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月初,和朋友一起看了金士杰和卜学亮的《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各种机缘巧合相撞,还惊喜地参加到了第二天下午的分享会。回来后,拖延了几个晚上,耽误了几个晚上,终于在忙活了几个晚上后,把这份分享会笔记整理完毕。
有人说,美好的东西要学会分享。有幸听到一次美好的对话,记录下几个记忆深刻的点(一些问题和答案,虽不是原话了,但尽力归纳了),分享给你。愿你见得 也有所暖意~
1.
开始会感觉金老师有些不在状态,他总在打量,左看右看,之后的某一个问题开始,你会觉得:哦!他进来了~
2.
主持(Z):原谅和放纵之间,如何看待?
金士杰(J):放纵就放纵吧,干嘛原谅呢?但放纵也许会引发起一些自己始料未及的事,好事儿、坏事,需要……(类似自己去接受的意思吧)。
3.
说到金老师演出前会看照片的习惯,看家人、孩子的照片。
J:看照片,类似仪式……想要自己进入一种状态,因为怕与莫里老师,他所经历的生老病死的东西有点隔,还不够入。看照片,看看家里的小朋友、看看这些小生命,看到我觉得:哇!生命这一秒钟多么珍贵……感觉到温度、呼吸,感觉到我的身体,感觉到我与死亡的距离…… 看到我把心揪起来的时候,就可以上台了~
4.
Z:前一晚是第198场,当晚第199场,明年2月在台湾将演第200场,演了那么多场,内容上与第一场相比,有做过调整吗?
J:没有。
Z:所以说我们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
J:只能说现在的戏更尽兴,更干净。一个个小疙瘩都慢慢被清除……
5.
金老师评价与卜学亮的对戏方式:
绝无仅有的关系,幸运的关系
没有想到有这么多可以讨论的东西,这么多年了还不断有东西能讨论,没想到现在还能说。
(这是我一直所羡慕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一)
6.
主持人先谈到金老师之前看过原著小说一事,然后问他更喜欢小说还是剧本:
J:我喜欢剧本,因为第一时刻导演和我邀约的时候,我是拒绝的。我喜欢它就停留在文字里,它搬到舞台上干吗?我不喜欢剧场是教室,我喜欢剧场就是剧场,学习人生是自己的事情,不要放到剧场里……但后来看到剧本的时候,就被打动了,就跑来演了。
7.
Z:我觉得金老师和剧中莫里教授是有一点点相似的,他们都是生活的极简主义者,都有一套自我非常完善的思维系统,所做的工作某种程度上都是对人的心灵上产生影响的,您自己怎么看待?
金老师在这里描述了他对莫里教授的一些了解,他看过莫里教授的录像带,提到他生命最后一段时刻,托个眼镜都汲汲危危的细节,会有一种“不忍”,最后他说:“我跟这老头关系很好,我很喜欢他。”
8.
主持人问在观察莫里教授种种的时候,会不会受到影响,会不会对戏有一些调整:
J:有,但我们一开始就明白我们在做什么事情,就是这个剧是以纪录片的方式走的,所以我们的表演不能以传统戏剧中过于戏剧的方式来表现,但我们无论如何又是在演,只是我们要让他更靠近生活……
(我喜欢那句我们一开始就明白我们在做什么事情,生活中的我们,很多时候事情做了一大半都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此处,金老师还描述了大家为这部剧做的一些努力,一些追求,他说“我很喜欢这种追求”。
(我也很喜欢,大家一同做好一件事的追求,很美好。但私以为这样的机会不多,愿自我更努力,可寻得这样的一份“选择”。)
9.
卜(B):导演说过,每个观众都是一个米奇 。在演这个过程中知道了更想要什么。想做的事立刻去做。把自己最好的样子给最亲爱的人。(这很重要)
10.
Z:这部剧探讨了很多人生的课题,比如婚姻和家庭,我知道金老师结婚有几年了,刚刚有孩子,所以您是有一个变化的过程的,好像您之前对于传统,对于规定,对于一些理所当然的事情是持怀疑态度的(早期不结婚不生孩子),这个是怎么转变的?您是怎么去冲破自己,打破原来的姿态的?
J:变化不好说,因为要说的话,你得给我8个钟头,点点滴滴,慢慢慢慢地……
自己对每一步的转变都很惊讶,但也顺其自然……
年轻时确实比较悲观主义。
Z:悲观主义?
