

《青松》

可怜破土初生弱,没入丛间莠草欺。

伟比霄云天欲雪,枯零万物独雄姿。

《新小区》

珍木成荫绿草新,花开水秀四时春。

亭轩古色掇山巧,飞鸟关关互唱频。

《送旧岁》

旧岁东江水,成衰入海休。

新生无俗事,任意泛轻舟。

《寄我儿》

春耕秋满稷,勤学业相成。

莫道三更苦,慈恩雁塔名。

《向归》

年来年去皆无改,白发空添几处愁。

故里荒田生莠草,荷锄早向泛归舟。

《雪夜》

休沫逢飘雪,皆言适酒欢。

无节归醉夜,翌日睡长天。

《宋记饺子》

晶莹秀雅升弯月,十里飘香客慕频。

苏子今来知此物,应思不做岭南人。

《旅夜作书》

青灯长夜客他乡,尺素难书旅绊凉。

倚户孤身空自问,清风斜月照东墙。

《蝉》

低枝欲远寻,晨露不惜身。

冷翅飞难进,长歌聊自温。

《梦回部队》

常怀旧事愁,梦里再重游。

林密知戎志,山高品夜幽。

长亭伤古酿,岐岸怨孤舟。

忽醒呆床坐,空魂拭泪眸。

《夜半无眠》

月照窗纱人不眠,庸庸往事继相连。

光阴岁岁如流水,我把青丝换旧年。

《醒》

半世清贫半世忧,一朝忽醒付东流。

净心自有逍遥在,竹杖芒鞋任九州。

《登丛台》

独上丛台据胜亭,效胡骑射北方荣。

革新华夏今腾跃,傲视八荒告武灵。

《浮名》

繁世纷纷皆过客,山间土冢草生频。

且将美酒同行乐,不把浮名枉自身。

《赵国》

丛台危立诉邯郸,千古贤灵写祭坛。

改制胡服敌意怯,回车将相外生寒。

但惜李将英名广,可恨郭开小计奸。

赵氏不识忠勇士,山河自送易朱颜。

《离乡》

穷巷落残阳,离村独我惶。

炊烟升户院,圈舍进牛羊。

野老依墙睡,田夫荷具忙。

庸庸难自解,何故羡他乡。

《雨后农家》

雨后归来满院新,花开畦秀不沾尘。

东墙翠竹迎飞雀,颉亢关关互唱频。

《送王振红魏县驻村》

闻君魏地行,折柳绪难平。

且尽杯中酒,千言此物中。

《送军亭援疆》

君欲西行共举觞,一杯别酒慰愁肠。

孤篷万里随星月,日暮长河独望乡。

《春夜与子同读》

春风吹静夜,窗纱舞多姿。

平床把书卷,意游东坡诗。

子尧伏案作,好学慰父期。

满屋多惬意,黄州亦如斯。

《寄语杨峰》

昔日同袍戍豫原,红楼生死手足间。

整装夏雨皆身苦,跣步冬石互命怜。

去马黄河折绿柳,归舟冀水易苍颜。

阙堂山野无相忘,一暮一朝是旧年。

《老兵》

卸甲经年不忘身,常思砺剑续军魂。

边关若再烽烟起,重振征衣踏远尘。

《夜思》

君谋千里妾安家,长夜无眠望天涯。

犬吠人行惊窃起,清风空见乱窗纱。

《生计》

寒天地旷夜初明,千里萧萧独客行。

愁望匆匆难自解,也无坎坷也无成。

《题西坡书院》

花清壁秀西坡院,雅墨书香儒自成。

醉感主家知礼乐,无声贤聚四方荣。

《淮阴侯》

本思事楚楚心轻,美玉何堪朽木行。

心死志绝奔汉去,霸王无力过江东。

《平生任雨烟》

贫身不惑年,书剑两无全。

苍岁凭容至,银丝染鬓悬。

忧心投四海,空志付三川。

不遇终南处,平生任雨烟。

《只问苍生不问衔》

甘为黄牛常沥血,忠肝誓死比磐岩。

清风两袖多坚骨,只问苍生不问衔。

《秋雨》

夜雨西风乍起寒,秋城落叶百花残。

潇潇不解行人意,漫道凄凄影更单

《秋夜农院》

静夜无眠小院中,月高疏影错秋风。

东墙蔓草听虫唱,不羡阙堂功与名。

《故园》

檐下新窗燕子归,东墙竹草雨中肥。

满园胜色无同客,唯把忧思任酒杯。

《寻芳毛遂公园》

城东有遂园,花草满平川。

榭下听春雨,阶前望柳烟。

倚栏惊圣地,阅志忆先贤。

晨入不重处,含惜日暮还。

《回乡》

逐志飘蓬棹远舟,飞花桑梓滞村头。

仙山幻海云中阙,不及柴门一叶秋。

《寒夜》

雪漫风凄夜寂寥,寒窗孤影任萧条。

但悲李广封侯远,可叹冯唐报路遥。

把酒一壶挥醉墨,忘情五鼓弄笙箫。

今朝有酒今思醉,梦里寻诗和雪飘。

《夜读》

归路知寒意,夜来不出门。

一炉参木道,两盏护茶魂。

父子同香卷,古今共佳文。

萧萧窗外响,更觉满屋馨。

《滏阳夜客》

滏阳河畔夜无声,野客愁思曲径行。

石落涟漪惊苇雀,一只孤影远飞鸣。

《瓶花》

清枝无问处,随遇自成荫。

原本荒山远,空凭苦志心。

《品诗》

羞红满目依樽掩,雅句飘香空自浅。

幸入金堂品旧诗,一览众小知行远。

《倒春寒》

春随一夜去,寒复雨中来。

子问何衣戴,柜前苦徘徊。

《贺延亮获优秀退伍军人感怀》

年少军行放眼空,经年励剑誉名丰。

归邯卸甲丹心在,重振征衣力挽弓。

《转》

年少军行放眼空,经年励剑誉名丰。

苦搔白首丹心在,不入清名六服中。

《接电》

夜半忽铃断,娘音唤子归。

屏息惊窃问,梦里遇儿危。

《空叹》

身在公门空自叹,满腔热血待人知。

平庸常恐消宏志,弃去忧心恋远诗。

《杮子》

枝头少叶柿当红,只赏秋光不庆丰。

忽忆馋童瓜果少,槐杨成栋拒西风。

《响堂秋韵》

响堂秋未尽,久慕举家游。

远壁神龛肃,空山梵乐柔,

青阶云下落,红叶画中流。

但恨黄昏短,不知山外楼。

《孤雁》

秋雨微涟滏水中,冷洲黄柳落枯丛。

长空孤雁啾啾过,夫叹潇潇客与同。

《中秋月下抒怀》

中秋邻院桂花明,桐下悲箫待漏行。

邯赵三千哀胜去,空锥望月叹余更。

《雨中》

细雨霏霏陌上清,袅袅墟里云烟行。

小桥花伞红衣女,怯待羞郎雨打萍。

《游涉县药谷有感》

待我归田日,深山采药师。

夕阳归问酒,醉后满飘诗。

《山中访友》

曲陌依山深几许,杨槐尽处有人家。

举杯才过三巡酒,回目西窗见日斜。

《山行》

深山花径远,日暮扣农家。

但为伊人顾,时时借误花。

《送别》

古道长亭终有尽,船头凝泪恨阳关。

悠悠断柳天涯路,再与相逢几日还?

