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一个人问答录(101)
问:四、为什么你要强调“他人即我”的人间关系原则?
答:人与人的关系是人类历来之痛,自从人类树立生命观念并确立生存竞争关系以后,人间便开始了无穷无尽的灾难,除了少量的天灾,其大量人祸的根源无不出自人与人的矛盾斗争。从生命的排他性出发的他人概念几乎固化了人对人的思想观念,他人在伦理思想中与本我是完全不同立场的存在,与他人构成利害关系、竞争关系和繁衍关系是人类社会的主要关系,而无论他人是何角色,都不是同一个心理立场,更不是同一个存在立场。
人与他人的这道鸿沟,起源于生命伦理,扩大于文明发展,是人类永远迈不过去的坎和永远推不倒的墙。人与人关系的问题是极为严重的,它构成的伦理逻辑使人无法继续走向未来,它甚至与文明的去向相反,人类文明越发达,人与人的冲突越激烈;人类的智慧能力越增强,人与人的矛盾越不能调和。人与人之间这道裂缝足以撕裂世界,埋葬整个人类。人们对于这点,完全是束手无策,无论什么思想、理论、宗教、主义都无法解开人与人根本性矛盾的死结,无论是劝、戒、惩、教……等一切人间手段都无法抑制人性恶的产生,都无法消弥人与人之间的嫌隙与对立。无论什么修整方案,都无法在未来的时间中,实现人的共同存在立场和共同心理立场,也就是无法不让人相争、杜绝人相斗、实现一劳永逸的和平人间。事实上,人伦关系的问题,不但已经严重阻碍了人类的文明进步和生活幸福,更导致人类的文明发展无法再进行下去,人工智能和人的长生不老等科技手段遭遇的真正阻碍就是人的生命伦理理念。科技对人性的处理无法进行,生命伦理的逻辑缺陷使人类文明的高级化无法进行,人们至今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还得说,数千年来,帮助人类解决人间矛盾冲突的最终措施就是人的自然死亡,个人死去后其所占有的自然资源及心理空间得以转移到他人,这个调节在无形中平衡着人间关系,使人类社会不至于严重失衡,死亡成了保持人间基本关系的最后防线。
当然,感知论并不是刻意为了解决这个人伦问题而出现的,感知论从存在的本来出发,在感知逻辑模式下,人伦模式及人伦问题自然全部消失。生命观念取消,人间竞争关系不复存在,人间矛盾冲突全部消解。他人概念完全改变,他人不但是我的感知对象和利益对象,他人除了个性、经历、记忆的不同以外,他人和我完全相同,存在立场和心理立场丝毫无别,在存在意义上,他人就是我,是另一个我。他人与我的不同,正是造就这个大千世界的必要因素和有力的保证。大千世界是无数个不同的我合力创造和共同创造的,我与他人再无生命的利害关系,我与他人完全没有任何界限,他人为什么不是另外一个我。
在生命伦理中,我和他人各为自己生命所有,其竞争生存关系和利害关系导致我们不可能是一个人。人与人的心理区别十分鲜明,他人即我,本就不是生命逻辑的结论,怎么可能在生命立场上实现这个完全不同的伦理逻辑?所以,强调他人即我,是指出人的相同本质,并不是指当下的人间关系,这一点,不可混淆。(接下)
本书《感知新世界》已在亚马逊、京东上架销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论,进亚马逊、京东搜索:感知新世界,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