J:对!我觉得生命不好,我不想再带一个生命到这个地球来,我觉得不公平,好人没好报,讨厌……我觉得灵魂才是尊贵的,人跟天使应该是一个等级的……
Z:如果年轻的时候抱持悲观主义的话,那么在戏剧中的呈现会不会有影响?
J:不会!我这个悲观主义的源头,来自于对生命的极端重视,我觉得生命是很宝贵的……那种热度使我对艺术,对创作是喜爱的。
(是!人们有时不去做一件事,不轻易接触一件事,不是讨厌,反而是重视,极端重视,才会更慎重。在生命这道命题上也是,悲观主义者在某种程度是因为知道生命易逝,所以更珍惜,不敢懈怠)
11.
看待老去:
J:我自己比很多人都更靠近老的位置,我知道什么是健康在退步,能量在退步,你的视力,你的激情,你的许多许多许多东西,在一步步地往老的位置靠。可这并不代表就只有悲哀的感受而已,我从蛮早之前就挺崇拜一些老人,他们老了还在那儿翻书本、在看书,哇~有一天,我希望我过这样的生活,好美啊。
我觉得老是一件有魅力的事。我从小和一些老先生老太太聊天就觉得舒服,这就是生活。
假如把我们看成剧中莫里所说的,……
一个生命在绿的时候,需要骄傲吗?一个叶子红的,掉到地上他需要悲哀吗?需要吗?要掉就掉嘛~他难道会觉得,啊~真惭愧,我掉下来了~~那换句话说,绿叶你有什么可以骄傲的。他就是这样说的。
……并不是你年轻的小丫头小伙子就代表人上人,也可能代表一笔糊涂账,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不好,他们就是大自然的状态,谁都别跟别人比,你就在你自自足足的位置上。
12.
对于衰老这件事的看法,
B:……且暂时有点抗拒,但还好适时地在这个阶段接了这出戏,莫里教授提到了他对年纪的看法,他提醒大家一棵树的叶子最漂亮的时候,是在落叶之前。你如果一直跟年纪这件事过不去,你永远不会快乐,因为你无论如何都会变老……每个年纪,都有不同的追求,有不同的值得珍惜的东西。
卜学亮说现在他比以前会更好得懂得活在当下,更能接受会变老这件事。比如他之前很怕鬼,一个人在外住,洗澡都不敢闭眼睛,也不知道在怕什么,但现在会好,因为越来越接近要变成的这样东西。(这里的比喻很有意思啊,我也怕鬼,哈哈)
13.
主持人提到剧中有一句台词引自奥登的诗句——“相爱,否则死亡”,询问两位对爱的理解。
J:爱是一种温度,一种体验,你可以感觉得到他的温度,也可以感觉得到自己的温度,也可以触碰到他的温度。
14.
Q:提问的女生大学是话剧社的,毕业后工作,发现这个世界与自己的理想国出入太大,她现在的工作是图书采购,但她笑言自己就像个二道书贩子。以前还会说自己还有理想,现在觉得梦想得特别远,而且去追逐理想,又害怕梦想太炙热灼伤自己,还怕自己叶公好龙。明明知道生命就是向死而生的,但还是害怕。她问金老师这是一个成长的阵痛,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还是心理上的问题?
J:我觉得是一个过程,必经的过程,只是这个过程中,别过度地迷失自己,某一些程度上的迷失,OK~刚从理想的校园跑出来,你的理想主义是不是坏了,必须面对现实,理想与现实冲突,当然当然~可是不要忘了初心,那个东西不要忘了,而且要想办法活得让心脏更跳动一点,写写日记,看看有意思的东西,交一些有意思有品质的朋友。在生活中不要做太多便宜的事情,便宜逃不掉的,必须面对,无法选择,但别做过多,想办法维持自己小小的自爱,祝你好运~
(嗯!不要总是做便宜的事情,这样自己也会变得很“便宜”。祝我们都好运~)
15.
Q:这个女生有问到金老师,他为何能把《剩者为王》中那段台词演绎得那么动人?
金老师说他是在这部电影开机前一个多月,拿到剧本的。第一遍的印象很深,他会努力保住第一遍看到剧本的感动;此外,这段台词是有难度的,因为有一些句子很像文字,不像话语,但他就不服气,就做很多功课。对于没有办法上嘴这件事,花了一些心思,做了充分的准备,最后才做到~
16.
金老师说戏剧当然对这个世界有帮助。