《马》

磨下良驹生困意,鞘中快剑待人知。

何当破厩奔沙场?血溅锋身写壮诗。

《风雪人不归》

雪落他乡路,天寒独不归。

白头休恨雪,家有待人依。

《溪谷》

沉陌青阶依翠壁,枝临黄谷茂盈天。

清溪流尽繁华幕,黛瓦沉香旧事烟。

墟里疏炊仙为乐,农家少客暂求全。

古槐辘井今犹在,黄鹤空楼不复先。

《张家楼龙盔墙》

腹含石土烈火中,传世美瓷肚中兴。

千锤残体尽余力,龙盔成墙五里城。

《归来》

戎岁不知后岁艰,去齐归望意如山。

烟连涉海凌云渡,鲁豫飞天踏雪还。

新业平平消壮志,丹心愤愤易沧颜。

嗟乎但问倾余力,几度秋风大散关。

《山里人》

花开倒影清溪照,野客扁舟水上流。

人在江湖心自静,不知山外几多愁。

《幽谷》

深山曲径远,林茂陌台清。

举目成花带,游身步翠坪。

壁花佳丽笑,山果靓人争。

未满黄昏近,夕阳唤复程。

《军校同学聚会郑州》

水阔鱼沉十五载,牡丹盛季又逢君。

开腔万语倾情唱,把酒千杯纵口吞。

共走黄河昔日路,重当豫土旧时宾。

今朝放荡终成虑,来日赏花无故人。

《冷暖皆是春》

花落花开四季轮,无期冷暖易突频。

心怀坦荡东风在,正道人生步步春。

《游子归》

夕阳依树迟迟落,游子行舟日暮归。

纵是他乡山水秀,不及桑梓破柴扉。

《初春》

东风不语春山秀,润雨无声唤燕归。

陌上农夫无赏意,荷锄带月入柴扉。

《浮萍》

沁上依栏望,青青满目深。

燕飞平水面,鱼戏翠盘阴。

轻雨凭邻岸,斜风落远村。

随身添胜色,终是却无根。

《寄情山水》

山密由高客,河长任远舟。

不闻天下事,来去竞风流。

《说功名》

死后皆知万事空。世人争斗为功名。

武灵霸业沙丘变,太祖江山义弟承。

往事传奇东逝水,烟花炫丽化春风。

事无攀比心常乐,一座茅屋一碗羹。

《蜣螂》

身披玄墨甲,秽地乱交兵。

不屑此间事,圈中得贱名。

《逸士》

山幽逸士竞相留,临水观潮泛木舟。

不问人间多少事,管他冬夏与春秋。

《纵笔》

昔日山中策马鸣,台前指点战峥嵘。

今朝寂寞三边口,独坐残阳数路行。

《眼界》

芥蚁倾盆覆水中,盲浮瀛海四无穷。

区区违意何生怨,唯把沟渠作巨洪。

《醉墨书斋》

春至窗前绿意流,花盈亭榭满清幽。

素墙南向垂蓑笠,淡墨西临钓木舟。

凭案闲吟知礼乐,燃炉直上断烟柔。

书生卷帙怀家国,仗剑飞尘任九州。

《无成》

少年抱志出乡关,狂语无成誓不还。

境里龙钟搔白首,相隔依旧万重山。

《闹市遇醉酒者》

席地袒胸谯市巷,一哭一笑语无辞。

路人莫笑疯癫客,满腹悲欢岂可知。

《月下游丛台》

葱茏竹草路人稀,虫语丛间恍若讥。

君子不惊花下客,台前望月影相依。

《诗本》

但使文章歌我志,莫因功利困其身。

世间无限风骚客,自古留名有几人?

《不负秋色》

寸寸光阴不绝休,青丝染雪岁东流。

劝君莫负风飘叶,复与飞花又一秋。

《山间》

幽林深鸟竞相鸣,惬意山间上下行。

高处清流寻不见,闲人脚下起潺声。

《神州十三返航》

天上人间任起航,神州往返做桥梁。

归来窃问云霄事,可与宫娥话短长?

《花生油炸花生米》

花生压搅碎其身,只为新油不自珍。

鸮鸟翼成残母眼,无情釜里炼同仁。

《树叶》

叶开云树与相荣,莫笑庸庸路上行。

秋雨无情催断落,往来脚下获残生。

《蝉》

夏生秋死贯清吟,洁露高枝不染尘。

知了示人应知了,蝉歌当悟有禅心。

《梦游蓬莱》

清心世路两分驰,高阙江湖一处知。

去垢洁身山野阔,仙人同道正当时。

《草虫》

蓬门小院草虫凶,唧唧犹嘲尽不恭。

春夏丛间多自得,焉知天地有秋冬。

《山林人》

良驹磨下退之伤,宝剑锋从土里藏。

潜翼山林寻野趣,归来醉酒写文章。

《醉酒》

悔知昨夜酒称雄,大醉苏来恍若空。

或是人生多悖意,常求一醉解初衷。

《卢生》

疑是仙山辟谷人,只因一念落红尘。

虚名起伏邯郸梦,绮语空消顿入真。

《唱和者不绝》

自古诗人半寂寥,穷身谪路怨如潮。

后来多是切心意,叹月悲秋和不消。

《无诗》

花帘不闭空中月,楼远能充院里香。

长夜当知诗必出,空无妙语独彷徨。

《翠竹》

三年土下默盘根,院草盈池笑此身。

冷语无闻藏壮志,一朝力满入霄云。

《苏子》

空有才名志未酬,穷途谪路困三州。

身无世故庸人技,君子之风不入流。

《越光明越磊落》

天寒不改青松骨,鬼魅难加正气身。

磊落清风吹垢去,光明自入我家门。

《十年》

十年卸甲再深耕,固守丹心志不成。

滚滚长江终入海,奈何无处慰平生。

袍泽

昔时意气指苍穹,报国归来不忘忠。

我有三千袍甲客,旌旗一振九州同。

《山中行》

少年飞燕风飘越,复履身衰未半山。

折木唯依强作杖,同程疑是道更艰。

《醉墨斋感赋之二》

策马征衣尽国忠,身衰卸甲做闲翁。

闭门入卷持诗笔,任起东西南北风。

《郑庄公》

纵弟虚仁固是奸,周禾夺刈去臣丹。

宋危戴灭诸侯起,五百烽烟始此端。

《无题》

德厚无威土狗欺,小人轻善敬华衣。

唐僧不念紧箍咒,猴子安能保往西。

《雪至》

久盼琼花天地欢,笑奔西野不知寒

千山尽盖鹅毛被,万物皆添一素冠。

《柿子乃仕资也》

礼携一柿扣公门,莫道轻薄慢使君。

好柿恰如能好仕,岱宗步步入青云。

《做人》

正而不迂,善而不懦,

诚而不媚,劳而不宣,

才而不傲,趣而不佻。

《邯郸道》

长道千年有盛名,朱桥黛阁汇新城。

公卿巷口回缰走,喧聚邯郸不让行。

《日暮》

云霞铺万里,日暮染秋山。

碌碌半生过,匆匆不得闲。

《知音》

长夜箫声远,幽幽草木深。

隔窗斜望月,曲断少知音。

《鉴志》

仕走三州道,丹心拒鹿门。

匹夫犹患国,况有少承恩。

《佛魔》

晨钟听佛语,暮鼓伴魔行。

身本无仁恶,皆随外况生。

《春随心至》

朝暮匆匆不惜身,忧心趋志荡烟尘。

三千执念随风去,忽见枝头已是春。

《柳林口》

常闻河东宜采薇,阙堂高士不思归。

停车初入柳林口,举目孤云野鹤飞。

《劝方士》

高洁多不识,野鹤唤君驰。

莫去西双塔,世人皆已知。

《田居》

本是江湖客,误入繁市中。

日生一白发,霜雪盖龙钟。

常怀衷业事,沥血业无功。

羁鸟思山野,不得独哀鸣。

挥袖抚旧尘,故园野老逢。

西坡田三亩,自劳秋食丰。

长巷柴门破,老宅可避风。

东墙锁翠竹,正堂缠绿藤。

昼赏百花艳,夜闻草虫声。

朝去骡马市,暮归骑驴行。

石磨南篱下,木车仗匠工。

驾辕可运豆,驴磨豆腐成。

自食多有余,赠邻各西东。

闲时品圣卷,友至举酒觥。

赶驴出门去,懒卧木车中。

率意不由径,车迹至路穷。

垂钓洺河畔,长啸入长空。

来去无佞客,淡泊看功名。

不在高台走,游戏心不惊。

惬如仙不换,始得自然中。

《乾坤石》

上下清浊在一身,鸿蒙混沌纳乾坤。

睡中盘古未开斧,日月山河腹里存。

《盼归》

独坐小轩台,羞红上两腮。

月西妆不下,或在夜归来。

《三月雪》

休末窗前心事重,卷帘两度不同容。

朝间落雨暮飞雪,搔首难分春与冬。

《笼中》

笼里羡慕笼外天,笼外又恋笼里餐。

贪心不足无底洞,站在这山望那山。

《雨中》

轻雨亭中坐,风斜湿我衣。

忧心无慰处,身冷不思归。

《春雨》

七情四季仗心留,春至无凭雨画忧。

多少骚人空自赏,东风树断觉如秋。

《忆苏州》

望月落西楼,空怀何若愁。

故人心上过,夜静忆苏州。

《作书》

长夜怨孤身,青灯欲寄文。

奈何书不尽,把酒任红尘。

《飞将军》

不论封侯事,威名千古存。

常怀忠国志,抱剑待承恩。

《七厂艺术街区》

长道众魂牵,灯明夜不眠。

黄昏初入巷,平旦复摩肩。

东靠闻禅语,西邻见峻川。

行人无倦意,游梦一街圆。

《收获》

位卑忧国莫能移,只利苍生不利私。

皆笑十年空报志,腹中悲悯一千诗。

《丛台梅》

十年登此台,郁郁一株梅。

来去皆无视,今朝始见开。

《下班时光》

炉上轻烟起,诗成墨两行。

心中无妄念,便是好时光。

《家国》

两鬓雪霜家与国,一腔赤胆泰和安。

小人只患私财少,窃笑风清君子寒。

  词 

《忆秦娥·登丛台》

西风虐,萧萧落木登楼阙。

登楼阙。城坚水阔,赵家宏业。

才知雄主嬴秦怯,忽闻风啸沙丘咽。

沙丘咽。七雄已矣,任由评解。


《卜算子·盼》

寒月照西窗,影动秋枝瘦。

长夜无眠天地安,我自挨更漏。

孤镜画浓妆,或在三更后。

频望闺门等君来,漏尽无人叩。


《东坡引·不负丹心》

少年边塞戍,孤烟长河渡。

三功过后寻归路,安邦桑梓处。

春光易去,俯仰年暮。空有志,十年误。

半生不遇漂如故,丹心终不负。


《蝶恋花·秋归》

漫雨西风村外树。

叶落花残,凌乱归乡路。

纵是三山春胜处,不及桑梓一秋幕。

远望炊烟升户户。

久盼人还,灶上知忙碌。

呼驭扬鞭催快步,近乡恐怕时辰误。


《鹧鸪天·十年》

春夜无眠倚户愁,长空零落月西楼。

檐前疏影风如静,竹下哀鸣院更幽。

同中豫,再苏州。几回梦里与君游。

十年四地三千里,犹恐相逢雪满头。


《临江仙·老师》

四壁清冷窗外雨,形单影瘦孤灯。

花开花谢夏秋冬,丝丝如雪,两袖荡清风。

桃李九洲添秀色,春晖四海花红。

汗流三尺自深耕,心怀孔孟,贫贱亦说丰。


《点绛唇·北湖春》

一面东风,曲曲穿度湖边路。

柳杨争互,恐怕新芽误。

桥下平湖,只见鸭先渡。

春难步,寥寥几顾,无奈天已暮。


《梦江南•秦罗敷》

罗女恨,陌上采蚕桑。

娇艳无依风里断,枝蔓不力愤中亡。

生死亦成双。

 

南乡一剪梅·闺思

明月照西楼。对影依窗妾自愁。

寄语相思千万里,天也悠悠,地也悠悠。

花落送君舟。岁岁长河水自流。

百日浓妆空对镜,昨也悲秋,今也悲秋。


文 

《丛台游记》

余久居邯郸,闲暇之时好名胜,以为凡是城山水楼阁穷也,竟不知丛台之妙。诸事皆然,近而不行,易而轻之。驱车马跋涉而寻远,斫荆林攀越而觅艰。历经曲求谓之上,得之不易谓之佳。

丛台者,战国之遗也。武灵建之。泰则为赏妓之用,战则应点兵之需。

是年春,余独游丛台。

穿林陌,越矮山,稀木葱郁,奇草如织。出此幽幽之境,可见丛台之大观,三叠层起,古色典雅。夫二千三百年之久,其巍巍之势如初,雄伟之状依旧。

过流溪拱桥,登百步云阶。圆台平阔,轩楼优美。青砖覆地,女墙环合。北有一楼,曰武灵宫;西立一轩,曰如意轩;南延明遗残城,合为一体,愈增其势;中有四百年之古槐,虬枝繁茂,生机盎然,枝头多红绡神符,乃心有所寄者许之。

东走绕壁而上。穿月洞之门,登台中之台。遂见明之据胜亭,雕梁画栋,华而不俗。至此,客之所能达极也。

临台伫立,倚栏高望。远林葱葱,近水盈盈。群雀嬉戏于枝蔓,蜂蝶飞舞于花间。老叟弄弦,水秀合音,男女私语,小儿闹春。嗟夫!邯郸之美竟至于此。今登丛台之上,始知向游之枉然矣。

《邯郸赋》

赵都旧地,邯郸新呈。纵连京粤,横衔海羌。穿三水而依太行,滨黄河而接华北。千里丰沃,瓷釉受彭城之精;十步闻香,始皇引帝王之气。五都天汉,六朝帝京。台隍枕四省之交,居者蒙紫山之瑞。王者武灵之壮举,胡服骑射;门客使楚之寸舌,百万雄师。蔺相回车,老将请罪;卢生游梦,吕翁破迷。成语增智,凡士庶而典故;太极强身,虽妇孺而阴阳。同袍来客,摆宴东城;愚身何德,高朋满座。

时值九月,恰逢三秋。滏水过而城池清,暮光凝而荐阁紫。驾香车于天路,瞻石窟于响堂。临娲皇之壁宫,知华夏之先始。指山叠嶂,峰入云霄;京娘湖平,影照秋月。溢泉葱翠,集候鸟之新巢;园林天工,赏水墨之风韵。

穿林陌,越矮山。曲径幽其盈视,丛台壮其骇瞩。三贤救主,延承赵氏之宗;郭开纳金,助成王翦之力。圆台平阔,轩楼优美。群雀戏落叶横飞,老叟弦水袖高唱。绿藻覆水,引落水凫之食;游舟望亭,召来他乡之客。

解襟言畅,华池横飞。忆旧事而唏嘘生,道别计而清泪遏。千言不尽,付之满盛之樽;来日勿忧,尽享今日之醉。美已具,酒愈兴。相期并于须臾,相别望于多秋。德正不寂,纳四海之君子;情笃无离,隔天涯如比邻。

嗟乎!时运莫测,守正去危。天无常雨,地无常春。庆诸葛于茅舍,壮时而出;幸百里于西秦,古稀而仕。所赖君子寻机,不惟是命。亭中望涯,不如寻舟而渡;檐下祈雨,不如取笠而行。驭顺风而车速,桨逆流而志坚。南海虽远,瓶钵可至;八国已终,霸业晚成。壮志相违,不弃报国之情;丹心长存,必有用武之地。

呜乎!胜地不常,精气固在;武灵已矣,革新长青。临别赠言,夫无愧于天地;登高作赋,是所望于华章。学枯才疏,不成妙语。妄为阔论,强撰粗文。窃乞诸公,唯付之一笑耳!

《穷竹赋》

庭有穷竹,无类独存。半青半黄,且生且废。

出贫土而弱生,倚东篱而强立。远泽枯竭,本入而无润;邻舍危壮,叶出而少光。家禽啄其叶,蝼蚁噬其根。狗尾郁郁,依乌合而隐其势;樗栎蓁蓁,仗庞然而盖其身。

虚怀自谦,纵冰玉之德而不立;忠正有节,虽云霄之志而无成。内焦怀燥,乍火乍冰。恸问天地,何不受庭主之恤乎!

《峡谷窘游记》

癸巳五月,戎毕新归,闻去双塔村三百里有峡谷者,山幽水碧,峻秀非常。是日,余独往。

初入其谷,有执事者固其石道,修其花林,以便客行。山崖穹带,舞练云稀,日丽风畅,花草盈眸。道下溪水潺潺,行闻击石之声,清脆珮环,畅意无限。

缘道缓缓东行,时有飞鸟嬉戏于枝蔓,颉亢似舞,关关若歌。少行,即固道之尽,崖谷于此而豁然,林草始见之无常。丛中有前行者成道,来去交错,横竖网织。

逆来一老翁,曰:山林深密,陡峭难行,至此可返也!吾豪而对曰:山间之探,固求于险,林中之寻,当求于幽,岂有中道而折返之理?遂揖而东行。

阔野约一里之程,两崖骤会,有夹缝,才通人,余侧而入,至缝中,前后但见线光,心有悸焉。强而过之,忽见一潭,风静无波,清澈透底,群鱼空游其中,影布青石,随动左右。渔翁端坐浮舟之上,戴斗笠,披蓑衣,飘飘乎,犹仙人空悬。潭之尽,断崖瀑布天降,击石之气,迎日天虹。心之悸顿消,遂窃笑老翁者,知其险而不知其妙也。

环潭及深,两崖复成带天。前人之迹始绝,丘壑起伏,荆棘丛生。斫荆林深浅前行,愈行愈密,愈行愈艰,手足俱有为荆石所破者。忍痛强出,谷向转于北,复有一里犹阔野之地,稍有怠意,无碍而已。

天地独客,杖竹重行。时而拨草,时而破林,时而跨壑,时而越丘。忘路之远近,亦不知几时,腹中渐空,身力渐衰。却有横丘断路,非攀越而别无他法。试越之,再而不能,赖军中之遗学,斫草织绳,穷九牛之力,终及顶,几瘫于地而不自支。远望,复有荆棘丛林不尽。嗟哉!前则渺渺焉不知所终,后则茫茫然无寻归路。

呜呼,悔当初不纳老翁之言,以至此不堪矣。空中高鸟哀鸣,忧我也,丛间蝼虫乱语,笑我也。

恰如人生之窘,进退不能,是进亦难,退亦难。进无明略以佐之运,退无渔父同嬉之资。空有进取而不就,徒于山野而忧歌。不禁仰天长叹:此谷何出?此窘何休耶?

《蝉赋》

蝉有鸣者与不鸣者,常有鸣者亡而不鸣者生,何也?

夫有大鹏者,鸣而高飞;鸱鸺者,鸣而不祥。大鹏高飞于天,人力不及;鸱鸺不祥于夜,人心生畏,故而得其全。

鸣蝉者,无高飞之能,无不祥之威,鸣之声而招童子至,故而不得其全。

夫人之处世,当简其行,隐其声。效东方之蟾蜍,沉冥于常池。受雨露之泽而无嫉,纳天地之精而不闻。充其腹,强其骨,守其志,丰其识。待时而动,倚势而发,虽有强暴者邻,亦能自全,自成矣!

《醉墨居赋》

戊戌十月,重修故宅,始曰醉墨居。是年三月,引众宾者入,皆有赞誉,遂修一辞以记之,辞曰:

正堂典雅,庭院幽深,青砖道错,花草茂蓁。

翠竹密闭东墙,绿藤曲绕正壁。新椿耸而吟风,长青坚而傲雪。和亭古香可听雨,木案陈雅能行书。乱花艳艳,碧草离离。竹下清池而鱼戏,柿中琼枝而莺歌。昼赏其美,夜嗅其香。得闲处而独唱,通灵至而言诗。友人访而当酒,日暮降而同眠。有此胜居者,夫复何求哉!

偶有他乡之客而兴诗,常见邻里之农而不屑。非居之美,非居之寒,唯赏者异耳!惜庭院之幽,怜榭堂之雅。去繁市之远而少见,隐僻乡之深而无知。树高而封于墙,花秀而锁于内。栋梁不成高建,池草不缀江湖。有此居者,夫复何喜哉!

《醉墨杂记》

有自诩成者,向有轻鄙醉墨之心,每嗤与醉墨曰:汝不知悦世之道,空持其正,枉劳其身。政杂累累,朝暮不息,虽皆誉汝徳,止诱其不惜力耳。盖以不行运算之技,故而力尽而无功,不得其成也,岂非愚之甚乎?

醉墨闻其言,观此子之行,强前奴色,临弱颐指,不修其徳,不正其身,唯谋媚上驭下之术耳,料乃鼠蜣之辈,焉知大道之玄。

睨而视之,曰:日月不惜其光而万物生,江河不表其势而博海汇。百里五羖而秦,光禄两婢而仕,岂为羖婢之故乎?

《屠狗》

有屠狗者砺刃,待屠之狗视之而不知何为,欢跳左右,摇尾媚主。

余向有悲悯之心,甚怜之,欲以金换其生。出百金而不从,二百金亦不从,至五百金而弗平狗主之欲也!

吾救狗甚切,以各执一价而与狗主争论不休,狗见吾以高声于其主,以为冲冒,狂吠扑之吾身,以狗爪破我臂,以狗齿入我肩。

吾遂愤而去之,少顷,闻狗惨叫之声,乃狗主屠之矣!

余驻足叹息:狗为狗,人为人,以人之善而待狗之愚,不得狗之善而为恶也!噫!狗之奴性安知人之善乎!

《制钹》

有善制钹者曰智,授徒曰忠。

忠学于智三载而出,开炉制钹,不复从师之音,遂携鸡问智所教,智指忠之误,令忠正之而作。

忠依师之法,诚锻月余而成钹,果有进,然精其音,仍不达师之钹也。

忠再携鸡问其师,师不厌其烦,指误正其法。忠受教而归,依法而制,有进,而终不达师之精妙。

忠五次携鸡扣师之门,迎者乃师娘也,言智售钹于市而未归,问忠来之所以,忠尽言其图。

师娘令忠言其成钹始末,忠尽言之。师娘闻之而喜,曰:不为大谬,少一锡耳!

忠依旧法,唯增一锡,果达钹音之精妙。

智归,妻尽告忠来之事。智闻之大怒,谴其妻曰:妇人安敢误我耶?自此不复有鸡食焉!

《规说》

初成之治,以简而规,然至平之功不可谓不效,何也?

简之所以效者乃三,一者简而明。明可为不可为,知可为而为谓德,德而尚;知不可为而为谓罪,罪而惩。再者简而广。无规弗束,非为罪,有规弗知,为而惩;知者少,以弗知而行罪者众;知者众,以弗知而行罪者鲜。简而传,传而广,广而多知为与不为,治也。三者简而便。德罪界之天地,举目者可望天,垂首者即窥地。罪无德份,德无罪行,或尚或惩,执之便也。

治久必有简所不善者,去不善而新规,可也。一事不善立一规,百事不善立百规,于彼不可谓不善。然君子之行不可一,纳晨光者而面东,观暮色者而面西,万物立废亦随时随事之应变矣。以事立规,事去而规在,久之必雍,雍之甚则束,束而不新、不勤、不兴也!

《戒酒告众亲友书》

吾自少年之时,始结酒缘,至今三十余载。

忆往昔,饮酒旧事,历历如昨。狂饮闹巷,而受市井之乱;把酒山野,而纳星月之幽。能入阙堂之请,能临柴门之邀。心有寂,则效太白举杯对月;情有欢,则仿子瞻泛舟同歌。不绝四海之远,不避九水之深。视天涯若咫尺,指海角如比邻。约而动,唤而行,席而饮,醉而归。饮酒之名,醉酒之误,虽竹林名士而不可匹也。

然近来常觉体恙,遂起戒酒之意。思子建醉饮,而失魏公之宠;鉴刘伶赤奔,而误晋使之招。吾亦常怀昔日醉酒之悔,却高堂之忧,慰妻子之怨。故于此告众亲友知,饮完此酒,吾将戒酒矣。

来日,约而不至非情浅,至而不饮非谊薄,唯戒之耳,敬请海涵。待何时复饮,另有书文相告,再与诸公同饮同醉。

专此布达,望周知。

《火控十四队聚会郑州》

山高不能断其路,水长不能尽其情。

居四海之广,隔九水之深。

闻火控之唤而群动,仗陈艾之劳而贤合。

山呼巨雷,震云霄之殿;酒吞江涌,溢瀛海之滨。

有同驿者试而入,窃问之:此何人哉?群贤豪曰:此火控十四队也!

《军转赋》

壬寅七月,八一临节。忆军旅,闻战鼓声声,思金戈铁马之峥嵘;待卸甲,听马达震震,临国强民富之盛世。

军者,国之重器。弱则敌欺,强能止戈;转者,易地之士。军本固存,复光复热。

夫彼于营中之时,守海岛之孤独,战雪山之苍茫。凌长空而净其上,护界碑而固其疆。不以道艰而怯步,不以岁苦而生怨。唯系社稷之安稳,守万家之灯火。视强不懦,视弱不欺。胸怀天下之志,慷抱誓死之责。

忽一日,终传卸甲之令。恋恋哉,去军营而归故里;凄凄乎,别同袍而歌阳关。弃昔日之辉煌,启新途之平凡。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位微而忘忧。常怀悲悯之心,敢为担当之志。或静守于窗口,或垦荒于不毛,或创业于商海,或维法于繁华。所履之岗,所为之事,凡转者所在,无不尽善!

噫,余窃以为,一日为军者,终身有军魂。披征衣,能策马扬鞭,固万里之江山;卸金甲,则撸袖振臂,建山清之水秀。其本忠诚,其性服从,其品磊落,其行毅然。德怀清明,技从精妙,持其正,守其责,力惠民以万家,拒腐朽以千里。。

《鼓》

双塔村有善鼓者,能成天地之音,或巨浪拍岸,或细流滴石,效音之多,不可尽举。环百里之民,无不知也。

余慕名而往。其所藏鼓者甚众,大者阔若磨盘,小者微似碗口。

鼓者持小鼓击之,清脆悦耳,节明韵合,闻者默然,不能自已。然声者不能十步,稍远而不闻矣。俄而大鼓声起,势如巨雷,排山倒海。犹千军之布阵,似万马之奔腾。声所能及,虽十里而不绝。

众人惊叹,遂遗却小鼓之悦,皆叹服大鼓之势。颔首赞曰:大丈夫当如大鼓也!

鼓者止,睨而视之,曰:汝等谬也,大鼓所以声巨者,乃腹空耳!

《医保赋》

辛丑六月,时值炎节;太行之临,三水之滨。恰迎盛日,普天同歌;医保上下,俊采云集。或高歌以颂,或雅读以怀。颂百年之伟业,怀悲壮之先驱。

忆往而明志,怀远而知新。今人饮水,常记昔人掘井之劳;物阜民丰,不忘先贤奋斗之路。唯有增能守业,尽职守责。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位卑而忘忧。

醉墨者医保之士也,于斯而感怀,思之业、尚之德、避之害,弘之功。窃修心腑之辞以赞之,其辞曰:

夫医保者,民生之计也。能化人之困,能解人之忧,能惩人之过,能释人之疑。秉守资之任,斗不法之徒,承惠民之道,资困境之需。

医保人日常之为,又犹顶上飞剑,悬崖行马。其身正,则手持剑柄,斩妖除魔;其身不正,则授柄于人,锋伤自身。

故,我辈当德怀清明,技从精妙。常怀悲悯之心而忧民,敢为担当之志而敬业。有视强而不懦之胆,视弱而不欺之德,视贿而不受之范,视繁而不推之能。无贵无贱,无高无低,无达富布衣,无老幼男女,来之与之,喜颜解之。持其正,守其责。力惠民以万家,拒腐朽以千里。

《三境赋》

友人欲营酒楼于邯郸,求名醉墨,醉墨命曰“三境阁”。友人不知其详,问曰:“何谓三境”?醉墨曰:“吾作一赋,以释子疑”。友人速设翰墨,醉墨挥袖奋藻,遂成《三境赋》。

酒饮者,有三境。

三五相约,对坐择雅,不急不躁,意在养心。多情而寡酒,少语而言丰,面含脉脉,案升融融,轻歌燕语,琴瑟和音,犹微风之柔顺,似细雨之绵长。此,一境也。

呼众而聚,不择会所。思近者而唤之,度量者而召之。人无亲疏,至者尽友。初以纸牌为令,中赖骨骰为介,后则挽袖赤膊以猜拳定乾坤。每每相聚,所携之酒不尽不能归矣。狂指天低,笑踏地薄,放眼四海,唯我是尊。乃二境者也。

不附媚于权贵,不和俗于市井,出入者,自由自在,去留间,独来独往。所可不雅,肴可不佳,唯酒者必求上品。或独饮于旷野,或自斟于高堂,月下对影而不寂,陋室少客而无忧。应天顺地,不喜不悲,唯寄酒香,自然使然。此谓之三境也。

予窃以为,此三者,一者为雅,二者为狂,三者则成酒之仙矣。一二境者非真爱酒也,但调情氛耳,或借之氛以抒怀,或仗之势而泄愤。唯三境者,独爱其酒也。

呜呼,饮酒者,不可无酒,然饮不必求过,过则失其态,伤其身,非饮者之尚之也。来之而饮,去之而止,但求微醺,恰到好处,此即饮者之应尚之也。人曰:酒品者,人品也。观其酒而知其行,度其态而明其德。故酒可常有而忌其过,友可常聚而避其攀。小酌养性,小聚调情,品酒之意,全友之德,谁言酒为之害者乎?

《兄弟作诗》

传双塔村有二兄弟,长曰大狗,次曰二狗,少时学于私塾,不足三载,自满而归。因村中少学者,二者常以学问者自矜。

一日,二人携农货赶市,途经一小河,疲而少息。岸有垂柳,水有戏鸭,流水潺潺,清风徐徐。

兄谓弟曰:风景之美,不可负也,你我皆学问者,何不赋诗以赞。

弟称善。

大狗见河里游鸭,遂言道:小河流水哗哗哗,河里还有小黄鸭。小鸭小鸭你闹啥,原来在捕小鱼虾。

二狗闻之,大为赞赏,连连叫绝。遂亦风雅成诗,曰:岸边柳树新,燕子来回飞。捉住小虫子,然后把巢归。

大狗惊叹,曰:吾弟五言之作,甚为妙哉,虽王右丞所不能及也。

二人互暄良久,兄称弟妙,弟赞兄高。实则自亦沾沾而乐,皆为己之“才”而窃喜。

少顷,大狗忽掩面而泣。

二狗不解其详,问其兄曰:今我二人即兴成诗,皆为诗人也,必为后人传为佳话,兄何不悦之而成悲乎?

大狗曰:此恰为兄之悲者也。余常闻,自古凡真学问者多早亡,今你我有诗为证,盖真学问者也,思恐我等命不能久矣,故而悲之。

二人遂相拥痛哭。

于二人之左,恰有拾大粪为业之老者,尽观始终。叹而近之,谓二兄弟曰:余自壮年之时,以此为业,箩斗近身之粪,不知其数,然向未觉之臭也。今闻二人之言,箩斗虽空,而早已臭气熏天矣。

《求僧》

传古双塔村西北有柏林,林中有寺,因寺于柏枝盈绕之中,故而名曰柏枝寺。

寺中有僧,代执一方风水。能拒灾去祸,预卜吉凶。村人有所疑者,必来求解,然僧每以物酬挟之,方解来者之瘼。

初,村民以蔬果油盐奉之即行,久之,僧所欲愈增,日加其酬,甚者无重金银而不为之。

僧寺日丰,村民日苦。

村中有年高智者,谓之村民曰:拜寺以解困,求僧以去忧。今拜而增困,求而愈忧。是知僧寺猛于向困也。

村人豁然,遂以火毁寺,擒僧而驱之。

《宋记饺子》

古赵旧地,邯郸新城,自古盛出美食。有人言,今于邯郸,可食之类虽众,而无闻名者也。吾谬之,观斯之繁华,凡天下闻名之美,邯郸尽能寻之一二,换言之,食尽邯郸,即天下矣!

然吾独爱饺子,饺子者独爱宋记。

其馆无久传之史,无远播之名,小店十步,招旗三尺。然能客众如流,出入破槛,唯赖饺子之诱耳。

辛丑之秋,余与少英,红昌,占民,新军,振周者会于宋记。围案席定,店主宋志兴亲至,力荐三炉两碟足矣!另饺子四斤,荤素各半。菜肴具备,不可无酒,唤堂倌快取丛台十年三斤,遂开怀食饮。

欢乐之光,但怨唯短。不觉,已时近子时。饭足思归,酒意渐生,观案之佳肴,炉尽碟空。诸君赞叹不已,菜品者上乘之食,然饺子者唯一绝字可匹之也。

余趁酒意微醺,感宋记饺子之美,遂作文以记之。另拙作七绝一首,以同赞之。其诗曰:

晶莹秀雅升弯月,十里飘香客慕频。

苏子今来知此物,应思不做岭南人。

《双塔记》

邯郸东北百里,有古村双塔者,吾之生地也。名为双塔,实则无塔,何也?夫有传曰:古时有之焉!耸入霄云,华而巍巍,紫气萦绕,正而堂堂。登其顶,俯能尽其村,仰可摘其月,居村而落,分村而中,东者曰东双塔,西者曰西双塔。传再曰:村中有河,贯南北,隔两岸,绕塔而去,不知所终,故以河之界命之,又曰河东、河西者也。

予幼时常惑,其塔何灭?其河何竭?乃尽访村之年长智高者数载,得塔之去向旧讯,然或实或撰,不可考矣,而河之去向者,弗能力证!

今愿尽详,供有智同道者研之。

二塔中奉有神,其望不胜三清,其威不过四御,无名无表,无记无案。然可久保东西两村风调雨顺,物阜民安,故,众民敬之,尊为上仙,其香火亦源源久长。

郊有观,观有道,道法高深,而德行浅陋。耻于塔盛,怨夺香火,每每寻道而思去之久矣,终不可法。乃闭观自修,不思己过习惠民之道,而恨逾己寻治人之法。夫五百年之久,终有所取,得“御兽移物”之术。

忽一日,村人旦出,凡牲口者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似夜劳初歇,众民疑惑,乃不见二塔。有人言,塔为道士以“御兽移物”之法去之。民皆惶惶不可终日,拜天叩地,哭恸山河。上天为之而动,责观之无量,道之无德,遂毁观而擒道,以慰二村之民。

世人叹之,此道者,不思其身,不修其德,不正其术,不恤其民。上擒而去之,岂非正人者快乎?一番心志,勤苦多年,亦徒增笑耳!

呜呼!心无悯者无以正道,心生嫉者无以正人。欲思人敬之,必先修人敬之道,欲居高位者,必先树高位之德。不然,无道不能常敬,无德弗匹高位。敬愈众,恶愈多,位愈高,害愈厚,久而久之,其果必危及自身而祸及他人矣!

《桃花源另记》

有欲避秦乱者,率妻子邑人,背井寻安居之所于武陵。至山中,得清溪,缘溪而上,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林尽水源,有狭缝,逐入,见豁然之地,平旷绝世,土沃貌蓁。遂垦织相居,不复出焉。与外间隔500余年,不问源外之事,男耕女织,昼作暮息,代代相继,怡然自得。

忽一日,有渔人入。村人见之,乃大惊,问所从来,具言源外之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停数日,渔人欲辞。村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渔人诺其言而去。

村中有年长者谓之众人曰:“此人去,不可尽信矣,恐引众而来,害其绝世之安”。遂遣二人尾其后,嘱曰:“若留志,必易之,志引于他处”。

二人悄然渔人之后,果见处处留志,遂易之而归。

未几,渔人引人来,不复得路,乃归。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桃源之音始绝矣!

《邯郸小记》

太行之邻,三水之滨,古人以邯山之尽而立,故曰邯郸。虽三千年朝代更迭,烽火层起,而邯郸之名不为所易。东行二百里及鲁地之水,西越二百里临晋界之川。处冀南之界而南望中州,坐华北之边而北靠京卫。纵连京粤,横衔海羌。行者为其枢,静者在其中。

历史悠悠,圣典累累。读胡服骑射,而知邯人之进取;看回车巷短,而识民风之包容。女娲抟土,启人以自强不息;磁山石器,授人以厚德载物。广府太极、北齐石窟、黄粱美梦、建安竹林云云,所能道者不及邯城百川之一棱耳!

四季明,而物阜民丰;圣德厚,而人善城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成语之乡,典故之都。呜呼!若言良佳文化之古都者,舍邯郸其谁哉!

《网课》

大疫至诸学子闭于家中,众校欲减其害,以网而隔空传教。

逾数日,其师命题测其所学。

有醉墨子尧者,不以家怠,遇试甚整,自严若于校师。

尧书毕,醉墨窃观其卷,见一处有谬,以手示之,尧恍然,甚惜乎,然并无正之,遂传于师。

醉墨甚惑,问其故。

尧曰:其谬吾之然也,尊所示方能悟其正,只得后而正之,若于今试而正之,则为弊,非吾之实也。

醉墨惭,歉而盛赞其子。

《黔之新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驴初入其山,以庞然之躯而慑左右,众兽见之,以为神。驴之所至,众兽尽四散远遁。驴洋洋自得,以为无能敌也,意甚满,行而视若无物。

一日,忽见一虎,昏昏伏地,其状若憨。度其态,揣其必无异能者,近而戏之。虎乃新食,饱而思困,无意相违之,瞑而不理。驴甚轻之,再冲冒,虎转而避其芒,不欲害其静也。驴愈加妄为,蹄之。虎不胜其怒,因跳踉大㘎,断其喉,终其之衅,乃伏地继而睡之。

噫!无德势盛若火,有德隐锋若山,以无德衅有德,非有德之懦,乃视之土狗狂吠,不欲同贫耳。其冒再而过之,引有德之怒,必山裂水止,鸡狗不全。无德而不自知,敢冒有德之威,终为黔驴是焉,悲夫!

《初学》

时岁,子尧两龄,其父于鲁授军中干事,尧随母入营探之。父务倥偬,卯出亥归。母子闲闭营舍,饥餐渴饮,无所常事。

母裁纸成卡,书常字于其上,教尧识之。初以极简,日增其繁。以彼之法,十日乃逾百字矣。

母子营中月余,待归前夕,其父借童书以考之,尧能畅读其音,会领其意。

此为尧识字读书之初也!

《学问》

传云双塔村有一浑人,名曰二狗,一日,偶得一笔帽,置于囊,帽露于外,空悬于内。过市,众人不知其虚,唯见其笔,皆窃窃而语:“此必是学问者也!”二狗沾沾而喜。

又一浑人狗蛋者知之,心有不平,以金购得二笔,挂于胸前,同穿于市,众人皆言:“两支笔者,必大学问者也!”狗蛋洋洋自得。

同村有一高中毕业生,三考而不中,遂弃考而从农,因村中能达此学者甚少,故村人皆称之秀才,其自亦常以学问者自矜,对二狗、狗蛋之流甚轻之。闻此二浑者以挂笔被众人谓之学问者,心中愤然。以金购得八笔,左右各四,效前而穿于市,众人观之,皆掩口而乐:“此人笔者甚众,不为他矣,乃笔贩售卖耳!”秀才闻之,喷血而倒!

秀才三者之辈,只知学问者外挂于笔,而不知其内藏于墨,只效其表,而无内之涵,妄为拙行,徒成东施之笑耳!自古凡真学问者,不图虚名于市井,不求高位于阙堂,潜谋于学,专修于身,虽居陋室而无怨,但成不朽之文章。

《倚势》

醉墨子曰尧,行年十三,一日,父子同阅时报,观蛮夷宵小者屡衅我威。父曰:以小衅大,实为不自知也。尧曰:不然,其必知其小,亦知其不能匹也,所以衅者,唯赖有所倚耳。欲止其小衅,必夺其倚势,倚势不戾,其附必温。犹去虎之狐,虎之不存,狐势安盛耶?

醉墨惭,乃不及孺子也!

《醉墨杂记》

醉墨向有成事之志,然卸甲十载,易五地,终不复用也。

忽一日,有以恤之名召而说之,令其专于某务。

醉墨将行,有讽之曰:汝之不慧甚也,不闻凡专于某事者,不得脱乎?其娓娓数语,止诱汝之劳耳。

醉墨曰:光禄两婢而仕,百里五羖而秦,岂在婢羖之故乎?

《蛙蜗之嘲》

野有枯井, 盖深丈余,一蛙一蜗失落其中。

蛙嘲之蜗曰:井高丈余,吾一跃者几及二尺,五跃方能脱也。尔行之缓,蠕不达寸,日不行尺,出此井者,未知何时也。

蜗弗应之,唯顾上行。

蛙一跃二尺,遂复落井底,五跃如故,未尝有迁。

十日余,蜗者脱其井,而蛙者犹于彼跃也。

《邯郸道记》

城之央有邯郸道者,名见于《史》,迹传于周。秦汉承其盛而誉五都之列,唐宋歌其华而吟诸贤之诗。其道也,南起旧城之闼,北接沁水之滨。中有康庄之路,界判南北二段。汉桥相连,新古相继。集赵汉之风而现于道,承武灵之志而丰于城。楼宇亭阁,狼牙交错。登高楼,而闻宫娥之私;邻小榭,而见稚子之跃。昼可赏其势,夜可游其繁。此为邯郸道之大观也。

仗鬼斧之工,而呈人文之雅;集圣典之众,而授典故之都。胡服骑射,知邯人之进取;避违回车,识民风之包容。他乡之龙,始皇引帝王之气;是土之圣,荀公承大儒之光。曲径幽其盈视,丛台壮其骇瞩。三贤救主,延承赵氏之宗;郭开纳金,祸至江山之覆。台隍枕四省之交,居者蒙紫山之瑞。游侠商贾,过而生思乡之情;大夫学子,入而固功名之志。盖以谓之思乡之道,功名之道也。

入行宫,幽深而不能安,雅韵而不藏喜。山河不全,子民无尊。惧于蛮,弃京而西遁;苛于内,归途而行宫。是为不知国危,不恤民瘼,穷途不弃其奢,困境不忘其乐也。岂不为华夏之耻乎?之悲乎?之痛乎?

宫出而心神顿佳,悲痛者不复存也!前有呼,后有应,老少俊俏,往来不绝。苍树蔽日,荫缀长巷之幽;战袍加身,擦肩千年之遇。美食毕会,叫卖起伏,歌弦互和,里巷悠悠。游其道而知城之华,观其华而知民之乐。邯之所以盛者,皆以贤者治城,庶政其凝。至而治,号而通,断路通途,半楼逐毕,招贤天下,八方来才。

嗟夫!斯道之效犹信塔之光,丈塔百,不如百丈一。丈塔之光,城郊不见;百丈之塔,千里可参。道塔之耀,招九州来客;政塔之辉,聚天下英才。须臾间,骚客奔走,士子相传,三年之力,天下闻名。贤者居其位,政通而效速;庸者居其位,务繁而无功。世者相敬,必有贤明之德;居任群拥,必竭福民之力。

呜呼!胜地不常,精气固在;武灵已矣,革新长青。观夫今之邯郸,文脉绵延,风华再茂,政通人和,德能咸备,是知邯郸无不复兴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邯郸赋》 赵都旧地,邯郸新城。纵连京粤,横衔海羌。穿三水而依太行,滨黄河而接华北。物华天宝,瓷釉受彭城之精;人杰...
    醉墨笙箫阅读 2,694评论 0 11
  • 诗 五绝题滏阳河 滏水穿城逝,终归所未知。 欲穷千里去,临岸少相期。 五绝秋思 客去柳飞花,郭西共晚霞。 秋风寒暮...
    醉墨笙箫阅读 4,724评论 2 12
  • 诗 五绝题滏阳河 滏水穿城逝,终归所未知。 欲穷千里去,临岸少相期。 五绝秋思 客去柳飞花,郭西共晚霞。 秋风寒暮...
    醉墨笙箫阅读 2,751评论 6 19
  • 寄语我儿中考 三更星月五更风,纸卷如山墨似洪。 南阜鲲鹏初试翼,一鸣展翅任苍穹。 归来 轻雨东城独入村,徘徊情怯叩...
    醉墨笙箫阅读 310评论 0 6
  • 一.《双塔记》 邯郸东北百里,有古村双塔者,吾之生地也。名为双塔,实则无塔,何也?夫有传曰:古时有之焉!耸...
    醉墨笙箫阅读 391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